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理解影响团队成员共享心智模式的机理

时间:2022-08-31 07:45:29

交互理解影响团队成员共享心智模式的机理

[内容摘要]本文在国内外文献就团队认知研究进行回顾与综述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许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忽视了交互理解影响团队成员共享心智模式。交互理解就是团队成员准确理解其他成员心智模式的程度。交互理解的对象就是他人的心智模式(MM),并达到团队层次的理解。本文探讨了交互理解对团队成员影响因素的维度、标准、条件以及方法,团队成员共享心智模式在交互理解实践中生成,有效地促进了团队共享心智模式(SMM)的同质性。

[关键词]交互理解;团队共享心智模式;影响机制

团队认知研究主要集中在团队认知运作过程与产出,以及团队成员共享知识的程度。一些研究验证了当团队成员的知识、信念和愿景不同(异质)或者相同(同质)时对团队运作过程和产出的影响。[1](403-437)另一些研究关注团队成员讨论、运用他们的专有知识或者成员广泛共有的知识条件。[2](315-330)然而,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团队认知问题,这些文献并不能就团队成员的知识、信念以及愿景的差异对团队产出的影响得出直接的结论。最近,George P. Huber and Kyle Lewis用一个新的概念――交互理解来解决这个问题。交互理解就是团队成员准确理解其他成员心智模式的程度。[3](6-26)但是,团队成员心智模式异质性的变化还没有研究,究竟交互理解的什么因素影响团队成员心智模式同质化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交互理解的不同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团队共享心智模式同质化的影响机制。

一、交互理解的基本内涵

团队中的“交互理解”无处不在,它既平凡又重要,平凡到团队成员每天都在交互理解是处于特定环境中的团队成员之间对各自心智模式(MM)的沟通、认识。交互理解并不是某种纯粹的智力活动,而是完整的人的心智活动,包括心智模式的自我审思、叩问心灵,也包括智力的回忆、推理、判断、现象等等。可见,交互理解也是团队成员存在的一种状态。团队成员通过交互理解展现自己对他人心智模式以及自身心智模式的理解,在不断地理解过程中,团队成员实现心智模式在内容、结构等方面的交融、建构,进而促进团队共享心智模式(SMM)同质化的不断发展。

交互理解的对象就是他人的心智模式,并达到团队层次的理解。交互理解要透过各种各样的心智模式形态,抓住隐藏于其中的心智模式内涵。交互理解的出现就是至少两个团队成员的心智模式交融, 心智模式和理解者的理解一起处于不断的生成过程中。每一次交互理解,都有助于心智模式的生成过程。交互理解就是要准确地把握他人心智模式的本质 ,不断对心智模式进行理解,就是不断趋近他人的心智模式。理解方法就是重构或复制他人的心智模式。理解心智模式的过程不能脱离“本质”和“情境”。

二、交互理解对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的影响因素

(一) 交互理解的维度

交互理解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维度。将交互理解划分为六个维度――解释、释译、运用、洞察、移情和自我认识,每一维度都有其具体的特点、功能和表现。(1)解释指团队成员能对团队其他人心智模式进行全面、可靠和合理的解释说明。(2)释译指团队成员通过有意义的阐述、叙述,用自己的语言来揭示他人心智模式的意义。释译的目的在于理解而不是解释,它强调个人的观点和看法。(3)运用指团队成员能将从他人心智模式中所学的知识有效地运用于不同的环境之中。在这一维度上,交互理解就是能够运用的知识。(4)洞察指团队成员能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他人心智模式,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正确判断他人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5)移情指在理解他人心智模式过程中,团队成员能深入体会另一个人的感情和观点的能力。想别人之所想,感别人之所感。(6)自我认识指团队成员拥有一种认识到自己无知的智慧,能够理智地认识自己心智模式的优势及其局限性。交互理解的这六个维度不仅理清了理解与心智模式之间的关系,区分了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而且体现了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突出了团队成员在心智模式方面自我调节、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二)交互理解的标准

评判是否实现了对他人心智模式的“理解”,这涉及到理解的标准问题。从理解的过程角度,达到理解的标准就是“交互理解循环”:所有心智模式部分和整体的和谐,只有通过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对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过对整体的理解。在交互理解循环中更为重要的关系是理解者的前理解(已有心智模式框架)形成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交互理解永远是由整体(理解者的已有心智模式框架)运动到他人的心智模式,又回到整体的理解(理解者所达到的新的理解),在这一循环的理解中,所有部分与整体的和谐状态便是交互理解的标准。

从理解心智模式的结果角度,团队成员若能把从理解他人心智模式中获得的知识、信念和偏好,应用到与这些知识、信念和偏好确实相关的新的事件中或新的领域内,那么他或她就具有真正的理解他人心智模式并增进团队共享心智模式。

