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跳远\三级跳远运动员竞技表现稳定性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10-11 12:13:59

世界优秀跳远\三级跳远运动员竞技表现稳定性的对比研究

摘 要: 以奥运会、世界锦标赛跳远、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 统计法、比较法和归纳法,对决赛过程中成功率、各轮次最优成绩的频数、有效成绩的稳定 性(变异系数)等反映跳跃远度项目竞技表现过程稳定性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功 率总体趋势是逐渐下降,前3轮成功率相对高于后3轮,三级跳远的成功率普遍高于跳远的成 功率;男子跳远运动员最优成绩较多的是在后3轮创造的,女子跳远运动员最优成绩大多在 前3轮创造的,且统计检验的结果非常显著,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最优成绩多在前3轮创造 ;跳远运动员前8名有效成绩的平均变异系数差异不大,三级跳远前8名有效成绩的平均变异 系数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但该类项目总体稳定性较好,跳远比三级跳远更为稳定。

关键词:跳远;三级跳远;竞技表现过程;稳定性;对比

中图分类号:G82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1)04-0124-03

Comparison on the Stability of Athletic Performance Expression o f the Excellent Long and Triple Jumpers

JIANG Guoqin

(Institute of P.E,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56, HubeiChina)

Abstract: The top eight long and triple jumping athletes in the Olympic Games and World Ch ampionships are the object of study. Using literature, statistical method,co mparison and induction,on the triple jump final,the success rate,the frequenc y of suboptimal result,effective results’ stability (coefficient of variatio n) was analyzed.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trend of the success rate was dec lining.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former three rounds was relatively higher thanthe other three rounds. Success rate of triple jump wa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 he success rate of the long jump;the best results of male long jumpers were mos tly created in the latter three,while that of female long jumpers were createdin the first three,and statistical test results were very significant.The opt imal results of both male and female triple jumpers were created in the first th ree rounds.The average coefficient variation of the effective performance of t he top eight athletes is not significant.Although there are certain individuali zed differences of the average coefficient variation,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t he event is good, and that of the longjump is more stable than the triplet ju mp.

Key words: long jump; triple jump; athletic performance process; stabili ty; comparison

竞技表现过程的稳定性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内在追求,稳定性和波动性是相对的统一体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对手之间的相互制约中,它们同存共生[1]。刘建和 指出,稳 定性属运动训练学学科范畴,是训练学研究三大难题之一。将稳定性认定为训练学学科范畴 旨在揭示训练、竞赛过程中各种关系之间的普遍联系(即规律性),从而帮助教练员、运动员 在运动竞赛中将“稳定性”发挥到极致[2]。所谓稳定性是指系统发展趋势的持续 性和面对 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竞技表现的稳定性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研究世界优秀运动员比赛中竞 技表现的稳定性,为训练学领域稳定性的研究做一点探索性工作,丰富训练学理论体系[3] 。跳远和三级跳远同属跳跃远度类项目,技术结构、运动方式、竞赛方法等有很多相同之处 ,对它们竞技表现的稳定性进行比较,能揭示此类项目竞技表现的一般规律,为运动实践提 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N=80,男、女各40人次)和三级跳远运动员(N=80,男、女各40 人次):包括2004年奥运会、200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200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2008年奥运 会、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共5次国际田径顶级大赛,男女跳远、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共16 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为了获得一定的样本量,历时6年关注收集世界顶级田径赛事中跳远、三级跳远运动员决 赛阶段(每人6次试跳)的竞技表现过程。利用参加北京奥运会田径项目技术官员的机会, 获取第一手资料。数据资料来源于技术官员的比赛成绩册和国际田联发放的田径成绩大全及 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官方网站。

1.2.2 数理统计运用SPSS11.5软件,对运动员全部试跳的有效成绩和试跳成功的次数进行汇总,统计各 跳次的成功率,最优成绩出现在各跳次的频数,有效成绩的稳定性(变异系数),对部分结 果进行卡方(X2)检验。

1.2.3 比较法选取最近5次大赛跳远、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进行比较,是因为奥运会和世锦赛的级别和水 平最高,能代表世界优秀运动员群体。对比世界优秀跳远、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表现过程 ,探索其稳定性的共性和个性。

