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反思教学浅议

时间:2022-09-01 03:46:54

高三语文反思教学浅议

摘 要: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益反思,提高高三语文复习的效益?文章提出将反思策略运用于高三教学过程中,可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通过解决问题形成能力,反思教学可以提供一些教学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高三语文 复习策略 反思教学

一、反思教学的概念

反思理论首先应用于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于1933年在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出的。他说:“反省思维的功能,在于将经验得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以后经过Lewin,Stenhouse,Kemmis和Elliott的研究和发展,得到大力提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进行了教师主导型的学校改进运动,提出了“反思性行动计划模式”。1991年从斯腾伯格提出的“教师即研究者”理念出发,英国开始推行实施试验性项目。

波斯纳提出一个优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经验+反思。他们提出的反思性教学主要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今天我们所说的反思性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即教学反思),二是教师要大力指导、组织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行为(即反思教学)。优秀学生=训练+反思。教师做好了反思,就可以避免高三教学跟着感觉走、散漫随意的现象;学生做好了反思,方能真正落实过手,从而把教师的心血、自己的努力化为分数。

二、当下高三语文教学的不足

长期以来高三语文教师充当了三种费力不讨好的角色即:“饲养员”:教师习惯于把知识、考题嚼烂了喂给学生,全然不管学生会不会消化不良;“训练员”:魔鬼式训练,就像寒假背几十页试卷,每天做半小时语文,三天一大考、五天一小考等把学生练到两手发麻,两眼无光,六神无主的境界;“裁判员”:教师对学生说得最多的就是“不”,你不能这么做,不能那么做,这里错了那里错了,学生可以说是动辄得咎。采用这种模式进行高三复习教学不仅没有取得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预期效果,反而在大量的考试中出现以下问题:

1.对于需要积累的基础知识(字音、字形、名句等),学生常考常错。

2.对于刚练过、考过的题,再次遇到,学生还犯同样的错误。

3.有些板块的题,老师讲清了方法,归纳了技巧,学生对基本方法也清楚,但做题仍不能得多少分。

这些问题都表明了语文教学中的理科化倾向。急功近利,教师大量讲,希望讲了就立竿见影,否则就心灰意冷,简单粗暴,希望像理科一样,希望通过大量练习涨分,一时达不到目标就变本加厉,归咎于练得太少,再加大练强度。由此造成恶性循环,使语文复习教学走入死胡同。

三、构建高三语文反思教学策略

高三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救世主”角色扮演,在教学中树立服务意识,扮演好五种角色:①心理按摩师:发现学生不良情绪,控制和引导其正向发展。②方法咨询师:面向全体学生和个别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网络建筑师:依据《考纲》《大纲》梳理出考点考题体系,帮助学生构筑能力网络。④目标设计师:构建复习的教学目标、班级目标,引导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学情评估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1.备课要有非预设性

教学中强调精心备课,这是理所应当的。但要注意在高三复习中正确对待课前的准备。不要因为准备得充分,就大讲特讲,全然不顾学生的接受。其实高三课堂要讲究“生成”,而非仅是传授。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2.目标设立要有科学性

在对目标的设定、对目标实现的反思方面不要急功近利,简单粗暴。要注意注意阶段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高三复习一般是三轮复习。不少学校实际上搞成了两轮复习,即考点讲解和综合练习。实际上,整个高三一年的阶段安排可调整为三轮六段:“三轮”是教材梳理,考点过关,综合强化。“六段”是9月新课;10月教材梳理(重点是字词、文言);11月至12月考点梳理一阶段(基础、语用、诗鉴、间以作文);1月至2月考点梳理二阶段(文章阅读:科技、文学);3月至4月综合训练(重点考点的强化);5月至6月自主看书(清理答疑)。这样的复习安排层次性表现为基础(教材、考点)语用(句段)阅读(篇章)回归基础综合能力。

将目标计划落实到每堂课,每个人。使用什么资料、练什么题、达到什么效果、补救措施都仔细考虑。

3.教法调整要有反思性

教师在高三每一教学单元(课时、一周、一月、一个考点专题等)后,应反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后期复习教学内容要考虑以下六点:①是否紧扣了《考纲》《大纲》;②是否突出了考试重点;③是否针对了学生的弱点;④是否找准了涨分空间;⑤是否有助于形成能力网络;⑥练习是否有效。教法要考虑以下七点:①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不同类型的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讲、练、自主学习的比例分配上应不同);②是否符合学科特点(是繁琐的理论分析、频繁的机械练习还是考点的有效点拨、精练中反思体悟,形成能力);③是否符合阶段特点;④是否符合考点特点(基础知识复习与作文复习不同,诗歌与现代文复习也各异);⑤是否符合学生状态(比如上午的课、下午的课在教法选择上应有差异;在一轮、二轮与三轮复习中教法有差异);⑥是否坚持一课一得;⑦是否坚持“四个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式,以能力培养为主标)。

4.学习模式构建要有方法性

高三教学尤其是到了后期,应高度重视在反思中建模。杜威曾提出“做中学”的思想,主张让学习者从经验中学习,通过解决问题学习。学习者面临某种实际的疑难情境,而后通过反省性思维分析,思考问题。这种探索活动的最大收益不在于问题解决本身,而在于发现问题中所隐含的各种关系,对其中某些侧面形成更深的理解。在复习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这种意识,不要只停留在“做”的层面,而要真正落实“学”。

通过反思建模,把“在经验中得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针对每个考点、每种题型,选用典型例题,理清答题思路,总结答题技巧,归纳答题误区,形成答题模式。

上一篇:优化阅读教学的课堂提问 下一篇:中药说明书翻译研究文献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