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问题之中美利益博弈

时间:2022-09-01 01:09:24

人民币汇率问题之中美利益博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外贸进出口量和外汇储备出现巨幅增长,人民币也随之从一个不被国际金融市场关注的币种发展成为一个被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其热度甚至超过了美元的最近12次连续升息的新闻。7月20日,央行宣布人民升值2%,顿时在国际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人民币汇率问题,目前的焦点便是人民币升值问题;而人民汇率问题的根本起因是美国的巨额双赤字,其中的贸易赤字使美国政府将目光转向了经济和贸易高速发展的中国,中美贸易逆差的迅速增长成为布什政府的替罪羊。

当前的问题与其说是人民币升值与否的争论,不如说是中美双方利益的博弈。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将会对两国的经济、贸易、货币金融体制等多方面造成影响。为此,双方之间展开了多方面、多回合、长时间的博弈,如中美纺织品谈判、斯诺访华、美国参议员的提案、布什访华等等,最终目的就是寻求一个利益的均衡点。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人民币汇率涉及到的双方利益。

解决美国贸易逆差的良药?

首先,为了解决巨额的贸易逆差,美国政府将人民币汇率升值作为调节手段。道理很简单,人民币如果升值,则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货物用美元标价其价格将会升高,美国消费者就会减少购买中国货物的数量,最终降低了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量。而人民汇率升值就一定能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吗?

事实上中国和美国之间是存在很大的贸易互补关系的,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体现在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因此,产业上的互补使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弹性很小,人民币升值的结果有可能是贸易数量减少,而贸易金额不变甚至增加。而美国政府又限制对中国出口技术型的产品,因此人民币的升值也不会大幅提高中国从美国进口产品的数量。所以从双边贸易的角度来分析,人民币升值并非中美贸易逆差的一剂良药。而人民币升值的最终受益者有可能是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产品对中国的产品有很强的替代性,而美国的需求弹性小,因此将有可能把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部分转移到对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逆差中去。

其次,中国的经济在全球经济中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近几年也一直扮演者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的地位,特别是在基础原材料、耐用消费品和高科技产品上的需求对全球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如果中国经济发展突然放缓,最终结果将是全球经济受到冲击,这是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都不愿看到的。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很大,最终结果可能会使中国的外贸出口受到巨大的冲击,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到进口的增长,结果必然会影响到美国及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

再次,中国拥有的7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国债,也就是重新把资金投回了美国,美国政府得到了大量而又稳定的廉价资金(今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约在4.6%左右)。特别是今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大量的资金盈余,大量资金需要对外投资,促使美国国债价格上升,促进了美国债市的发展。因此,中国的贸易顺差所产生的资金,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为了缓解日益紧张的中美贸易摩擦,解决中美贸易逆差,双方可以寻求除了人民币升值以外的其他解决途径,如中国加大从美国的进口量,而美国也要放宽对华出口贸易的种种限制;对部分低廉的商品适当征收出口税来限制出口;逐步引导国内出口商实现产业升级,减少低附加值的产品大量出口等措施。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而言是把“双刃剑”

首先,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升值的途径、方法和周期是值得反复考量的。最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经济指标都呈现良性发展的势头,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却一直保持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上下波动幅度不超过3‰,保持8年不变。单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显然不符合金融市场规律,就是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简单计算,人民币也应该是升值的。我们从全球主要货币走势来看,其汇率走势是与政治、经济、贸易有很大相关性的。中国目前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和平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且速度明显超过其他发达国家,贸易顺差逐年扩大,外汇储备量更是飞速上升。从这些良好的指标来看,人民币升值应该是合乎市场规律的。

其次,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是不可取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政府是对自己国民负责的,不会为了解决贸易争端而损害国内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仍然具有大量的低文化水平、低技术水平的廉价劳动力,因此中国仍然需要靠低附加值的产品来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率。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非常高,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发展非常不平衡。作为最重要的动力――国内消费动力非常不足,投资和出口扮演着国民经济发展动力的主要角色。而投资过热已经造成了金融机制的巨大隐患,政府正通过收紧银根和限制行业信贷的方式进行调节。如果因为人民币大幅升值而使出口骤减,将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打击。因此,再一次性大幅升值是绝对不可取的,无异于饮鸩止渴。

据今年的广交会的成交统计来看,国内出口商已经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出口行业由于自己产品的价格弹性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低成本、低技术水平的产品受到的影响非常大,成交量较去年下降30%(如玩具、服装等)。显然,这些产品本来就是靠价格低廉来吸引客户,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替代品多(如东南亚市场的替代),而人民币的升值使其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上升,成交量将会大大受影响,因此受到的影响也较大。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受到的影响较小,因为其价格弹性小,市场替代品少,因此成交量受到的影响小,甚至有些产品还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提高价格。这些现象足以向我们证明一点,产业升级已经迫在眉睫。面对人民币的长期升值趋势,仅仅靠廉价劳动力产业,国民经济将无法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再次,人民币汇率改革将会推动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篮子中的货币主要是美元、欧元、日元、韩元、俄罗斯卢布、新加坡元、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马来西亚林吉特、英镑和泰铢等11种货币。人民币篮子货币和权重的选择标准主要有四个,包括着重考虑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权重作为篮子货币选取及权重确定的基础;适当考虑外债来源的币种结构;适当考虑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适当考虑经常项目中一些无偿转移类项目的收支。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始终没有公布篮子货币的权重,从而为人民币的走势又增加了一层面纱。

此外,我们可以篮子货币组成发现,人民币货币篮子选择与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一般使用货币篮子的国家都选择“硬货币”,而中国则大量加入了亚洲地区的“软货币”。此举目的就是为了使人民银行更容易控制汇率走势,防止人民币大幅升值。同时,也是为了给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提供一个缓冲的时间,让国内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有一个适应过程,逐步开发出适应浮动汇率的金融产品。

今年国内已经推出了远期结售汇产品,只有几家银行为做市商,并且成交量也很小。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目前国内进出口商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汇率波动的利害关系,不习惯将汇率波动纳入贸易中去,所以成交量很小;二是大部分交易商认为人民币处于单边升值的趋势,并且国内缺乏相应的对冲工具,做市商很难进行交易对冲,有可能对做市商造成损失,这些都影响了交易的积极性。而外资银行则可以利用国外的NDF(无本金交割的远期)进行有效对冲,但外资银行却在结售汇业务上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也很难扩大该项业务。

但是我们也从此看到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希望,因为市场已经不允许我们再按照原来的步伐进行改革了,而是需要进行迅速而又彻底的改革。据悉,近期将在国内推出调期交易,这将为国内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且香港将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为人民币汇率制度将会带来新的思路。而国内进出口商,也将会随着改革深化逐渐适应汇率的变化,学会应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有效避险。

(作者单位:广东发展银行北京分行)

上一篇:“绿色税收”所无法解决的 下一篇:跨国公司的鲜花与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