结合跳远、三级跳远专项特点和田径比赛规则,竞技表现的稳定性从如下三个指标进行比较 :一是试跳的成功率,成功率越高,稳定性越好,可以计算出轮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轮次 成功率=(所有运动员某轮次试跳成功次数/所有运动员某轮次试跳总次数)×100%。总成功 率=(所有运动员6轮次试跳成功次数之和/所有运动员试跳的总次数)×100%;二是最优成 绩出现在各轮次的频数,项目各自的特殊性决定了最优成绩出现在各轮次可能遵循一定的概 率,从原始资料中可以直接统计出结果;三是有效成绩的变异系数,反映运动员的持续高水 平表现能力,异系数越小,稳定性越好,变异系数=有效成绩的标准差/平均数×100%,可通 过比赛中各轮次成绩计算获得。

1.2.4 归纳法结合跳远、三级跳远专项特点和田径竞赛规则,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归纳,探索跳跃远度 类项目竞技表现过程的稳定性特点。

2 结果与讨论

2.1 决赛阶段6个轮次试跳的成功率对比

从表1、图1、图2分析得知,世界优秀跳远、三级跳远运动员从第1轮到第6轮,成功率 总体趋势是逐渐下降,前3轮成功率相对高于后3轮。女子跳远运动员和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 的成功率下降更为明显。因此,运动员应重点抓好前3次的试跳,在体能充沛的情况下争取 创造好的成绩。

两个项目比较,三级跳远的成功率(男子72.96%,女子75.73%)普遍高于跳远的成功率( 男子71.4%,女子66.2%)。这反映了两个项目的专项特点,助跑速度与成功率密切相关, 助跑的速度越快,准确起跳的控制越难,有研究表明,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全程平均助 跑速度为8.68 m/s,而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全程平均助跑速度为8.59 m/s;女子跳远运动 员全程平均助跑速度为8.43 m/s,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全程平均助跑速度为8.11 m/s[5]。跳远平均助跑速度比三级跳远要快,所以跳远起跳成功率比三级跳远相对要低。

图1 世界优秀男、女跳远运动员6个轮次成功率变化

图2 世界优秀男、女三级跳运动员6个轮次成功率变化

2.2 决赛阶段运动员最优成绩的表现特征对比

据表2分析得知,男子跳远运动员在各轮次创造最优成绩的频数,经卡方检验得知,显著性 水平P=0.347>0.05,说明在各轮次出现最优成绩的频数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男 运 动员在6个轮次中创造最优成绩的概率大致相近。而女子跳远运动员在决赛阶段6个轮次中, 卡方检验的显著性水平P=0.001<0.01,说明在各轮次出现最优成绩频数的差异性非 常显著 ,她们的最优成绩大都在前3轮创造,样本中的40人次就有32人次在前3轮创造出最优成绩。 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各轮次创造最优成绩的频数,经卡方检验得知,显著性水平P=0 .38 0>0.05,说明在各轮次出现最优成绩的频数无显著性差异。女子运动员在决赛阶段6个轮 次 中,卡方检验的显著性水平P=0.535>0.05,说明在各轮次出现最优成绩频数也无显 著性差异。

世界优秀跳远、三级跳远运动员决赛中最优成绩的表现特征总体上体现了竞技表现的随 机性,同时具有一定的专项特点。男子跳远运动员最优成绩较多的是在后3轮创造的,女子 跳远运动员最优成绩大多在前3轮创造的,而且统计检验的结果非常显著。男、女三级跳远 运动员最优成绩多在前3轮创造。这说明男子跳远运动员具有很强的持续高强度比赛能力, 而女子跳远运动员在这方面明显不足,女子运动员应重点抓好前3轮的试跳。三级跳远技术 特点决定了运动员体能消耗较大,后3轮会逐渐下降,在参赛准备中要加强多次、连续高强 度试跳的能力。

2.3 决赛阶段运动员有效成绩的稳定性对比有效成绩的稳定性反映运动员成绩的波动幅度,波动幅度越小,稳定性越高,波动幅度 越大,稳定性越低。本研究用变异系数(离散系数),记为CV,来测量跳远、三级跳远有效 成绩的稳定性[7]。

CV=S/×100%,S为有效成绩的标准差,为有效成绩的平均数。变异系数CV越小,说明成 绩波动越小,反之越大。为了探索跳跃远度项目竞技表现过程的稳定性,分别计算出运动员 每次大赛有效成绩的变异系数――反映运动员在一次比赛中竞技表现过程的稳定性;每次比 赛平均变异系数――反映某次比赛该项目竞技表现过程的稳定性;项目的平均变异系数(某 项目所有运动员平均变异系数)――反映一个项目竞技表现过程稳定性的一般规律。

从表3可以看出,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有效成绩的波动较小,前8名有效成绩平均变异系 数分别为1.55%、1.49%、1.58%、1.44%、1.49%、1.45%、1.66%、1.45%,各名次间 差异不大 。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前8名有效成绩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50%、2.51%、1.88%、1 .32%、1.63%、2.34%、2.00%、1.89%,各名次间有效成绩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

