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时间:2022-09-01 07:07:00

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消费者的保护问题日益突出,金融消费者是消费者概念在金融领域的延伸。本文从阐述金融消费者概念和特点角度出发,首先论述了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意义,其次结合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现状和不足,对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制度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金融消费者 法律保护

金融消费者概述

(一)金融消费者的概念

我国法律未对金融消费者有明确定义,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消费者界定为“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

金融领域的消费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传统意义的金融消费,包括存款、贷款、结算、担保、金融理财等;二是特别性金融消费,包括以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特别种类金融产品交易为核心的消费;三是金融衍生产品消费(王宝刚,2010)。

结合法律对于消费者的定义和金融消费形式,笔者认为应当将金融消费者定义为“为了满足个人或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而从金融机构购得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人”。

(二)金融消费者的特点

金融产品与传统的有形商品有着显著不同,因此金融消费者也有区别于普通消费者的特点:

1.金融消费者追求盈利最大化。与普通消费者购买商品用于个人或家庭生活的目的不同的是,金融消费者是希望通过购买金融产品获得资本回报,并且尽可能的追求回报率最大化。

2.金融消费者面对的情况更加复杂。这种复杂性是指金融机构及其提供的金融产品、服务的复杂性。现在的金融机构众多,其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各不相同,而金融产品和服务又具有无形性和专业性的特点,这使得金融消费者无法有效预估投资风险,也无法通过感官直接评价服务质量。

3.金融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更加突出。首先,在金融服务活动中,金融消费者是单个的自然人,经营者则都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大多数为集团化的大型金融垄断企业,一直以来,消费者处于弱势,金融机构处于强势地位的状况并未改变(李斌,2006)。其次,金融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前提是与金融机构签订格式条款,格式条款多由金融机构一方制定,消费者只能单方面接受而无法对其进行修改。再次,金融消费者必须向金融机构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这使得消费者能否享受金融服务的决定权掌控在金融机构手中。

4.金融消费者的风险防范能力更低。金融产品和服务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性,消费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单靠金融机构的宣传无法对产品和服务的内容、特点和风险有专业了解,这使得消费者容易听信金融机构的宣传盲目投资,增加风险。并且金融产品服务的周期性较长,消费者往往要通过较长时间才能发现其购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瑕疵。

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意义

(一)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金融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

中国金融消费市场巨大,金融消费者有不小的消费能力,这也是近年来国外金融机构频频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而目前我国对于金融消费者保护认识不够,保护力度不足的客观情况,加之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巨大风险,金融消费者的投资积极性还未被完全调动。

提出和强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念,一方面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消费产品的宣传力度,增加消费者对于金融产品的认知性;另一方面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降低消费者金融投资风险。这能使消费者对于其投资的顾虑降低,积极性提高,促进了我国金融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

(二)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促进和提高金融市场运行规范性和效率

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的缺失,金融市场规制机制的落后,使得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肆意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其社会责任,甚至违反市场经济法律原则规则。在短期内可能会使其自身的经济利益迅速增长,但是由于其破坏了市场运营规则,将会导致整个金融市场低效率,由于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长此下去必定对其自身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对于提高整个金融市场运行的效率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三)顺应国际金融消费者保护潮流,有利于中国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随着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趋势,中国融入全球金融市场对我国的金融业乃至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中外金融机构对于本土和国外金融市场的互相渗透现象越来越普遍,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而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的缺失和落后必然会使我国金融机构和消费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首先,由于国外金融机构有着较为健全的经营规章,这使得他们较国内金融机构有更强的竞争力,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国内金融机构丧失大部分消费者和市场占有率。其次,我国金融消费者在与国外金融机构发生金融消费纠纷时,如果只能借鉴国外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很可能造成国外金融机构一言堂的不利形势。最后,由于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的缺失和保护理念的落后,可能会给我国金融机构进入国外市场造成巨大障碍,单靠国外金融法律法规,难以保障我国金融机构在外国市场的利益。

尽快建立健全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顺应国际保护潮流,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和消费者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现状及问题

