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生物学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探索

时间:2022-08-31 01:49:18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生物学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探索

摘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地方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生物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深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建立问题导向、能力本位、实践创新的理念,将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与优化,构建基础-综合型实验、开放提高型实验和创新实验三大部分组成的实验创新平台体系,完善和加强各实验教学平台质量,促进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生物学;实验教学;平台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271-02

高校实验室是其教学、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和载体。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生物学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的加强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能够很好地达到“知识与智能”、“教学与发展”的相互统一,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最直观教学。如何构建科学、规范、和谐的现代化的生物学实验室,为培养人才服务,是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近年来,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从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室设置和建设、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验室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高校实验室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行创新教育的主要基地,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活动的良好平台,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特殊作用。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端教授说:“在研究型大学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大学里要有实验室做后盾,要有能够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室。”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实验室工作水平是重中之重。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能大大改善相关学科的软硬件条件,为学科建设搭建良好的实验资源平台,促使实验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促进学科发展。因此,实验室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效果。

二、实验创新平台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多年来,人们对实验教学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够,做实验只是为了增加教学直观性,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学到一些实验的技能技巧,认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一种从属关系。这与实验教学在高等学校的教学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极不协调,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影响高等学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为了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构建与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相配套的实验创新平台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院本着“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服务学科建设、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提高教学、科研层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重点,加强内涵建设,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实验实践环境。

三、生物学实验创新平台体系的建设

高校实验教学既是一种科学实践,又是一种教育实践。学生不仅要通过实验验证和深化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实验培养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及科学探索精神。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中指出:实验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等)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其中提高、研究创新实验应在全部实验项目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是为了训练学生生物学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该标准的精神与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一致的,地方院校的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及实验平台的设置必须要符合这一规定,要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学院通过深入探索,积极构建了“基础-综合型实验、开放提高型实验和创新实验”三大部分组成的实验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促进了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1.基础-综合型实验平台。学院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学校经费和政策大力支持下,开展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一方面打破实验课程间的壁垒,将各门实验课中涉及的基本实验技能及基础实验、综合实验项目进行重组整合,内容涵盖生物学学科常用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技能及其综合应用。实验平台建设围绕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重要生物学原理的验证等等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设置好基础实验教学的同时,按照人才培养的能力发展规律,注重实验教学的层次性,紧密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逐年显著提高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内容的比例。

2.开放提高型实验平台。在教学实践中,学院注重开放实验平台的建设,逐步摸索出适合教学实验室开放的运行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开放实验项目。随着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的建成,学院的实验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给学生能提供更多锻炼和提高技能的选择和机会。在开放性实验平台的前提下,应用生物学专业在高年级为学生开设了《应用生物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综合学科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开设了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实验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并予以实施。另外,学院鼓励老师积极申报学校层面的开放实验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创新科研实验平台。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进一步进行更高层次的实验训练,实验项目可以来自于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自主立项课题,也兼顾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实验任务。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科学研究,接受科研氛围的熏陶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体验科研课题创新性的要求。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又充分利用了实验室发挥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益。

四、地方高校生物学实验创新平台体系的运行维护

围绕实验课程体系的整合提炼而形成的实验教学平台的设置,不仅仅是要把实验平台的实验室建立硬件搭建完整,其核心是必须要有良好的运行维护措施,通过抓管理促保障,才能稳定持久高效地发挥其作用,完成其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

1.实验室建设。学院有化学和生物两个一级学科,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配和集中管理”的指导思想,对实验室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对各实验室的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增加对学校所有学生提供实验环境和资源的校级或院级实验室数量,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的规模效益。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开放使用,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更好的办学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的综合效益。

2.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是改革与实践实验课程体系,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院非常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提高实验队伍整体水平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通过考察学习借鉴同类型的已经取得明显成果的高校的管理经验,对实验室队伍采取“老带新”,引进和培养并举,专兼职结合,以及精选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充实实验教学队伍以及采取教师柔性到企业挂职和兼职等措施来完成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这样的队伍成员具有深厚科研背景、丰富的实验室研究及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实验改革,可快速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及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强健实验教学队伍。

3.实验教学质量监管。学院推行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学督导对实验教学进行日常或不定期抽查及“推门听课”,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研究解决,激励先进,督促后进,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行实验教学研究(改革)立项制度,鼓励教师将实验教改成果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更新实验教学方法、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及实践创新的能力。积极开展实验室绩效评价,对实验室绩效进行科学评价,充实、完善实验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绩效评价更加客观公正、科学合理。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培养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作为地方高校生物学教师,我们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认真省视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深入探索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的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和规律,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创新平台体系的建设,不断总结经验,真正把实验室建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充分发挥生物学实验教学应用性强的优势,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敏.实验室发展建设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194.

[2]王化忠,周兵.高校实验室及实验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3):115-117.

[3]韩云亭.适应培养创新人才需要适时设置实验室技术专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6):169.

上一篇:一场思维的“探险” 下一篇:气动减振器的阻尼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