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物理探究性学习打开一扇窗子

时间:2022-08-17 06:51:14

为物理探究性学习打开一扇窗子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实施探究性教学?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从"探究实验,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多向交流,取得合作探究的双赢;情知统一,体现物理与生活两相和的理念"三个方面做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过程与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14-01无论用什么方式学习,找准其突破口,便可以少走弯路,直奔目标前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观察实验和理性思维是物理学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 情知统一,多向交流是探究教学的常用原则。找准切入口,打开探究的窗子,习习清风教育梦,自主探究能克强。

1.探究实验,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

探究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事物的理解深度,减弱前概念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动手实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亲身经历、探索、发现、研究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能获得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必需的基本能力,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学习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学生热情很高,取材也别具一格,有的学生用中性笔笔芯的弹簧进行探究,有的利用橡皮筋做弹簧,还有干脆将废车胎剪成条做弹簧进行探究。有一个学生在自己设计撰写的探究小论文《探究--别样的"发现"》中得出"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不成正比"的结论,笔者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在"研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结论,先让学生独立地假设、猜想,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等方法进行猜想。有的同学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探究方案。他们用弹簧测力计称出铁块和铝块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使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两次示数求出浮力,然后进行比较。更好地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探究实验,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亲身体验,获得明晰的感性知识,逐步升华成理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进行平面镜成像教学时,同学们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后,一位同学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属于轴对称的关系——平面镜所成虚像和物体相对镜面对称。在这里学生通过物理和数学相互渗透的过程,开拓了综合思考,分析的视角,综合实战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2.多向交流,取得合作探究的双赢

传统的不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师的讲授贯穿于整个课堂。这种单调沉闷的教学气氛,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环境中,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师要设置疑问,创设困惑情景, 当学生对设置的疑问产生求知的欲望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应该抓住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探索、交流,循循善诱。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自然而然的使提问者对问题理解得更深刻,思考目的更加明确、更有深度。教师要对学习内容加以点拨,使学生更加明确知识的重点、难点;对知识的纵横联系加以梳理。

如在学习"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一节时,我们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无风的天气,在直线运动的公共汽车上,打开两侧车窗时,风吹的方向是:A.从车内吹向车外B.从车前吹向车后C.从车两侧的窗口吹入车内D.从所有窗口吹向车外。

参考答案为D,解释为"汽车开动后是车身周围的空气流速加大,由于流动的气体的压强小于静止的气体的压强,使车身周围气压减小,使车内外产生气压差,车内的气压大于车外气压所以从所有窗口吹向车外"。

通过自学、探究后,学生们提出了质疑:生1:如果只有空气的流出,车里面岂不成了"真空"?生2:如果说"风从所有窗口吹向车外"为什么冬季坐车漏风进车,觉得冷风逼人呢?生3:车在动,车内空气也在动,车外空气则是静止的由"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规律应该是车内空气压强小,车外空气压强大,所以空气就从车外流向车内啊?

我对学生们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的态度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方案,搜集证据,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大家分组探究。第一组分别坐在公交车两侧座位的前、中、后部,感受车辆匀速运动时开窗后的风向,加以记录总结。第二组,用一只长方体的纸箱,在纸箱的侧壁各开三个方形的小窗口模拟车窗,去掉纸箱的上盖后盖上透明玻璃板观察空气的流向,最后把它放在用电风扇形成的气流中,模拟公共汽车在空气中运动的情形。第三组上网搜索"流体压强与流速"、"流体"等资料,推断答案。

在探究中学生发现行驶的公共汽车打开车窗后的风向的参考答案并不恰当,题目并不严谨。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学生的多向交流,在合作中取得探究的双赢。

3.情知统一,体现物理与生活两相和的理念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揣摩教材的编排意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这既是探究教学的开始,也是探究教学成功的关键。只有教师精心设计出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情景,学生的猜想提问才会围绕教学的中心顺理成章完成。

如:"速度的变化"教学片断:

创设情景:

情景1:开运动会时,我们要在班上选出10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请同学们讨论,用什么办法选拔出这10位跑得最快的同学。情景2:进入50m跑场地:甲队5人在起跑线后列一路纵队,准备跑步;乙队5人领到停表后,依次站到各自计时位置计时。

在这个情景创设过程中,改变物理学科本位,探索物理与体育学科的教学整合。把"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扩展成"50 m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使单纯验证性实验提升为探索性实践活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体会物理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物理的价值,获得过程与方法的体验,让探究探出精彩。

上一篇:怎样上好中学化学课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