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武术套路“旋风脚720°+ 马步”动作速度特征的分析

时间:2022-09-02 07:26:30

竞技武术套路“旋风脚720°+ 马步”动作速度特征的分析

摘 要: 竞技武术套路追求运动成绩,而难度动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运动成绩的 好坏。随着技术动作的难度加大,腾空旋转的角度在增加,对难度动作进行尝试性研究,无 疑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因此,利用先进的仪器选取C级旋转类难度动作作为研究主体, 对“旋风脚720°+ 马步”的速度特征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将丰富竞技武术套路的训练 理论,并以期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竞技武术套路的旋转类难度训练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科学 依据。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旋风脚720°+ 马步”;速度特征

中图分类号:G852.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 编号:1007-3612(2011)04-0132-04

Analysis on the Speed Characteristics of Athletics Martial ArtsRepertoire “Tornado Foot 720° Plus Horse Riding Stance"

ZHU Kai1, HU Xiujuan1, LI Shouping2

(1.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Sports Department,Beijing 102206 China; 2. Shanxi Province Martial Arts Movement Administ rative Center, Xi’an 710065 Shaanxi China)

Abstract: Athletics martial arts repertoire pursues sport performance, and the success ofthe difficulty movement directly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Along with the techni cal movement difficulty, the angle of the elevation also increases. Andthere is a practical importance to make a tentative research on the movement wi th high difficulty degrees. Therefore, this topic use advanced instrument selec t s the difficult movement of “C” level rotation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toyze the speed characteristic of “tornado foot 720° plus horse riding stance".It may enrich athletics martial arts repertoire training theory in the certaindegree and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the coaches and athletes in trainin g.

Key words: athletics martial arts repertoire;“tornado foot 720° plushorseriding stance";speed characteristic

武术理论与技术相比,一直以来都处于滞后状态。在1994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 提出竞技武术的概念以后,对竞技武术套路的研究多从竞赛、训练、规则等角度去研究,主 要集中在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和入奥设项的研究,相关研究又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运动员 临场主观心理因素对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中运动员指定动作的完成的影响,或采用现场统计难 度动作的完成情况,分析与运动成绩的关系。2002年新规则的出台后,有人通过对武术竞赛 新规则在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的试行情况分析研究发现:“难度动作”和“连接难度”与比 赛成绩的相关度高达0.930,具有高度的正相关,而且在各单项比赛的前六名中,前三名与 四至六名的运动员在难度动作的得分上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

竞技武术套路响应时代的呼唤走上历史舞台,提倡“高难美新”,因此要求旋转周数和 腾空高度,成为武术套路发展的方向。难度动作也在不断修改和完善的竞技武术套路规则的 引导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训练手段、方法的日趋先进。在此过程中,许多研究 者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难度动进行分析,对难度动作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 纵观以往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个动作或一个项目,或以经验的描述性研究为主,缺乏 定量分析。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本文运用三维摄影、录像等方法对某一难度动作动作技术 进行分析和诊断。预期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将丰富竞技武术套路的训练理论,同时为教练 员和运动员的竞技武术套路的旋转类难度动作的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运用三维摄像对旋风脚720°+马步动作技术进行运动学测试。

1.1 测试对象 受试者为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武术队一级男运 动员三名,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2 实验过程

三维高速摄影运动学采集系统。拍摄频率100 Hz测试现场在北京体育大学综合馆进行 。

1.2.1 实验仪器的调试三维摄影:对两个镜头的高度、俯仰角度和焦距进行调整,使坐标框架在每个镜头中的 位置处于中下部,且光点的大小合适,然后对测试空间进行标定。实验人员在运动员技术动 作可能会达到的空间内调试标尺,对测试空间进行标定。一台摄像机置于运动方向的右前方 ,距实验对象运动区域中心的距离约为6 m,另一台在左前方约6 m,在拍摄之前调整摄像机 焦距并使之达到最清晰,然后锁定,对同步器进行测试,以保证拍摄的同步。

1.2.2 数据的采集三维录像,采用日本产松下两个摄像机和一个同步器及一个 TUMX 三维标定框架,因此 能较好地使整个动作位于框架标定的空间内;解析仪器采用爱捷人体信息研究所的 UYR02’ TN$Y 型运动图像采集器及运动图像分析系统。

1.2.3 数据处理高速摄影仪对3人的动作的9次进行了采集,每个画面有20个标志点,再对这些点坐标处 理计算获得分析所需的速度、角度、重心等数据。

1.3 统计方法 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表格、曲线图的处理是运 用MicrosoftExcel和Origin软件进行处理的。

2 结果与分析

本文选取武术长拳类C级沿纵轴旋转类难度动作“旋风脚720°+马步”,采用高速摄影 仪进行拍摄。通过影片解析对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获得运动学参数对技术进行诊断。

