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控制分析

时间:2022-09-02 03:28:03

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控制分析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 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控性分析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 以免出现合格的商品混凝土由于施工技术问题导致的不合格。本文介绍了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般要求,探讨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控制分析

关键词: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可控制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24年波特兰水泥的发明,为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开创了新纪元。专家们预测,二十一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水泥及其混凝土制品仍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预拌混凝土的普及使用,克服了工地现场搅拌的原材料不合格和计量不准确的问题,使混凝土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证。因此,如何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混凝土施工质量,就成为了建筑施工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可控性分析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 以免出现合格的预拌混凝土由于施工技术问题导致的不合格。本文介绍了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般要求,探讨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控制分析。

一、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般要求

要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首先要保证供应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的质量。主要在混凝土组成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生产控制、运输温度和时间、强度评定几个方面加以控制:

1、对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控制:对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原材料除了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进行进场检验,还要进行复试,并出具检验报告。

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工程上对混凝土配合比要满足施工和易性、满足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满足与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最后要考虑经济的原则进行设计,从而达到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的目的。设计配合比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当时的温度、混凝土的运输方式,运输距离和浇筑程序等等因素,这些对确保生产控制有重要作用。

3、生产控制:混凝土组成材料要进行准确的计量,达到精度要求,定期进行校秤。在施工配料中如果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的现象混凝土将不允许发货。在混凝土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砂石的含水率可能会与设计的配合比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还应该先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并根据实际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符合要求的配合比。

4、考虑生产、运输时候的温度和运输时间对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

(1)温度:环境温度升高,水分蒸发及水化反应加快,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下降,相应坍落度降低。

(2)时间:时间延长,水分蒸发,坍落度损失。因此,预拌混凝土存在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问题。尽量避免因为坍落度损失造成不利于施工的影响。

5、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反映混凝土质量与结构可靠性的重要指标,控制混凝土强度是控制混凝土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也是检验混凝土质量稳定性与施工水平的主要手段。因此,对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检验与评定是工程中质量控制的经常性和必要性工作环节,也是混凝土结构验收中的重点检验项目。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控制分析

有了质量合格的混凝土,还要在施工过程对施工技术加以控制,才能保证施工后混凝土的质量。本文主要针对裂缝防治、建筑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混凝土施工中的浇筑与振捣、混凝土养护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采用裂缝防治技术

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受到人为、外界气候、技术手段、机械作业等原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建筑体地面或墙体出现局部裂缝的现象。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考虑到由于外部气候条件、天气状况的不同,混凝土的结构自然也会有所差异,其裂缝宽度的控制也会有不同的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裂缝问题的预防与控制,普遍以施工期间的技术强化与重点监管为主。事实上等到建筑物出现裂缝问题时,再采取补救措施就为时过晚了,很难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与质量标准。为了科学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技术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质量,以保证建筑物的内部质量和整体美观感。

按照标准的建筑设计,对于混凝土拉应力是应该避免的。但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导致拉应力很难避免,尤其是温度原因引起的拉应力几乎无法消除,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原材料不均、水灰比不定、离析现象等因素的存在,加上同一块混凝土中的抗拉强度存在差异,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能力,让裂缝很容易形成。做好建筑施工工作,必须要弄清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展开施工。

2、采用建筑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技术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梁柱节点施工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整体入模后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合,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规范规定。规范箍筋封闭和箍筋末端弯钩的构造要求,是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起有效约束作用的必要条件,但采用分层下箍法操作难度仍相当大,必须将节点部分侧模板拆除方能保证节点箍筋间距及绑扎牢固。

近年的做法是将梁板模板(含侧模板)全部安装完毕后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施工程序的优点是钢筋堆放、运输及绑扎较安全,交叉作业少。支模和绑钢筋不冲突,工效较高。但若不采取特别措施,会出现节点箍筋少放或者箍筋间距无法保证的问题。对此,可采用如下措施解决:

a.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

b.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穿梁钢筋并绑扎,为防止附加纵向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cm。采用该法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较好。需要说明的是,当结构较复杂时,采用该方法可能也会有困难,施工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3、注意混凝土施工中的浇筑与振捣技术

3.1混凝土浇筑技术

由于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多层、高层建筑物发展得比较迅速,世界各国的大中城市都以高层、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而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绝大部分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如由钢筋混凝土构件所形成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等,除有部分框架结构采用预制装配式和部分预制、部分现浇形式,其余均采用现场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

除了做好浇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外还要以下几点:

