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探讨

时间:2022-08-31 09:55:53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探讨

摘要: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至于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课堂,哪种方法能起到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以掌握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课堂艺术;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像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教学活动。在十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这样一个常见现象:多数学生认为英语枯燥乏味,对毫无兴趣,更无自信,但是,如果教师以高超的教学艺术贯穿整个课堂,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学生们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非常专注地学习英语,将语音、词汇、语法等教学活动和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这类比较枯燥的活动上升为美的享受和创造活动。那么,英语教师如何才能让英语教学更富有艺术性呢?

一、导入的艺术

一堂课如何引入,因教师及其教学风格、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甚至时间、地点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模式,应该说,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都把导入语的引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因而肯定会拿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导入,力求导入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导入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导入前的设计:一是导入材料要有趣味性,尽可能新鲜、生动;二是导入过程要有导向性,自然进入讲授内容;三是导入内容要有刺激性,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四是导入语言要机智、准确,并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巧妙地开讲,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例如:我在上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6 It’s raining!就运用英语歌曲How Is The Weather导入课文,这首英语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非常符合本课的要求。学生在轻松、明快的旋律的感染下,心情愉悦,快乐地跟着学唱,并且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效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愉悦了心情,很快就记住hot,cold,wet,dry,rainy,sunny等表示天气状况的单词。另外,在导入新课时,我们还可以用美丽的图画、动人的故事,以及巧妙的对话等,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英语课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输出教学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工夫。如果我们能把教学活动转变成一个游戏过程,承担了包括使学生获得艺术体验在内的一定的教学任务或者说是一个教学任务已经渗透于其中的游戏过程,那么这样的教学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艺术的教学,即教学本身就是艺术,换成杜威的话就是:“工作始终渗透着游戏态度是一种‘艺术’——虽然习惯上不是这样称法,在性质上确是‘艺术’。”记得有一次讲解一般现在时的时候,我设计用一个游戏来开展教学。我把全班分成若干纵排,每纵排为一组,然后分别发给每一组最后一排的学生一张纸,上面分别写上表达一般现在时不同意义的经典例句,在我说“开始”后,最后一排的学生即用耳语告诉前面的学生,这位学生再把听到的例句告诉前面的学生……这样依次进行下去,第一排的学生把听到的例句写在黑板上或说出来,传得最快、最准确的组获胜。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开口说英语,每个例句都在学生中传读,因为每组的成员都关心他们合作的结果如何,因此,全班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黑板上的例句上,整个过程气氛活跃。

二、教学语言的艺术

英语教师不但要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课堂上教师所采用的肢体语言还要尽可能地符合英美人的习惯和西方国家的风俗,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真正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另外,任何一种知识的获得都是在不断制造错误中完成的,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而教师的纠错一定要讲究艺术和策略,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上课时,有不少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因紧张、害羞、口误或马虎而出现错误,这时教师最好不要当即指出而打断学生的思路以至加剧其紧张的程度,而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并稍加提示,由学生自己改正,改正后应给予鼓励。对于那些必须纠正的错误,如严重的语法错误或不符合语言表达习惯的错误、典型和带有普遍性的错误等,可以采用“先扬后抑”的做法,先表扬做得好的地方,再指出做错的地方,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因错误而产生的失败感,并对学习保持一定的信心。

教学语言魅力还体现在语言的文明、礼貌上。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常用上“Please,Thank you! I’m sorry.”等词,给学生以文明礼貌的感染和美好人际关系的体验。在请学生回答或做某事时,用“Would you like...? Will you please...?”等问题使学生感到英语的委婉曲折之美。在回答问题或操练时经常用一些肯定词,如:“Good!Good job!Wonderful!”等,给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用Yes,No等表示否定禁止时,比汉语给学生造成的消极暗示要轻,更能显出英语的礼貌、委婉,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例如,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是一种语言艺术,课堂上应多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感,提问的形式不能单一,而应是多样的。一是教师问学生,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怎样回答问题。二是生生互问,教师当“裁判”,正确的给予肯定、鼓励,错误的给予指正、纠正。三是鼓励学生大胆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提问方法:眼看全班同学。提问不要盯住将要叫到或者可能叫到的同学,那样,问题便起不到让全班学生思考和准备回答的作用,目光要均衡地从一边扫描到另一边。先提问后叫人,这样做是使每一问题都产生群体效应。或叫举手的回答,或点名回答,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更有利于优差兼顾,促使人人思考。回答的机会要均等。班上每一个同学被提问的机会均等就不会产生偏向,当然应该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提问的难易程度和回答顺序。多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表情要放松、亲切、友好。

三、课堂操作形式的转变

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对操作形式进行改变。在以前,教师无论用什么方法,教师都是课堂的主体。在任务型教学被提出之后,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但我认为,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单从学生学这角度来说的,而并不是从教和学这两个角度考虑的。不可否认,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果,和教师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会直接造成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就整个课堂来说,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就像一支军队,从表面上看,没有士兵,要打仗根本不可能,更别说打胜仗了。但是,如果真正要打好仗打胜仗,就必须取决于指挥官。指挥官指挥得好,就能够打胜仗,若是指挥不利,就只有“抱头鼠窜”的份了。

既然如此,教师如何转变课堂操作呢?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英语课,要实现这一转变,不是一两句话那么简单。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的时候很难做到真正的转变,在教学形式上改变都不大,最后不知不觉地又回到老路上。我在想,我们何不像节目主持人一样,把要讲解的内容设计成各式各样的节目,把学生当成热心的观众或听众。教师在课堂上“主持”,这样内容和形式都新颖了,师生的关系也就容易融洽。师生的关系融洽了,相互配合也就会默契,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好得多。像这样,教师放下架子,不再高高在上,威严不可侵犯,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少得多。教师们不会再为课堂上死气沉沉和学生的配合而担心。教师们要担心的,是怎样练好“主持”技巧,以便更好地驾驭课堂。

参考文献:

[1]初中新课标英语.人教版.

上一篇:中学英语课堂应开拓学生积极参与的途径 下一篇:谈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中记忆单词的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