2.1 动作阶段划分及研究范围的确定

2.1.1 动作阶段划分难度动作的完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为了便于分析,根据动作的任务和性质,将一 次复杂完整的动作的整个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有利于对完整的动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在 不同动作阶段的临界点,定为难度动作技术的特征画面。在动作的采集数据中,选取每个动 作完整的动作周期进行分析。

1)特征画面。根据录象将图1中的1为助跑结束时刻; 2为离地时刻; 3为击响时刻 ; 4为着地时刻。

2)动作阶段。1~2为起跳阶段;2~3为腾空阶段;3~4为着地阶段。

图1 腾空旋风脚720°+马步动作全过程

2.1.2 研究范围的确定本文根据难度动作技术的特点,从技术动作结构着手及本研究的方便,选取从1―4, 即从助跑结束时刻开始到双脚着地时刻结束为一个动作周期进行分析。

由于是在同等实验环境下,三个运动员是按同等的实验要求来完成的难度动作,运动 学参数的获得数据结果表明:三名运动员每个动作运动学参数的变化呈一致性。文中的数据 是3名运动员最好一次动作的均值。

2.2 “旋风脚720°+ 马步”的速度特征

2.2.1 起跳阶段动作速度特征分析起跳动作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体获得尽可能大的垂直速度,也就是要求运动员尽可能 跳得高,使空中动作更加优美。起跳主要是依靠起跳腿的缓冲、蹬伸以及全身的整体动作完 成的。助跑起跳阶段最后一步制动对起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把最后一步运动员左脚触地 瞬间至右脚触地的动作全过程进行分析。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缓冲、蹬伸、离地。将1-6定 义为缓冲阶段,6-12定义为蹬伸阶段,12-17为离地阶段。

2.2.1.1 上肢运动图2显示了在起跳阶段肩、肘、腕的速度变化。右侧肩、肘、腕在起跳阶段曲线基本相 似,左侧与右侧成相反的趋势。在整个动作过程中,右侧基本上大于左侧,出现两次波谷和 两次波峰。缓冲阶段右腕和右肘出现第一个峰值,右腕在蹬伸阶段开始增大到离地阶段达到 最大值,而后减小,至离地瞬间达到最小值。左侧肩、肘、腕缓冲阶段达到最小后再增大, 呈现波峰-波谷的变化特征,左腕、左肘在蹬伸阶段结束时达到最大后减小离地瞬间又开始 增大。

图2 起跳阶段上肢各关节速度

由表2我们可以知道助跑结束时左腕达到最小0.32 m/s,缓冲阶段一直处于低速状态,蹬伸 阶段开始加 速并达到峰值6.64 m/s。起跳阶段右腕一直处于高速状态,缓冲阶段达到第一个峰值 6.4 6m/s,第二峰值在蹬伸阶段出现7.99 m/s。

2.2.1.2 下肢运动根据图3下肢各环节的速度变化可以看出,助跑结束时左踝速度下降,右踝速度增大, 缓冲结束时,左右踝速度差别较大。右踝最大时,左踝达到最小,蹬伸完全时,右踝继续下 降,左踝速度开始增大。离地时,右踝继续下降,左踝速度开始增大。这与动作变化一致。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在该技术动作的踏跳过程中,起跳动作技术合理 ,为把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助跑结束、缓冲、蹬伸、离地这几个特征画面时刻的速 度 表现为右侧髋、膝、踝大于左侧;蹬伸时右侧有所增加;离地时,左右髋几乎一致,左膝大 于右膝,而右踝大于左踝。

2.2.2 腾空阶段动作速度特征分析根据武术竞赛新规则,如果转体度数不足720°将不予给分,同时规则中明确指出:跳跃动 作转体双脚落地或跳跃动作转体落地接马步或跌竖叉,均以起跳时两脚之间连线和落地时两 脚之间连线的夹角来计算转体度数。因此能否完成转体720°的技术要求就成了评判该技术 动作是否成功完成的关键环节。

腾空阶段是指“旋风脚720°+ 马步”右脚离地瞬间至双脚着地瞬间动作的全过程。它 包括4个阶段,即上摆(1-13)、击响(13-28)、夹伸(28-32)、保持(32-37)。

2.2.2.1 上肢运动图4显示腾空阶段上肢各环节的速度变化,左腕和左肘变化趋势一致,左右肩的变化趋 势几乎相同,肩速最小,肘速次之,腕速最大,动量依次传递,逐步积累,最终使末端的左 腕获得最大的速度,并在到达速度峰值瞬间前后迎击右脚。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击响时刻 并不是左腕的峰值,击响后迅速达到最大,然后有一个波动后减小至夹伸阶段达最低;保持 阶段又有所增加。

图4 腾空阶段上肢各关节速度

从表4我们可以看到,腾空阶段左腕击响时速度是1.17 m/s,之后达到最小值1.14 m/s 。离地和上摆时,左右肩速小于左右肘速,腕速最大。夹伸时,左侧肩、肘、腕大于右侧。 着地时右侧又大于左侧。