实施混凝土浇筑要注意气象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好不要在天气剧烈变化的时候进行。混凝土浇筑应准备好抽水设备、防雨设备等物品;

混凝土施工前若发现混凝土不合格必须退回搅拌站,浇筑过程中绝对不能向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

浇筑时候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也要准确把握,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程度决定,防止因时间间隔过长造成施工裂缝;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 2m。

3.2混凝土振捣技术

在混凝土振捣时既要正确掌握振捣的时间,还要正确掌握振捣的方法,主要是以下五点:

(1) 如果振捣时间短了,拌和物难以密实,振捣时间长了,不但会造成生产效率不高;而且拌和物易出现离析和泌水分层现象。在一个部位振捣的时间不应小于10s。一般的控制标准由以下四方面来判断:粗骨料不再下沉;水泥砂浆泛上到表面;被振的部位大致被振成水平状;拌和物中的气泡不再冒出来。

(2)震动棒要快插慢拔;插入得快是为了避免表层振实了,下层还没有振实,拌和物形成分层;拔得慢是使拌和物得到振实,同时使拌和物插入形成时的孔洞能用周围的拌和物来填实。

(3)要注意振动棒的间隔距离,使拌和物不致漏振。

(4)振捣孔的排列一般有行列式和交错式两种,视结构的表面尺寸而选用其中的一种。一种截面的形式只能用一种插法,不能混用,以免漏振。

(5)根据结构截面和配筋的不同,振动棒可以直插,也可以斜插。

当然,除了注意以上五点,还要注意在振捣时要使振动棒避免直接振动钢筋、模板和预埋件,以免钢筋受振位移,模板变形,铁件移位。

4、采用混凝土养护技术近年来,国内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工作中,在已进行配比、原材料、振捣等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往往还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现象。造成混凝土难以达标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对工期的要求比较短,养护时间严重不足,这是一个十分矛盾和较难解决的问题。水泥水化需要一定的水分,在干燥环境下,混凝土强度的发展会减缓甚至完全停止。如果湿度不够,水泥水化反应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停止水化,会严重降低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开始浇水保湿时间应予提前,应做"尽早及时",养护保湿持续时间应做到"足够和适可而止";养护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结构断面上的温度梯度、升温速率、降温速率适宜及具有较小的最高温度和致裂温度,应在混凝土于半流动状态及塑性阶段实施冷却处理,而在最高温度时加以覆盖并开始保温,并于硬化开始至最高温度到达之间注意防止"热震"的发生。夏季施工的混凝土,要特别注意浇水保湿,防止混凝土的水分从表面蒸发损失,造成的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

养护温度越高,水泥水化速度越快,混凝土强度的发展也快;反之,在低温下混凝土强度发展迟缓。试验表明,保持足够湿度时,温度升高,水泥水化速度加快,强度增长也快。当温度降到冰点以下时,水泥将停止水化,强度停止发展,而且易使硬化的混凝土结构遭到破坏。因此,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应特别注意保温养护,防止早期受冻破坏。

对建筑工程而言,混凝土一般采用自然养护方式,常温下用适当的材料覆盖混凝土并适当浇水,使混凝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足够的湿润状态。混凝土的自然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覆盖和浇水。

(2)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日期:一般不得少于7天,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3)浇水次数应以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准。养护初期,水泥水化作用快需水较多,浇水次数要多;气温高时,也应增加浇水次数。

(4) 对大面积结构可采用蓄水养护和塑料薄膜养护。塑料薄膜养护是将塑料溶液喷涂在已凝结的混凝土表面上,挥发后形成一层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绝,混凝土中的水分不再蒸发,内部保持湿润状态,多用于大面积混凝土工程,如路面、地坪、机场跑道、楼板等。

(5)养护用水的水质与混凝土拌制用水相同。

总之,建筑混凝土的质量是可控的,不管单纯的是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还是现场的施工技术影响到的混凝土质量,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加以控制的。

参考文献:

[1] 王凤亮.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 2011(02)

[2] 钟小宝.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原因及预防[J].混凝土世界,2010(11)

[3] 邓小芳.浅谈某房屋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J].大众科技,2009(10).

[4]张冬梅,张彦祥.常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修补方法[J].混凝土,2001(10)

[5] 王红兵,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的施工探析[J]. 福建建材,2010 (03)

[6] 邱玉深,对混凝土养护方法的思考与建议 [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9 (02)

上一篇:浙东南塘上组时代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关于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