从表4可以看出,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有效成绩的变异系数男子平均为1.51%,女子平均为1 .52%,那么跳远平均变异系数为1.515%,男、女运动员有效成绩的稳定性相当。世界 优 秀三级跳远运动员有效成绩的变异系数男子平均为2.25%,女子平均为1.53%,那么三级跳 远 平均变异系数为1.89%,女运动员的有效成绩比男运动员更稳定。比较发现,世界优秀跳远 、三级跳远运动员有效成绩的稳定性虽然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但该类项目总体稳定性较好, 跳远比三级跳远更为稳定。这反映了该类项目的技术特点:他们的技术难点和关键技术环节 是助跑与起跳相结合,要求运动员以可以控制的高速度助跑,准确的起跳。准确有效的起跳 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前提,跳远起跳一旦成功,成绩波动就不会太大,但三级跳远还有三跳合 理衔接的技术环节,衔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成绩的好坏。

从表4还可看出,不同时间、地点的比赛,参赛运动员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别,说明不 同的参赛环境对运动员的影响不一样,如比赛的场地、气候、观众、裁判、媒体等都会影响 运动员的稳定性。

2.4 成功率、最优成绩,有效成绩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跳跃远度类项目的比赛以参赛运动员的最优成绩判定最后名次,从理论上讲,决赛的6个 轮次中,产生最优成绩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其概率均等。但由于项目的技术特点和比赛方式 决定了运动员从第1轮到第6轮体能状况在不断下降,加上现场每次试跳的环境不可能完全相 同,随着比赛进行,成绩排序也在不断变化,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因 素直接影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水平,所以最优成绩出现在第几轮还具有一定的项目特殊规律 性。通过多次比赛中一定样本量的统计,可发现统计规律性,统计规律性容许随机性和必然 性的“并存”,这就是最优成绩出现的整体规律性和个体随机性的统一[8]。统计 规律性表达的是所有运动员整体即该项目的规律性,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成功率是创造一切成绩的前提条件,主要反映技术的稳定性,但跳跃远度类项目比赛中 较低的成功率也有可能创造优异的成绩,如在2005年世界锦标赛男子跳远比赛中,美国的Dw ight Phillips仅第一跳成功,跳出了8.60 m的成绩,并且最终夺冠。

有效成绩的稳定性可以说是表现高水平成绩的保证,一跳成名固然可贵,那是实力超群 和机遇的结合,不具有普遍性。世界高水平的比赛,运动员间的实力相当,最优成绩的表现 往往是在不断竞争中激发出来的,运动员需要不断调整以获得稳定的高水平发挥才能创造最 优成绩。在2004年奥运会中,瑞典三级跳远运动员Christian Oisson以17.79 m的成绩夺冠 ( 6跳全部成绩为17.69、17.79、17.69、16.82、17.58、――),其中有效的5次成 绩中有4次都超过了第2名17.55 m的成绩,可见,他的这次夺冠成绩是在稳定的高水平发挥 基础上产生的。

3 结 论

1)世界优秀跳远、三级跳远运动员前3轮成功率相对高于后3轮。三级跳远的成功率普遍高 于跳远的成功率。

2)世界优秀跳远、三级跳远运动员决赛中最优成绩的表现特征总体上体现了竞技表现的随 机性,同时具有一定的专项特点。

3)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前8名有效成绩的平均变异系数差异不大,而三级跳远运动员前8名 有效成绩的平均变异系数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但跳跃远度类项目总体稳定性较好,跳远比三 级跳远更为稳定。

4)成功率、最优成绩和有效成绩的稳定性都是反映跳跃远度类项目竞技表现过程稳定性特 征的参数。成功率是创造有效成绩和最优成绩的前提条件,有效成绩的稳定性是取得最优成 绩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蒋国勤.竞技表现的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3):82-8 5.

[2] 刘建和.技术、战术、稳定性――运动训练学研究三大难题及部分求解之可能性[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4):48-51.

[3] 谭长贵.动态平衡态势论研究――种自组织演化新范式[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出版社,2004:53.

[4] 中国田径协会.田径竞赛规则2008[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9:157.

[5] 吕青.第29届奥运会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运动员决赛时竞技能力表现特征的比较研究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92-95.

[6] 李少丹,惠民.运动竞赛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2:133-137.

[7] 张讼岐,罗跃兵.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 198.

[8] 锺学富.社会系统――社会生活准则的演绎生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9:5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竞技武术套路“旋风脚720°+ 马步”动作速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