2.2.2.2 下肢运动从图5中可以看出,踝关节速度最大,膝关节次之,髋关节最小;由于在空中,右腿要 完成击响动作,两脚又要同时落地,因此左腿在等右腿,所以右踝速度始终大于左踝的速度 ;上摆至击响阶段,各环节速度在减小,击响时左右踝同时达到最小;击响后,各环节迅速 增大;夹伸时右髋速度减小,右膝和右踝同时达到各自的峰值;随后为减小转动力矩,且为 落地做准备,两腿夹伸并拢,所以两踝速度变化趋势一致。夹伸阶段各环节速度除右髋有所 增加,其余都呈下降趋势;保持阶段右髋下降,其它各环节又有所上升。运动员摆腿速度快 ,使动作完成的优美、质量高,从而才可达到规则中“旋风脚720°+ 马步”起跳腿击响脚 高过肩”的要求,同样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弹跳力,一定的柔韧素质以及全身各部分的协 调配合。

图5 腾空阶段下肢各关节速度

从表5我们可以看到,腾 空阶段下肢各环节在不同时刻的变化,离地时左髋、膝、踝速度大于右侧;上摆时两侧环节 速度趋于一致;击响时两侧均是髋速最小,膝速次之,踝速最大,右侧大于左侧;右踝击响 时速度是9.45 m/s,之后达到最大值10.19 m/s。夹伸时右侧继续保持大于左侧的速度; 着地时右膝、踝大于左膝、踝;右髋速小于左髋速。

2.2.3 着地阶段动作速度特征分析长拳运动的跳跃动作中,在做起跳时要机灵、矫健、敏捷,而落地时则要轻稳,因此就 有了“落如雀”的说法。人体从空中下落时有一个向地面的压力,为了减少人体从空中降落 到地面的压力,轻稳落地,就要求运动员不但要有优美的空中造型,还要有保持好身体平衡 的能力。在落地时身体不能放松,也不能僵硬。先前脚掌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着地,整个动 作应该是连贯、柔和。此时仍然要控制住腰、腹并且保持下肢适度的紧张,以缓冲由于重力 和速度带来的压力。

着地阶段可以分为着地缓冲和姿态保持两个阶段。图6中图像的1-11幅为着地缓冲阶段 ,11-13为姿态保持阶段。

2.2.3.1 上肢运动图6显示整个着地阶段两肩速度变化几乎相同,姿态保持时各环节变化一致。在着地缓 冲阶段左肘、左腕先增大后减小。右肘、右腕呈相反趋势先减小再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出现 两次波动。

从表6我们可以看到,着地瞬间上肢左侧各环节速度大于右侧;缓冲结束时左右侧趋于 一致;保持结束时右腕速度稍大于左腕,肩肘速度几乎一致。

图7 着地阶段下肢各关节速度

2.2.3.2 下肢运动 由于重力的作用,整个着地阶段各环节速 度都是持续减小。着地缓冲阶段,各环节的速 度迅速减小,左膝减小的快,姿势保持阶段又趋于一致。右踝、左踝在姿势保持时速度又有 所增大。结合动作分析其原因,由于向左高速旋转两周,落地时两脚并不是同时着地 的,重心不在两腿之间,由于惯性,身体依然保持向左旋的速度,重心偏向左腿,为保持动 作平衡 ,右膝速度减小,缓冲制动。姿势保持时,左膝速度有稍有增大。由图象中也可以看到,运 动员空中旋转不足720°,落地时借向左转的惯性,右脚有一碾转的动作来调整不足的角度 ,因此右踝在姿势保持阶段速度有所增大。

从表7我们可以看到,着地瞬间下肢各环节速度左右侧几乎相同;缓冲结束时右膝速度大于 左膝;保持结束时右膝速度稍大于左膝;左右踝速度相同。

3 结 论

1)“旋风脚720°+马步”在速度参数上的特征表现为:起跳阶段上肢运动左右侧呈相反趋势 ;腾空阶段,左腕速度大,击响后才达到峰值。

2)踏跳过程中, 合理起跳动作技术,为把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3)运动员腾空阶段摆腿速度快,使动作完成的优美、质量高,从而才可达到规则中“旋风脚 720°+ 马步”起跳腿击响脚高过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刘建和,延 烽,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第二 版),2000.8:19-60.

[2] 李良标,吕秋平,谭订,等.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2.6: 365-383.

[3] 武术教材编写组.武术(1)[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

[4] 武术教材编写组.武术(2)[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

[5]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

[6]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7] 李世明,刘学贞.纵跳理论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65-67.

[8] 冯玉蓉,陈民盛,程湘南.在跳远踏跳动作结构中增补制动蹬伸阶段的意义[J].吉 林体育学院学报,1995,11(1):1-3.

[9] 吕季东,龙跃玉.跳深跳远练习和跳远踏跳的动力学比较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 报,1996,20(4):68-7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世界优秀跳远\三级跳远运动员竞技表现稳定性的... 下一篇:冥想念动训练对肌肉力量增长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