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9-01 04:20:31

【前言】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效果观察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85例出血性中风患者, 已经CT检查明确诊断为出血性中风, 且处于急性期。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2例)。治疗组中男21例, 女21例, 年龄55~82岁, 平均年龄(56.94±8.3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6 h...

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效果。方法 85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 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治疗, 治疗组则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行中医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高于对照组的72.0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中医;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痊愈率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1.123

为明确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效果, 将85例患者随机分组, 分别采取中医药、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85例出血性中风患者, 已经CT检查明确诊断为出血性中风, 且处于急性期。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2例)。治疗组中男21例, 女21例, 年龄55~82岁, 平均年龄(56.94±8.3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6 h, 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12.04±1.95)h;对照组中男21例, 女22例, 年龄55~81岁, 平均年龄(56.96±8.1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5 h, 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12.03±0.99)h;两组患者均是首次发病, 且疾病发作前有酗酒或情绪激动等事件, 均表现为呕吐、头痛、骤然晕倒、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偏瘫以及发热等, 不具备手术指征, 其家属已在参与本组研究前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用药方案治疗, 即采用行降颅内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脑神经等治疗, 具体用药方案如下:取0.2 g/kg 20%甘露醇注射液(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250 ml:50 g/瓶, 生产批号:151009)溶入250 ml生理盐水予以静脉滴注治疗, 1次/d;同时, 取10 ml脑活素注射液(安徽金太阳生化药业;规格:2 ml×6支;生产批号:160127)溶入250 ml等渗盐水中行静滴治疗, 需在1~2 h内静脉滴注完毕, 1次/d, 连续用药8周。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药方剂治疗, 即自拟醒脑化瘀汤治疗, 其基础药方如下:大黄6~30 g, 当归、石菖蒲与郁金各15 g, 川芎、红花与桃仁各12 g, 水蛭10 g;随证加减:痰热闭肺、呼吸急喘、喉内痰鸣者, 增加桑白皮、桑叶各30 g, 贝母12 g, 杏仁15 g;痰热闭肺、口中气臭、躁动不安者, 增加大黄20 g, 芒硝15 g, 厚朴30 g;热闭在下焦、小便不利者, 增加泽泻30 g。以水煎煮, 取汁400 ml, 患者每日早晚需各服1次, 连续用药8周。

1. 3 观察指标 ①参考《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 评估本组患者治疗效果;②应用NIHSS量表[2]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功能缺损程度变化, 其评分范围是0~45分, 患者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反比。

1. 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患者神志清醒, 语言思维能力正常, 肢体活动毫不受限, 且生活能力自理;显效:患者神志清醒, 语言、思维不甚连续, 肢体活动轻微受限, 生活能自理;好转:患者神志清醒, 语言思维较缓慢, 肢体活动受限, 生活基本能自理;无效:患者神志恍惚, 肢体活动严重受限, 生活能不能自理。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高于对照组的72.0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出血性中风, 又可称之为脑出血, 其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等病理特征, 属于内科常见急危重症。在我国,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是死亡率高达30%~40%[3], 引起医学研究者重视。目前, 脱水剂、脑保护剂等为临床治疗出血性中风的常规用药, 但疗效不甚理想, 无法有效解除患者肢体活动受限、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仅能作为出血性中风的基础性治疗手段。

出血性中风的致病机制错综复杂, 以本虚标实为主, 而急性期以内风、淤血、腑实、邪热等标实为主。祖国医学认为, 出血性中风后半身不遂、清窍闭塞等临床表现均是瘀血阻塞于患者脑脉所致[4], 应以祛瘀、扶正为治疗原则。本组研究中治疗组即采取活血祛瘀法治疗, 即采取醒脑化瘀汤加减治疗。醒脑化瘀汤中的大黄、水蛭是君药, 可实现破血、化瘀目的[5];红花、桃仁、川芎与当归属于臣药, 具有行气、通脉、活血之功效;石菖蒲和郁金属于佐药, 有行气、醒脑开窍的作用, 全方共奏化瘀、活血、醒脑之功。同时, 可根据患者突出症状在醒脑化瘀汤基础上行随证加减治疗, 有助于早期解除患者临床症状。另外, 经现代医学研究得知, 清除脑部血肿, 能够解除其对脑细胞压迫, 改善血肿四周神经组织缺氧缺血症状。因此, 对出血性卒中采取活血祛瘀法治疗, 可促使患者脑水肿、坏死脑组织快速吸收, 从而减轻其血肿四周炎性反应, 降低其颅内压, 改善其脑部血液循环, 促使神经功能快速恢复, 且对于已损伤血脑有屏障作用。本研究结果证明,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效果肯定, 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吕燕. 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血压的变化研究. 医药前沿, 2016, 6(1):159-160.

[2] 李强, 阮怀珍, 冯华 . 周细胞在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5, 14(10):1070-1073.

[3] 王晓东, 薰薇薇, 王晓虹, 等.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癫痫3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20):160-161.

[4] 左群, 蔡耘, 陈首英, 等. 出血性脑卒中对老年虚弱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17):4827-4828.

[5] 郑勇文. 中医综合治疗出血性脑卒中30例疗效观察. 医药前沿, 2015, 5(27):341-342.

[收稿日期:2016-04-28]

上一篇:解释问题技能在24小时尿标本留取的效果研究 下一篇:穴位埋线融合中医时间医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