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高中美术教师的素养

时间:2022-09-01 01:03:36

怎样提高高中美术教师的素养

摘要:伴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的步伐,在新课程改革的多方面要求下,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来面对各种挑战,为实现美术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为推进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关键词:高中美术;文化素养;教学方法;人文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33-011.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美术学科专业性是很强的,教师对美术专业的技能技法、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专业知识要有一个系统的掌握。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站的高,望的远"。首先,美术教师应该多阅读美术史、美术理论、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来提高对美术课程的认识。其次,应从多种渠道接受美育信息,美术教师要尽可能多参观博物馆、美术馆举办的展览等,懂得鉴赏、学会评论,来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为了获得各类美术信息,也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此外,还应积极交流,加强思考,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以适应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要求。美术修养与美术专业水平虽然是很重要,可美术教育还要突出"教学",也就是,拥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才是重中之重的,不容忽视的。

"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无疑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这不仅局限于文化课的学习和应用,美术教学也是如此。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听课我们可以学习其他教师优良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可以对不合适的方法引以为戒。通过评课,我们美术教师可以及时地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集体备课"是广大教师智慧的结晶,我们可以博采众家之长,才能更好地提高备课质量,减少各种教学失误的发生。工作十几年来,我在听课、评课与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中受益非浅,这让我尽快地成长起来,成为一名骨干教师。

2.逐步完善美术教学方法,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2.1过去课程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所以,美术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各种高科技的直观教学手段,把学生的被动听课行为改变为主动学习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具体到高中美术欣赏课,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正确掌握美术鉴赏的理论知识外,更应该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欣赏那些中外著名的美术作品,努力让学生学以致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深入开展艺术分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感受艺术美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2.2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深入开展对不同艺术作品的比较和评论,组织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在生活实践的点点滴滴中不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3.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感性材料较少,理性知识较多,很难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让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可以把单纯理性知识的传授改变为由感性材料到理性知识逐步过渡。我们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把一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让美术课堂发挥陶冶学生、感染学生的作用,寓教于乐。

4.人文素养的提高

"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只有热爱读书,而且读经典书的教师,才会具有独立、自由、宽容的思想去培养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它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具有人文教育功能。美术教师作为教育者,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促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存等方面的关系。

传统教师只需懂得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就能胜任教育工作的情况,显然不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根据学生爱好、兴趣和不同的发展需求提供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内容系列或研究课题的要求。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还要明确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要把其视为一种科学的文化学习。教师仅仅对本专业的知识的熟练掌握已经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当今尤其强调美术与社会的联系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通过对艺术的学习,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社会性学习和其它学科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终身、可持续性的学习基础。教师应具有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在内的其它学科知识,应具备触类旁通的能力。教师必须不断的"充电",扩大知识领域,增大知识储备,提高学习、研究、实践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给学生更广阔的视野,使学生领会人类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其人文精神。

5.要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

美术作品欣赏可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审美功能、形象表达能力和认识功能的训练,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使学生通过美术课程教学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努力提高创造力。以美启真,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以美引善,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格;以美怡情,健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强健体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全面和谐发展。美术教师的审美水平,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有直接影响,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才可能对学生进行高层次的审美教育。教师在充分把握审美价值客观性的基础上,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具有实效性的审美评价。参考文献

[1]申连红. 浅谈高中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206.

[2]郭其俊. 追寻美的教育[J]. 江苏教育研究,2011,26:4-7.

[3]赵利. 浅议高中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S1:36.

[4]李峰. 导演美术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的综合素养[J]. 美与时代(中),2010,06:67-68.

[5]王德平. 让美术鉴赏充满人文的情感和关怀[J]. 文学教育(中),2010,08:95-96.

上一篇:农村中学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优劣势分析 下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