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探讨

时间:2022-09-01 03:50:41

提高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时提高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 方法 将108例需施行颈外静脉穿刺的神智清醒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技术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技术穿刺法,对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所需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颈外静脉;穿刺术;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a)-0072-02

危重患者由于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如抢救措施不及时往往造成不可逆的后果,而颈外静脉一次穿刺可进行采血和输液,既减轻了患者痛苦,又为抢救工作争取了时间,颈外静脉穿刺术为危重患者的救治开辟了一个简便、快捷的途径,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尤其在抢救复杂的外伤、四肢骨折、长期用药、长期化疗、严重脱水、肥胖、静脉注射患者中占有重要位置。为提高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对2010年1月―2012年9月就诊该院急诊科需行颈外静脉穿刺的108例神智清醒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技术穿刺法和改良技术穿刺法,并进行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就诊急诊科需行颈外静脉穿刺神智清醒的患者108例。对照组男24例,女30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47.5±3.0)岁;复杂外伤4例、四肢骨折3例、长期用药16例、长期化疗4例、严重脱水8例、肥胖15例、静脉注射4例。观察组男17例,女37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8.5±2.0)岁;复杂外伤2例、四肢骨折2例、长期用药18例、长期化疗8例、严重脱水6例、肥胖16例、静脉注射2例。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一次性Y型留置针,型号20G、22G,操作前将注射器接上Y型留置针侧孔备用。2组患者均由我科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 穿刺时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小枕,使颈部伸展平直,头尽量后仰同时偏向对侧,常规消毒穿刺处皮肤,助手协助按压锁骨上窝颈外静脉的下端使其充盈,但用力不能过大,以免发生意外[1],以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联线中上1/3处为穿刺点,操作者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以20~300°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2],沿血管前进1~2 mm,左手进留置针,右手向后拔针芯,边进边退,将导管全部置入,用无菌一次性敷贴覆盖穿刺点留置针,并固定好Y型分叉处。记录一次穿刺成功例数及每例所需时间。

1.2.2 观察组采用改良穿刺法 安置患者仰卧位或30~450半卧位,头偏向对侧450角,减少静脉滑动,并充分暴露颈外静脉,常规消毒穿刺处皮肤,操作者左手拇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以150~300角进针,进针同时嘱患者深吸一口气然后憋气,边进针边回抽注射器,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前进1~2 mm,左手进留置针,右手向后拔针芯,边进边退,将导管全部置入,用无菌敷贴覆盖穿刺点留置针,并固定好Y型分叉处。记录一次穿刺成功例数及每例所需时间。

1.3 评价指标

以一次穿刺成功为颈外静脉穿刺成功标准,否则即为失败;穿刺时间即从消毒到见血所用时间。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由表1可见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4.44%,对照组为77.7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穿刺所需时间比较

由表1可见观察组穿刺所需时间为 (1.99±0.465)min,而对照组为(2.25±0.463)min,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1,P

3 穿刺注意事项

①选择充盈的血管,颈部不分左、右侧,患者一定摆好,颈外静脉要充分暴露;②必须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皮肤消毒要彻底,范围要放大8 cm×8 cm,以免引起感染;③一定在进针同时嘱患者深吸气然后憋气,并边进针边抽回血;④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等,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4 讨论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静脉,充盈时血管外径最大可达0.8~1.0 cm,易暴露,穿刺可在直视下进行,且颈外静脉无重要组织伴行,无损伤动脉、神经、胸膜的可能,且是近心静脉,循环干线短[3],故在危重患者抢救时常常选用颈外静脉穿刺进行采血或输液,但有部分血管塌陷和肥胖患者颈外静脉不充盈或脉管细小,运用传统方法,按压锁骨上窝颈外静脉的下端,颈外静脉仍不充盈,易导致穿刺失败,而影响穿刺成功率;改良后穿刺法,在针头进入血管同时嘱患者深吸一口气然后憋气,边进针边回抽注射器,对这类病人也能一次穿刺成功。传统颈外静脉穿刺法需要助手,操作步骤多,费时,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不适合急诊抢救患者;改良后穿刺法,操作简单,一人即可完成,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避免了以往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为抢救赢得了时间。我们在穿刺同时嘱患者深吸一口气然后憋气,边进针边回抽注射器,有以下用处:①颈外静脉沿胸锁乳突肌表面向下后斜行,至该肌后缘处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位置表浅,体表投影为下颌角至锁骨中点的连线[4],对于颈外静脉不充盈患者,在进针同时嘱患者深吸一口气然后憋气,使颈外静脉更加充盈,然后用注射器沿着解剖走行穿刺。②静脉内达到一定的压力,注射器进入血管才会有回血,在静脉系统,距心脏越近静脉压越低,因此颈外静脉压较四肢静脉压低[5],若注射器针头进入其中无回血,继续穿刺易穿透静脉,而采用边进针边回抽,能及时发现针头是否已进入血管。

[参考文献]

[1] 莫月娥,李丽琴,林景妍.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院前急救休克病人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 2010,7(10):84-85.

[2] 钟振和.提高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40-41.

[3] 戚晓梅.提高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的新方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18(6):730.

[4] 徐杰.颈外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80例[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1):136-137.

[5] 姜晓丽,范作升,孙仕林.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61-62.

(收稿日期:2013-03-17)

上一篇:氟西汀与莫沙必利联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 下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