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分享行为养成中环境的作用

时间:2022-08-31 11:21:43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养成中环境的作用

随着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独生子女普遍化和核心家庭数量的逐年上升,孩子成了“家庭中心”。父母对孩子百般呵护、万般迁就,孩子与同伴交往减少,为他们的“独占”“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幼儿的“独占”“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具体表现为:幼儿拿到玩具自己玩,不愿和别人玩;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就哭闹(或告状);争抢别人的玩具;想玩但没达到目的就伤害别人(踢人或抓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独自生闷气;有时甚至因为不开心的事情伤害自己。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了幼儿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中的社会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是一种对别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它保证了人们之间的和睦相处、共同劳动和享受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各种资源。幼儿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大,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若抓住这教育的最佳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分享行为,则有益于终身。为此,诸多幼儿园及教师都在探索有效措施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养成。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总则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并开展活动。在幼儿分享行为的养成中,我们发现环境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1.和谐、宽松的环境营造分享的氛围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的环境,具体说可以理解为一种氛围、一种感觉。教师对幼儿温柔的笑脸、赞许的话语、肯定的目光、善意的引导都在营造着一种轻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温柔的笑容,让幼儿感到轻松、感到愉悦,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浓浓的爱和信任,从而愿意与教师亲近,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教师鼓励、赞许的话语“你真棒!你能干!”及肯定的目光,能有效地消除幼儿害怕、恐惧、害羞的心理,极大地激励和影响幼儿,使他们能大胆、畅所欲言地与同伴或他人分享自己的心事。教师善意的引导,如“小伙伴在一起玩真快乐”等,能帮助幼儿逐渐克服“独占”“独享”的心理,愿意与他人分享玩具、分享食物、分享用具。综上所述,和谐、宽松的环境为幼儿分享行为的养成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2.主题教育环境培养分享的意识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主要的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往往根据主题的内容布置相应的环境,引导幼儿在主题环境中自然习得知识或技能。例如在主题活动“好朋友”里,教师除了开展谈话、音乐、绘画等活动,帮助幼儿认识、理解好朋友的含义,还布置了相关的主题环境——“我们都是好朋友”的主题墙饰,请幼儿找出自己好朋友的相片布置在主题墙饰里,并鼓励幼儿把自己每天和同伴分享的事情或东西以绘画或以符号的方式记录在墙饰里。这样的主题环境布置,不仅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好朋友,懂得了好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东西、分享自己的感受,还帮助幼儿培养了初步的分享意识。又如主题活动“去旅行”,让幼儿收集自己去旅行的资料——相片、宣传单等,布置在主题的资料库里,幼儿常常聚集在一起,自发地向同伴介绍自己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事情,久而久之,分享意识就会悄然形成。综上所述,主题教育环境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3.蕴含教育内容的环境,促进分享行为的养成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而获得的。幼儿园里,教师布置蕴含教育内容的环境可以有效地影响、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

布置蕴含分享内容的墙饰,如图书室里“大家一起看”的墙饰、玩具区里“大家一起玩”的墙饰等,让幼儿在看图书、玩玩具的过程中,从墙饰的布置获得分享的信息,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他们会自然地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与同伴一起分享图书、分享图书中的故事及自己阅读的感受。

布置分享的区角,如悄悄话屋、小小电话亭等,为幼儿提供了分享的空间,他们会在悄悄话屋及小小电话亭里自由地和小伙伴们讲述自己的发现、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养成有事情愿意与他人分享的习惯。

借助环境,引导幼儿将分享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分享行为。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及班级的空间创设蕴含教育内容的环境,为实现幼儿分享意识向具体的分享行为的转变提供平台。如教师创设的结构区域及提供的区域材料,需要幼儿彼此合作、分享才能完成搭建任务,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了完成搭建任务,主动将区域材料与同伴分享,主动将自己搭建的方法、经验与同伴分享,自然地将分享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分享行为。又如,教师布置“分享台”,每天安排幼儿轮流在“分享台”上讲述自己看见的、或听到的、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使幼儿逐渐改变了只有分享的意识,却由不敢说、不会说、不想说逐渐向大胆说、踊跃表现、能在集体面前畅所欲言的分享行为转变,并逐渐养成与同伴、与他人分享、交流的习惯。

综上所述,蕴涵教育内容的环境促进了幼儿分享行为的养成。

(作者单位:南宁市教育系统幼儿园,广西 南宁,530012)

上一篇:儿童小说的道德评价与哲学启蒙 下一篇:关于牛津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