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本土音乐在文化生态发展中的意义

时间:2022-08-31 09:56:20

浅谈本土音乐在文化生态发展中的意义

摘要:本土音乐文化根植于本土的文化生态环境,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问题不仅仅是音乐学与教育学研究的问题,更是维护音乐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面对21世纪的中国音乐教育,结合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认识学校教育在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生态视角下学校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理论价值,大力推进中华民族母语音乐教育。

关键词:本土音乐 生态发展 音乐教育

当前,我国音乐文化传承仍然存在着双轨发展的现象: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以社会民间音乐社团为主体,在民族传统生活中,本土音乐与生活、生产、民俗和礼教等深深融为一体,以一种开放的、直觉的方式,对族人进行人文教育和人格教育,其音乐的传承行为、学习动机以及对音乐的那种整体直觉、有机生成把握,与我们现行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书面的、专业性的和非语境性的西方理性分析的音乐认知和体验模式截然不同。学校音乐教育受制于整体文化的发展,所形成的教育观将从思想观念上对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等方而产生较大影响。我们要认识到将本土音乐文化传统作为音乐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并确立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作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根基的地位,追求本土音乐文化与人类音乐文化的“回归”与“统一”。对于本土音乐文化如何走进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思考,不仅是音乐学与教育学研究的问题,更是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作为当今世界各地各民族普遍遇到的新的文化发展观,将形成新世纪教育文化特征中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音乐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范畴。本土音乐是民族或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受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族源、语言、社会形态、民族交往、和民间习俗等多方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之间,是一种共生的关系。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人类自我发展的不同需求,音乐的意义与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和更新。将本土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来考察,对认识和研究本土音乐传承和发展本土音乐均有积极的作用。

二、中华民族自成一体的音乐文化传统,与基督教音乐传统、东正教音乐传统及其他世界音乐传统,共同在全球音乐文化生态系统中相生相长,不同而并立。世界若漠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存在,木身就将潜伏着音乐文化生态失衡的危机。中国人若自身漠视她的存在,更等于在亲手慢性消解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未来。因此,振兴本土音乐教育,是维护全球文化生态平衡的历史选择,不仅是着眼于本土、着眼于当前,更是面向全球、面向未来。这是在新世纪“文化变迁”的重大历史当口,为自己求生存、求发展所做出的既符合民族利益、又符合全球化文明进程规律的明智选择。

三、“文化生态学研究所依据的前提是对新媒体环境的适应过程很可能因社会群落而异,因此,应将研究集中于不同社会群落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过程的异同,对拥有不同文化的国家或地区的适应过程进行比较研究。”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文明”能理想“统一”整个地球上不同的文化共同体。任何一个“文明”的到来,对于不同文化的国家或地区来说,它总是会根据自己文化的生存传统进行“选择”和“适应”。适值21世纪这样一个辐射强大的信息时代,传统社会对各类文明的接纳和适应有着自己的选择,且不同社会群体对信息文明的适应过程亦是不同。在人类环保意识逐渐从关注自然生态平衡,过渡转换到重视文化生态平衡的今天,如何防止文化生态失衡所可能带来的难以估量的损失,切实的对策就是坚定不移地、科学全而地发展、振兴本土文化。而发展的第一步是传承,传承离不开教育。

四、教育在音乐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中应该、也一定会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教育人类学从文化的角度揭示了学校最普遍的本质功能——文化传递的机构。现代学校教育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承的义务,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必然要担当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责任。恢复和促进多元音乐文化传统的“活态传承”是保护音乐文化多样性的一大重要措施。而如何实现传统音乐文化的“活态传承”,其不可回避的问题,正是如何正视作为现代社会文化传承主要渠道的学校教育。本土音乐的特有价值,只有通过学校音乐教育才能得以体现,而本土音乐的文化价值定位和音乐教育主体定位,又必须通过音乐教育体制、体系的创新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其次,从人类学的文化“整体性”来看,对某一种文化现象的研究必须还原到它所存在的整体文化背景中。本土音乐在自身文化内部如得不到系统的传递,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势必而临断裂的危机。

最后,学校音乐教育的普及性,为本土音乐文化在学校中传承的可行提供了空间和时间的保障,并为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以普通高校为例,在学校音乐教育的系统性和资源性方而,普通高校拥有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美学、社会学、史学、文化人类学、生态学、艺术表演等各类学科优秀、资深的师资条件以及丰富的文献、资料等,可以提供各方而相应充足的专业指导。而且长期形成的高等人才培育生产机制,包括教育内容的体系化、教育方法的集约化和教育手段的规范化等,都有相当的优势,是社会音乐文化传承所不能相比的。这些条件为木土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总之,本土音乐资源进入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不仅自身得到保护,还可借以发展,而且对于学校的音乐学科建设亦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同时,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设置木土音乐相关课程、确立自身特点、依托学校的综合性学科资源和乡土音乐特色,打造学校自身的独特品牌,使自己的专业教学有新的开拓和创新,是地方学校在木土音乐文化继承发展中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黄育馥.21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9,(6):19-25

[2]周凯模.木土音乐教育与全球文化生态平衡[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1):80-83.

[3]怀特海.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三联书店,2002.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司法解释三》第十条'> 解读《司法解释三》第十... 下一篇:论社会因素对克里姆特艺术精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