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学生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时间:2022-09-01 10:01:34

听障学生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摘 要】根据听力残疾学生的特点结合程序设计课程的重点难点摸索出更适用于听障学生的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减轻听障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使听障学生能听得懂,有兴趣,有收获。让他们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中变得相对容易,以便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把残疾大学生培养成应用性的人才。

【关键词】听力残疾学生;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目前听障大学生高等教育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包括限选课)有:《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J2EE程序设计》、《网络软件开发》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听障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为人处事、生活就业和工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但同样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这些课程都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感觉很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都不高,成绩不好,学完很快就会忘记,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好程序设计、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课不仅为某一门课程,更对后续课程以及学生学习、生活、就业都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与乐趣和提高就业的竞争实力。

1 学习中的困难

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以往学习成绩等综合数据的调研和分析,听障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对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缺乏兴趣

只有29%的学生对编程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只是当作是必须要学的课程或者应付考试,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关键,因此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1.2 反映教材不适合学生学习

有64%学生都反映教材常常看不懂,如果上课没有听明白,看教材也不能够完全解决该问题,编写适合聋生的教材迫在眉睫。

1.3 授课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40%的学生反映基础差,教师上课时没有讲明白,语法会了,但遇到编程题,不知道该用什么算法。老师反映上课很用心的讲解但学生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因此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关键。45%的学生反映上课当时听懂了,课后又忘了。如何解决课下问题,课外作业也很关键。

1.4 学习多门程序课程后依然不能编写大中型程序

有74%的学生反映程序设计学的一般,只有7%学生反映学的还可以,83%的学生反映学完多门程序设计课程后依然不能编写大中型程序。这样的结果对于任课教师也很无奈。

2 听力残疾学生的特点

听力残疾学生生理特点包括:抽象思维滞后,他们思维内容具体,多以形象性的内容作为对象。大部分听力残疾学生都感到记得慢,忘得快,可以说是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直接导致他们记忆水平的低下。通常喜欢计算机基本操作课程,不太喜欢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于理论方面的理解和记忆有些困难。缺乏课外学习的自觉性等等。

3 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3.1 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以程序设计方法为主线、以语法和结构为核心,以培养能力和提高兴趣为目标。不再单纯地了解和掌握基本语法规范,而是培养学生运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着重培养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无论以后在学习、工作中使用什么语言编程,都能灵活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的能力。通过新型教学理念结合翻转课堂学、项目教学、开放式实训室、网络教学为一体,创建多维度学习环境,保证学生信息接收的多样化,提高教师、学生的效率,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3.2 案例教学法

该案例教学不等同于教学案例,传统的教学案例没有掌握案例教学的本质,学生学完该课程以后知识点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具备良好的软件开发能力。

听障学生的案例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案例采用和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方便把握完成功能,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逐步展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思考,掌握其原理和方法,教师适时引导和评判,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最后推导出结论。

3.3 填空法

填空法是根据项目内容从外向内搭建框架,让学生从整体上对编写程序设置一个框架,再细化里面的内容,同时融入具体的语法规则。通过填补空白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到实现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最终将自然语言转化为计算机语言,轻松达到教学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教师过多地关注编程规则,一开始就让学生记忆很多符号和保留字,会造成学生在编写程序时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思路,陷入具体的语法中[1]。

3.4 研究探讨型的实践课程设计

让学生完成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完成课程设计问题可能用到已经学过的各方面知识,也有可能需要没有学过的东西,每个同学可能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课程设计是综合考察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的好时机。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选定力所能及的专题之后,分组进行研究,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解决所选择的问题。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检索资料、实际调查来获取信息,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概括总结并最终得出结论、解决问题[2]。

项目开展情况基本按照原定的研究计划执行,按照计划已经完成相应的研究报告。本阶段工作,工作量基本满,工作进程安排比较合理,按时完成相应工作[3]。

3.5 考核

课程考核标准为过程考核30%+实践考核30%+期末考核40%。注重过程考核,集中过程考核包括课内问答、课内作业及课堂出勤情况。实践考核:教师可以给出课程要达到的岗位能力目标,对具体操作步骤可不作具体要求,让学生上机探索,以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完成任务,进行考核答辩,总结出收获、体会和反思等相关内容。考核中减少了记忆内容的考核比例, 增加了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比例;减少了计算能力的考核比例,增加了分析能力的考核比例;减少了闭卷笔试的考核比例,增加了机上考试的考核比例;将上机实验和课程考试相结合,更加强调对学生实际编程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的测试。开展期末课程答辩,小组完成小型项目,进行个人答辩,通过答辩方式进行考核。

总之,在教学过程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法、演示法、填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混合式教学方法,多路齐下满足听障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教学中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并灵活地掌握,才能受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点讲解精华部分,枝末小节一带而过,列为学生课后自我学习内容,这样,课堂效率才能有效提高,帮助学生轻松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减轻听障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让他们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中变得相对容易,以便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把残疾大学生培养成应用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杰.“知识逻辑结构”框架下C语言实验教学的探究,福建电脑,2013(3).

[2]王芸.基于积件思想的高职计算机课程项目式教学探索,计算机时代,2013(12).

[3]吴海花,王连山.计算机软件项目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协作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09,23:11-12.

上一篇:浅谈无线校园网室内AP部署方式 下一篇:分组传送网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