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与国外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差别分析

时间:2022-09-01 09:58:25

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与国外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差别分析

【摘 要】央行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着围绕央行各项活动所的资金来源结构和资金使用配置情况,通过其发展变化可以透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手段、方式和调控力度的变化,将这些变化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相比对,对于判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及如何修正至关重要,因此构建合理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对于央行运用货币政策调控金融运行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央行;央行资产负债表;货币政策

世界各国的央行往往都是通过利用自己手中所掌控的庞大资产来影响宏观经济,因此央行资产的总量和资产的结构就成为央行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其发展变化可以管窥有关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方式和调控力度的变化。究竟怎样才算科学合理的央行资产结构很难回答,但是我们可以对比西方一些行之有效的央行资产配置和管理办法,获得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我国央行与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美联储的资产结构差异

1.我国央行资产通过 “国外资产”项目的迅速增加而迅速增加

我国央行总资产从1999年年底的35349.8亿元增加到2011年12月末的280977.6亿元,增加了695.85%,与此相对比,1998年日本央行的资产总额为912382亿日元,到2011年12月份达到1480876亿日元,13年间增长了62.31%,在日本央行总资产中外汇占款增长迅速,这一点我国情况很相似;美联储的总资产经过59年的发展,从1952年515.03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末的创纪录的2.8万亿美元,增长了5336.58%;欧洲央行资产在13年间从1998年的6972亿欧元增加到2011年的2.73万亿欧元,增长了291.57%,快于日本央行,但明显慢于我国央行和美联储。美国央行与欧洲央行资产今年都是在不断创纪录中奔向新高,而无论美国央行还是欧洲央行,抑或是日本央行,其在2009年以来的资产增加尤为迅速。

我国央行总资产主要由国外资产(外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和其他资产组成。在央行总资产中,“国外资产”占比过高,以至于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总额”的扩大数额与“外汇资产”的扩大数额大致一致,从1999-2011的12年间这一比例从40.9%直线上升到84.66%,在这其中,外汇占比又过高,1999年为97.25%,2011年12月末则为97.68%。由于央行用于购买外国政府债券(以美国国债为主,2010年底的持有规模为1.16万亿美元)的资金未包含在外汇项目当中,因此,12年来,央行实际提供给外国的资金肯定不止国外资产2011年12月末与1999年末之间的23.7896万亿元差额,而是不少于29.65万亿元。若按照截至2011年12月末的央行国外资产23.79万亿及其衍生的近7.3万亿元美国国债计算,数额更是高的惊人。

由于日本多年的贸易顺差,其外汇占比也较高,但也远远低于我国;美国国外资产占其央行总资产的比重只有一个多百分点;欧洲“外汇资产”占其央行总资产的比重也呈明显下降趋势,这就构成了其央行资产与我国央行资产的最大区别。

2.中、美、欧、日央行资产增加原因各异

从我国央行资产结构各科目的变化不难看出,我国央行资产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各种形式的“顺差”,例如“货物”、“收益”、“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等的顺差发生;日本央行“贷款与贴现”科目增长快速,其对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是近几年引致总产增加的重要原因,与外汇增长构成了日本央行资产增加的两大根本性原因;美联储通过“证券回购”和“信贷市场工具”形成了其重要资产,占据了美联储资产的半壁江山,加之其对“国内银行的贷款”,大约占到美联储资产的七成多,构成了美联储资产主体部分。

总体而言,我国央行资产增加有些被动,且我国央行的调控难以区分地区和行业,难免捉襟见肘、顾此失彼,政策酝酿时有“投鼠之忌”,政策执行后有“玉焚之忌”,而外国央行的资产增加较为“主动”、可控,因此在运用资产调控、影响宏观经济方面。日本央行广为应用的贷款与贴现工具,在使用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保证了日本央行对地方经济进行差别化调整和结构性调整的能力,使其可以通过有选择地向符合条件(即:符合政府调控意愿)的地区和行业提供再贷款支持,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商业票据提供再贴现便利,并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的不同利率层次,对地方经济的区域结构、行业结构等进行适度调节,促进地方经济稳健发展,避免了一刀切带来的对某些行业和地区的冲击;美联储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美联储债券。美联储发行的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调节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商业银行在支付认购央行票据的款项后,其直接结果就是可贷资金量的减少,而美联储回购央行票据后则回增加市场可贷资金量。

3.我国央行黄金储备明显低于其他国家

20世纪70年代布雷森体系瓦解,黄金与美元脱钩,黄金的货币职能也有所减弱,但即使在美元为全球本位币的情况下,很多经济学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即:黄金储备量高则抵御国际投资基金冲击的能力加强,黄金储备有助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有助于维持一国的经济稳定。因此美国的战备储备黄金占65.5%,荷兰45.5%,法国41.9%意大利45.9%,瑞士39.9%,巴基斯坦32.6%,哈萨克斯坦22.2%,津巴布韦39.9%。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的央行货币黄金科目显示为339.84亿元人民币,约占我国央行总资产的0.12%,日本央行黄金资产占其总资产的比重为我国的三倍;与之相比较,欧洲央行资产的黄金资产占比是最高的,仅仅从1998-2008年间,欧洲央行持有的黄金数额从996亿欧元增加到2177亿欧元,增幅达到118.57%,虽然增速低于资产增幅,但是“黄金”占资产的比重仍然达到了10.48%。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中显示其黄金资产较少(2008年年底资产负债表显示,其国外资产主要由“黄金与外汇储备”和“SDR”,这两者合计只有不到四百亿美元),但是就美国整个国家而言,黄金储备只有一少部分属于美联储(我国的黄金储备则主要在央行),其黄金资产全球第一,黄金储备超过了八千吨,我国总计只有一千多吨,差距十分明显。

上一篇:常德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浅析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