(一)从立法角度

目前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合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证券法》等法律,《储蓄管理条例》、《外汇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大量行政规章和规章性文件。笔者认为,现有立法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没有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基本立法。目前对于消费者进行特别法保护还是主要依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它将保护对象“消费者”明确定义为“生活消费群体”,这就意味着购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群体不属于其保护对象。《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法律对于金融消费者的保护有局限性。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尚未被金融立法采用,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更未被确立为金融监管目标写入法律法规之中。

第二,目前涉及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法规,大多还只是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法律效力层次较低,对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太弱。

(二)金融消费者保护现有机构角度

目前能够对金融消费者进行保护的机构主要还限定在消费者保护协会和金融监管机构。消费者保护协会对于普通消费者权益维护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鉴于其法律规定的职能、专业知识技能、机构设置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有力支持。而金融监管机构较少将焦点聚集在对于普通消费者维权个案中。这些现实情况使得金融消费者难以找到相关机构进行维权活动。

(三)司法救济角度

可能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主体主要包括两类: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司法保护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最后救济手段。我国目前的司法环境和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若干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诉讼周期长、诉讼费用高、举证难和执行难。这与前述法律本身的不足有直接关系。加之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的缺失,传统法律的不适用,更加深了金融消费者维权的难度。由于没有政策和法律指引,法院在审理和执行金融纠纷案件的过程中很难对金融消费者这个弱势主体进行倾斜性保护。

加之金融监管机构的特殊性,法院只能对金融监管机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审查范围极窄,而对仅有的具体行政行为审查也没有区分情况,缺乏可操作的判断标准,客观上增加了法院受理案件的难度。目前金融消费者胜诉的个案相对较少,金融消费者很难通过诉讼途径寻求法律保护。

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构建

对金融消费者权益进行确实有效的保护,必须从法律角度出发构建完善的保护制度和体系,须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制定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制定和出台足以证明对消费者进行法律倾斜性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其对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不适用,就使得制定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金融消费者保护法中应包含:对金融消费者的明确定义、金融消费者的法律权利、金融机构的法律义务、金融消费者保护协会的职能、争议解决方式、法律责任等基本内容。

(二)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协会

传统消费者保护协会被列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其在保护消费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对纠纷的事先调节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诉讼,降低了普通消费者维权的成本。因此在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中借鉴传统消费者保护协会的形式非常有意义。

应当建立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协会,在法律中赋予它们职责和权力。金融消费者保护协会应当是一种社会团体,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宗旨,法律地位具有特殊性(李昌麒,2007)。金融消费者保护协会应当具有以下职责: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参与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商品和服务进行的监督、检查;就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向金融监管部门反应、查询、提出建议;受理金融消费者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就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害消费者提讼;对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媒予以揭露、批评。

(三)完善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了大量行政规章和规章性文件,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进行规制,也确立了相关的金融监管体系,但这主要是对金融机构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制裁,其对于金融消费者的保护程度有限,金融监管机构应对其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

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机构的合法稳健运营,金融监管机构必须从制度上、法律上作出合理设计,实行审慎性监管,并建立一套有效的危机处理制度。另外,监管机关还应针对金融机构的具体行为实行常规的检查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现场检查以及对出现问题的金融机构进行稽核处罚,起到化解风险,保障安全的作用(董玉明,2007)。

(四)出台并完善对于金融消费纠纷案件审理的标准性司法解释

金融司法是金融法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司法审判一方面可以解决大量金融领域的纠纷或实现补偿,另一方面可以配合金融执法落实法律责任,从而惩处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还可以通过审判或司法建议促进金融机构依法运营(胡滨等,2009)。

金融案件的独特性使得对于金融案件的司法审判、执行难度增加,因此出台并完善专门针对审理和执行金融案件的司法解释,明晰金融案件审判、执行的细则和标准,通过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金融立法的原意或弥补法律的漏洞以进一步确立市场规则,促进金融案件审判、执行的公平公正性和效率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尽快出台司法解释也能使金融消费者这一弱势群体有效的寻求司法救济,得到司法保护。

参考文献:

1.王宝刚,马运全.论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金融发展研究,2010(7)

2.李斌.试论个人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及其法律保护.理论观察,2006(2)

3.李昌麒.经济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

4.董玉明.与改革同行.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5.胡滨,全先银.中国金融法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上一篇:论股东决定瑕疵及其司法救济 下一篇:被害人补偿制度立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