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2-09-02 01:38:57

中西文化差异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2011年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基本是以应试为主导,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学好语法词汇等知识就能在高考中取得较高分数,学生也更愿意把时间用于语言知识的学习上。但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如果只注重形式,忽视中西文化差异,就会导致语言使用不当,产生误解。而且高考中亦不乏对学生文化知识及跨文化能力的检测,这就提醒我们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词汇、句法、语音、语法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辅以英语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还能使学生充分了解语言内容背后的英语国家文化意义。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消除文化差异给英语学习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提高文化领悟能力的同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高中阶段给学生带来的困惑,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感谢和答谢语。我们中国人在家族成员之间、直系亲属之间很少用“谢谢”这个词,如果使用,会让对方产生距离感,但在英语国家中“Thank you”使用率非常高,几乎一切场合都适用,即使是父母或者子女,都不例外,在交际中它是最起码的礼节。二是称呼语。目前国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的倾向:比如,青年人对长辈通常称“叔叔”、“阿姨”;对平辈则称“大哥”、“大姐”、“小弟”等,而英语国家只有关系非常密切才使用此类用语,如“Uncle Tom”等。三是赞美语。在英语国家中,赞美一个人的外貌,或者表扬一个人工作能力等,得到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但我们则处理的就比较复杂,觉得很不好意思,也总会客气一番;四是节日。中西方节日的风俗很不相同,区别很大。对于朋友送来的节日礼物,我们都要客气一番。总是表现得无可奈何的样子,接受后也不能当面打开。而在英语国家中,他们对友人送的礼品,都要当面打开并称赞一番,而且显得理所当然,并会欣然道谢和接受。五是隐私。我们有时对初次见面的人,为了表示关心和友好,常常问及年龄、婚姻、收入等,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却比较反感,他们认为这些都是涉及个人隐私,需要保密的,是不能随便问和告诉别人的。六是词汇。英语词汇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讲解,以防学生单纯地从词汇的本身意义出发做出主观评价。比如,red这个词,在英语国家和在中国,都与喜庆日子有关,如“red-letter days”(节假日)。我们国家红色还象征革命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red”则意味着危险状态或都使人生气,如“red flag”就是“引人生气的事”这个意思,而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则是表示亏损,负债。“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如“老祖宗”,“老王”,年龄越大,资格越老,而西方国家很少有人愿意自称”old”。在他们看来,因为“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他们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来看待,以上这些都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体现。

所以,由于中西方文化在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潜心研究,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使英语教学易于被学生理解掌握。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内容包括词汇、习语、习俗的比较,指导学生发现英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差异。还可以在学习一个单元知识之前,对该单元相关背景文化知识做一个简明的介绍,比如历史背景、地理常识、政治经济以及风俗习惯、等。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描述所产生的背景,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学科教学辅助手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也不例外。为学生放映中外名著名片,如《乱世佳人》、《出水芙蓉》、《哈里波特》、《与狼共舞》等。其宗旨是向学生呈现直观的中西文化材料,强化其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同时新教材的编写十分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这些材料略加改编,以课本剧的形式来学习,让各种语言环境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成为情景的主人,寓教于乐。

增强高中生对西方文化和母语文化的理解是极其重要的,因为青少年时期是对不同文化群体进行理解认同最有效的时期。因此,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就必须注重从不同文化背景的角度去揭示英语的本质,使学生理解英语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根源,并借助合适的文化导入内容,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将英语教材进行有效整合,培养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英语的交际规约,自觉地融入英语文化的环境中,在英语交际中逐步地运用自然得体的语言,从而达到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

上一篇:农村中学数学后进生辅导 下一篇:化学实验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