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

时间:2022-09-02 07:47:39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

教师职业技能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作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技能,有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是学生长期学习与建构的过程,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分析家庭、社会、学生个体和学校教育等对教师职业技能形成的影响,并着重分析师范教育阶段的教育作用,以此有效提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策略。

教师职业技能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作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专业技能,它包括普通话及口语表达、“三笔字”技能及书面表达能力、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艺体技能等多方面。教师良好的职业技能,有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随着社会发展对教师要求的专业化趋势,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个性发展、智力提升、奠定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作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其思想修养、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对学生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不仅要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是学生自身长期不断学习与建构的过程,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技能形成与学生的天赋有关,如舞蹈、音乐;有的与从小训练有关,如普通话;有的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有关,如书写、写作等。师范教育是其职业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更多职业技能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训练的。要充分发挥师范教育的作用,必须要注意到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与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的期望、父母的职业和文化修养、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及其对子女职业技能训练的投入等,都会影响到其技能的训练和形成。

父母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对于其相应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影响很大,如期望孩子成为音乐家,从小要求孩子练习器乐或声乐,这在客观上让学生就有了更多音乐方面的基本技能;父母的职业如果是教师,其所具有的职业技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有利于学会一些教师职业技能;父母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则孩子的普通话基础更好;父母是否平等地对待孩子或是打骂孩子,必然影响到其作为未来教师的观念与方法;家庭是否有经济能力为孩子买电脑、乐器或其它与技能训练有关的物品,同样会影响其相应方面技能的顺利形成。

2社会因素的影响

(1)职业价值取向。社会对哪种职业更多地认可,更有可能影响到学生选择这种职业,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这一职业这些年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也就有很多学生选择这一职业。然而当前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等还有一定的局限,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教师,这影响了学生对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的选择,也必然影响到其职业技能的形成水平。

(2)就业形势。因就业的压力,教师已成为师范院校毕业生更愿选择的热门行业,现在各地教师招考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如果在招考内容中加进技能考核,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应的专业技能。但有的学生顾虑到不一定能考上教师岗位,会作其他的选择和准备,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甚至是在校内外经商,这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投入。

(3)社会文化氛围及影视媒体等。如地方戏曲、技艺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价值学生愿意学习与传承,这对文化的延续和丰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影响着职业技能的范畴。又如影视媒体的明星效应,学生会“追星”,会对其进行模仿,特别是音乐、舞蹈、体育、表演、口才等方面,这会促进学生相应的技能。

3学生个体因素的影响

(1)学生的智慧潜能、个性特质。学生的智慧水平,是否更具某方面的天赋,必然影响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生学得慢,甚至有的学不好。学生的性格是否乐观、外向,对其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教师技能也有影响。乐观、外向的学生会更善于表现自我,更有利于培养相应技能,有助于其成为合格教师。

(2)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如果学生更愿将来作为教师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热爱教师职业,就会积极的学习相应技能。如果学生不愿意或被动的选择教师职业,则不会投入职业技能的学习,会对职业技能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4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影响

(1)基础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中小学是否全面落实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到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实现相应的基本技能目标,更有利学生奠定成长为教师的基础。

(2)应试教育与教育改革。在应试教育机制影响下,评价上更看重学生学科知识的分数,轻视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也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在提出明确的改革,强调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观念的转变,提出不仅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然而这种转变仍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中、高考升学考核机制不变,基础教育的应试体制就难以转变,因而基础教育阶段的技能培养与考核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3)中小学教师的素养。教师的教育理念、方法、职业技能水平和人格魅力等也会影响到学生技能的培养,如教师片面的人才观,只重分数不重技能的影响;方法上以教师讲为中心,学生缺少表达交流机会而影响表达能力;教师本身的口才、普通话水平、板书水平、特长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示范作用的影响。

(4)中小学校园文化。学校是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书法、朗读、舞蹈、唱歌比赛等,对学生技能形成有影响,开展这些活动会激励学生去学、去练。同时学校重视技能的培养与考核,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相应技能的形成。

5师范教育阶段的教育影响

(1)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师范教育的目标首要是培养合格教师,应结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小学教育的实际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应避免社会的负面影响,不能完全顺应学生的就业需要转而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技能,放弃学生应该达成的教师职业技能目标。

(2)课程设置。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专业知识,还应强化的学生职业技能,确保技能练习的时间,并有相应考核,这样才能培养全面的、合格的教师。

(3)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教学实施过程。师范教师的职业技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态等都会被学生模仿,因而教师的每一行为都应是规范的,每一节课都应成为示范课。

(4)校园文化活动。师范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各种文艺晚会、竞赛活动等,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生活,还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了平台。学生的参与将增强相应的技能。

(5)学生管理评价体系。师范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增多,其考核评价与基础教育不同,不仅知识要达标,专业技能、教师职业技能也应达标,这会促使学生学习技能。

(6)学生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见习、试教、实习、家教辅导等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训练各种教师职业技能,为将来从事教师工作奠定基础。

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策略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发挥各方面因素的积极作用,系统地、全面地、多渠道地培养。

第一,应树立正确的、符合时展需要的培养目标观念,建立更为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依据我国当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结合师范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细化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体现其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还应反映其普通话及口语表达、“三笔字”技能及书面表达能力、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艺体技能等的目标,同时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重视并强化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

第二,客观分析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既要全面发展,也重特长培养,真正体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学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存在个体差异是必然的,因而既要考虑培养目标的共性,也应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

第三,科学设置课程,制定符合教育改革需要、面向未来的课程计划。依据我国的教育目的,结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校、学生的实际,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使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小学教师。

第四,强化师范院校教师的职业技能,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发挥其示范性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

第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良好氛围和平台。

第六,重视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学生见习、试教、实习、家教辅导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既提高学生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第七,充分利用影视、网络的教育资源,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引导学生正面学习与模仿,善于共享网络教育资源。

第八,发挥家庭的合力作用,引导家庭形成正确的成才观念,支持孩子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发展,为学生提供精神和物质的支持。

第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教师的社会价值、地位和作用,形成学生正确的人才观、学习观,发挥学生在职业技能训练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其积极构建自身全面的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2012-5-3.

[2]蒋海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3]魏饴,张天晓.教师职业技能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4]徐志伟.贫困与改造―――关于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之思考[J].师资培训研究,2000(4).

上一篇: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下一篇:诗的创作与我的心灵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