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社团系统和科学化之路的探索

时间:2022-08-31 06:55:11

高中生物社团系统和科学化之路的探索

摘要:在深化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学生社团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团发展必须走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高中生物社团在设计系统化活动内容、营造浓厚社团文化、科学化社团管理三方面的实践探索,为高中生物社团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社团建设;可持续发展

G635.5

在进一步推进人文特色教育的背景下,高中学生社团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社团的专业化、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岛十五中第二期生态社团于2015年初组建起来,如何有效弥补原有生态社团建设中的不足,尝试创建一个内容更加系统化,管理更加科学化,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社团,成为本期生态社团建设着力探索的新课题和新目标。

基于原有生态社团种植的经验,通过集体讨论和实地考察,本期社团活动内容确定为以作物种植为主,参观访问为辅。2月生态社团走进了“蜘蛛达人”郭学长的家,近距离感受了蜘蛛的神奇。3月生态社团走进中科院海洋所,在博士的指导下亲自实验,深刻体验了海洋生物研究的魅力。5月开始校内生态园种植,向日葵、南瓜、生菜等作物,纷纷入驻生态园。社团活动内容的充实,社员管理的加强,使每个成员更具责任心,社团朝向科学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前进。

社团生命在于活动和社员。活动内容如果过于松散和随意,会导致社员能力提升有限,失去社团建设的意义;活动设计如果缺乏新意,无法吸引社员参与。如何设计有价值和系统的社团活动,让社员在社团中有所得、有所乐,是新一期生态社团建设力求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社团成员来源具有广泛性,成员间较为陌生,如何加强成员管理,培养成员的责任心和合作能力,构建一个富有凝聚力的社团,是本期生态社团力求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生态社团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并初具成效:

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挖掘身边有价值的素材,设计系列化的社团活动。以种植为主的活动内容,将知识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主要表现在:一,社员招募以对种植有兴趣和基础为前提,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将会在活动中更有效的发挥指导作用;二,定期开设交流会,讨论学习作物种植相关知识和技能;三,开辟校园生态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生态园建立之初,需要对土质、阳光等环境做出充分调查,以确定种植作物的种类;需要准备各种工具、种子和种苗,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聘请有一定种植经验的人员进行指导,以提高种植的成功率。

十五中生态园的建设中,社员们将瓜子播种,每天定期观察、记录和护理,从幼苗的破土而出,到茎叶的旺盛生长,到花盘的美丽绽放,社员们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种植南瓜时,社员们学习了南瓜的人工授粉,课本中枯燥的知识,在实践中更有意义和价值。在活动中,社员们不断发现问题,如无性繁殖的土豆为什么也要开花?南瓜雌花雄花如何辨别?……在做中学,社员们收获了比课堂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其次,利用生物相关科普知识的学习,营造浓厚的社团文化。

一方面发挥学生的生物特长,开设讲座,对其他社员进行知识扩充和榜样引导,如植物水培和嫁接、宠物饲养等。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寻找有生物专长的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对他们是极大鼓励和赞许,主讲人和听讲人更容易产生共鸣,正所谓“高中阶段是学生社会化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学生有独立的心理诉求,期待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独立性,对自己能力的期待更高,因此,减少成人的指导意味更能深入他们的内心。”[1]生态社团曾经组织了一次《探秘蜘蛛》讲座,主讲人用视频展示了蜘蛛捕食和产卵的过程,并带来了他饲养的蜘蛛宝宝,社员们亲自给蜘蛛喂食,热烈的交流,社员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感染了主讲人对生物的热爱和坚持。

另一方面,挖掘适当的校外资源,组织参观访问交流活动,体验生物知识的价值。有效的参观访问,使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相结合,在活动中生成知识与能力。可以挖掘的校外资源可以是科学研究所、大学的实验室、博物馆等机构,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讲解中,拓展知识和学习技能,如中科院海洋所的参观,社员们在倾听了关于海洋所研究成果和方向的介绍后,纷纷询问,“螃蟹壳里有神奇的甲壳素,那么蛤蜊皮里有吗?”“获得科技创新奖的‘黑烟囱’究竟是什么?”“海洋农业指的是什么?”……参观海洋所重点实验室时,博士指导进行了“DNA电泳”和“有机物分离”两个实验,课本中讲述的生物知识和实验,用更加专业设备和手段展现出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加感受了科研人员严谨的科研态度和科学研究的魅力。

再次,建立小组合作机制,使社团管理更加科学。

社团的建立、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指导教师的热心指导和协调,有证据表明“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或辅助课程活动计划的程度与教师组织者的热情和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密切相关”。[2]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问题时,指导教师需要协调各方面力量,帮助活动顺利进行。在社团中,社员自主性的发挥是社团成功的关键,社员们自主管理,自主活动,才能提升素质,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社团。生态社F将社员分组,将每一种作物分给各个小组管理,要求组员间合作完成作物的日常管理,认真作好记录,最后进行成果交流,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安排优秀组员担任组长,给组长一定任务,并恰当进行指导,使其能力得以锻炼,成为后期社团建设的骨干力量,从而推动生态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对社员之间的矛盾,要及时发现,及时劝解,营造和谐的社团氛围,加强社团的凝聚力,促进社团的良性发展。

走进自然,在活动中拉近知识与社会的联系,在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这就是生态社团创建的意义。社团建设还将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求更系统、更贴近学生兴趣的活动内容,更有效的活动方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社团建设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申敬红.学长制在重点高中校学生辅导工作中的实践探索――以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9.

[2]徐彩淑.社团参与态度、社团凝聚力与人际关系之相关研究――以台北县参与社团国中生为例[D],台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26.

作者简介:韩玲玲(1982-)女汉族黑龙江肇东市硕士中学教师中学二级生物学科教育青岛十五中生物组

上一篇: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下一篇: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