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02 06:47:32

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重症监护室COPD急性加重期发生真菌感染36例(真菌感染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未发生真菌感染(非真菌感染组)56例,对真菌感染组进行感染部位、感染真菌种类进行统计并计算构成。观察真菌感染组与非真菌感染组高危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并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年龄、营养状况、糖尿病、使用有创呼吸机、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等因素。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检查治疗,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胃肠道微生物环境,严密监测以预防医源性感染。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真菌感染;高危因素

The risk factors of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fungal infection

ZHANG Dezhen. Shangqiu Ci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qiu City ,Shangqiu,476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risk factors of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fungal infection.Methods From January 2010 to March 2011,intensive care unit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fungal infection in 36 patients (fungal infection), randomly selected over the same period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hospitalization was no fungal infection (fungal infection of nongroup).56 cases of fungal infection group of infection, fungal infection and type of statistical calculation form. Observed fungal infection group and nonfungal infection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fungal infection risk factors was age, nutritional status, diabetes, use of invasive ventilation, antibiotics, corticosteroids applied and other factors. Conclus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should b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corticosteroids. Reduce unnecessary invasive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nutrition support. Improve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al environment, close monitoring to prevent iatrogenic infections.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Fungal infections;Risk factor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内科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为内科常见病,是一种具有气道受限特征的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通常呈进行性发展间断加重为特点。由于病程

作者单位:476100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较长患者发作时病情危重,多需进行重症监护。近年来深部

真菌感染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肺部真菌感染居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占院内获得性肺炎的10%~15%,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见[1]。为了能够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并发真菌感染,我们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重症监护

室COPD急性加重期发生真菌感染36例(真菌感染组),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1~84岁,平均73.8岁;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未发生真菌感染(非真菌感染组)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西医诊断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血、尿、粪、痰、体液及穿刺液中提取标本进行真菌培养阳性。痰液标本收集,患者先用5%碳酸氢钠含漱口数次,然后清水漱口,用力深咳,第2口深部痰放入无菌器皿内,1 h内送检。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则用吸痰管吸痰后。剪去吸痰管前端,留痰送检。诊断标准依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1.2.2 观察内容 对真菌感染组进行感染部位、感染真菌种类进行统计并计算构成。观察真菌感染组与非真菌感染组高危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1.3 治疗 明确诊断真菌性肺炎后,在原发病治疗、支持、对症基础上,立即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疗程2~4周,对混合感染者据药敏试验选择使用抗生素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x±s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真菌感染状况 对真菌感染组36例进行感染部位、感染真菌种类进行统计并计算构成,具体见表1。

2.2 高危因素 对真菌感染组与非真菌感染组高危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见表2。

3 讨论

真菌是人体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依其形态有酵母菌、霉菌,双相菌三大类。根据来源不同分为内生性真菌和外源性真菌。真菌是机会感染菌,多种因素导致并发真菌感染。慢性阻塞性肺并发真菌感染诊断:有易患因素者,如高龄患者,入院前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行有创操作、或合并有糖尿病等;入院后经规范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反而加重;体温持续不退或退后复发,或热退后反而恶化者;持续咳喘、咳白色黏稠痰。有时呈拉丝样痰,口腔溃疡,白斑,持续存在干、湿性哕音;痰及体液培养有真菌生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心病,心肺功能失代偿,引起肺血管床减少及缺氧致肺功能脉痉挛血管重塑,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及纤毛运动障碍,管腔内分泌物排泄物不畅,生理气道整体防御功能降低[3],并有一些寄生菌的存在。

由于患者多为高龄患者,长期反复感染,肺功能毁损,慢性消耗,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修复能力不足,随着年龄的增大,正常寄生在口咽部的真菌得以蔓延至身体其他部位造成真菌感染。且老年肾脏滤过功能下降,易造成肾脏排泄的抗生素在体内蓄积,导致菌群失调,发生真菌感染的机会也增多。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抑制炎症反应,使白细胞吞噬功能下降,可以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促进感染扩散,更容易继发真菌感染。大量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中性粒细胞释放过氧化物减少,不能有效地破坏菌丝细胞壁及DNA,体内敏感菌株被杀死或抑制,导致机体内的菌群紊乱[4],二重感染,真菌得以繁殖,使用抗生素越长,种类越多,真菌感染率越高。侵袭性检查治疗是常常导致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5],由于慢性阻塞性肺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导尿等侵袭性检查治疗将真菌带入机体深部导致器官组织的感染[6]。

总之,慢性阻塞性肺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检查治疗,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胃肠道微生物环境,严密监测以预防医源性感染。

参 考 文 献

[1] 钱小顺,朱元钰,徐文兵,等.127倒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3(7):41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实用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

[3] 李裕华,刘启荣.COPD患者继发真菌感染49例报告.临床肺科杂志,2003,8(5):4-40.

[4] 卢建平,张翊.医院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3):344-346.

[5] 李柏成,尹霞.脑卒中合并医源真菌性肺炎32例危险因素及愈后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6):551.

[6] 场兵样.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6):331-333.

上一篇:长春市2.5~6岁乳牙期错牙合的普查分析 下一篇:调整住院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对锦州统筹区住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