从理解的对象角度,针对他人心智模式的理解问题,这涉及到交互理解的合理性、有效性的评判标准,也就是交互理解的尺度问题。交互理解的合理性标准有符合性标准,追求理解的正确性;有生成性标准,强调交互理解主体的经验性、理解的创造性、理解的对话性、理解的过程性或曰探究性,以及理解的精神性。交互理解的符合性标准与生成性标准不是截然对立的,也就是说对心智模式的两种理解范式不是水火不容的,作为心智模式,它的本身就包括了认知的定规与思想变通的关系,是作为一个既自成体系,具有不容置疑的真理性知识系统,又作为一个容许理解者思考、批判、发挥的开放性理论体系出现在理解者面前。许多时候,对他人心智模式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发挥与改造,也只有当它们融入原来相对稳定的心智模式系统,或获得一种被验证之后的认可,才能真正地具有探究的意义。所以,对他人心智模式的理解应坚持符合性标准与生成性标准的有效结合。

交互理解的各个标准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和谐的交互理解循环才有团队成员实际理解他人心智模式能力的提高,才有助于团队共享心智模式同质性的增加。

(三)交互理解的条件

交互理解得以发生的机制是什么,这涉及到交互理解的条件问题。从理解主体(团队成员)角度看,团队成员的前理解(偏见)是交互理解产生的先决条件。前理解是任何团队成员的存在状态,造就团队成员的理解能力。没有前理解,理解就不可能。前理解规定理解的视野、视界或视域。前理解越丰富,视界越宽阔,就越能理解他人心智模式。

交互理解得以可能的基础,就是团队成员原有经验和观念。每个个体都具有已有的经验。理解应该是对他人心智模式与自己的原有经验和观念相互建构和融合的过程。在心理学看来,这种前理解表现为团队成员原有的心智模式结构。正如从言语理解的角度指出,个体对输入信息的理解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基础的,也就是说,言语理解必须要依靠原有知识结构才能实现对新信息的理解。

从交互理解产生的媒介看,语言是理解不可缺少的媒介,它与理解有着内在的根本关系,理解永远具有语言性。这里的语言不仅是日常所指的话语或交流工具,它贮藏了历史、现实、文化和传统,还揭示了存在的意义。语言既是理解者的存在,也是理解对象的存在。没有语言,就没有交互理解的主体,也没有交互理解的客体,更没有交互理解。从这种意义上说,理解他人的心智模式 就是团队成员以一种语言去理解他人的语言。所以,有学者指出:人的语言为人的世界确立了界限,但同时也提供了人们进入他者世界的一切条件。可见,历史、现实、传统、文化通过语言而进入团队成员心智模式的存在,构成他的前理解,同时他必以自己前理解的语言去理解他人的语言,建立自己的心智模式与他人的心智模式关系,重新建构自己的心智模式,进而促进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的同质性。

情境也是交互理解产生的条件。有学者指出理解他人心智模式就是“以心会心”。以心会心之所以可能,其根据是理解者与被理解者之“心”在本质层次上可相一致。情境是指与心智模式意义承担者发生联系的诸种事物所共同构成的统一体。通俗来说,就是理解心智模式所联系的事物的整体环境。理解者与被理解者(或境域) 情境层次的大小,决定了事实上的相对交互理解与误解。惟当理解者的情境层次与被理解者相当或更大时,才能理解对方的心智模式并判断。情境启示我们营造理解心智模式氛围的重要性。

理解他人心智模式是多条件复杂的思维情感活动。理解心智模式的过程往往是各种条件相互交叉作用。因此,团队成员在理解心智模式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潜在的理解条件,充分利用它们,以实现对其他成员心智模式更好地理解,进而促进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的同质性。

(四)交互理解的方法

团队成员如何实现准确理解他人的心智模式,这涉及到理解的方法问题。在交互理解的方法问题上走向了两个极端:前者过分强调理解的技能、技巧而忽视了理解的本体意义;后者过分注重理解的内容研究而反对理解的方法论研究。其实,就交互理解自身内在体系而言,理解心智模式的方法问题还是值得关注的。我们认为交互理解的方法包括:(1)交流的方法。通过成员之间的交流对心智模式加以分析以把握他人心智模式的内容。这是理解的基础。(2)心理的方法。透过他人的行动等而捕捉心智模式深层次的真实意义。(3)情境的方法。回到他人所处情境和所处的思想发展阶段来理解他人心智模式。(4)理解循环的方法。在心智模式局部和整体的不断理解循环中推进理解。(5)辩证法的方法。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来理解心智模式运动。

理解心智模式活动中,语言是理解心智模式的普遍媒介,对话是交互理解的方法。人们通过对话传达语言的精神实质和意义世界。人的精神建构和意义生成主要寓于语言之中。对话表明对话双方是一种“关系式”的存在,涉及到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团队成员的对话关系,意味着对话双方之间的平等、信任、尊重并相互承认的事实。在对话中,双方是彼此“不相互抵触”,具有“同样的发言权”,永远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理解心智模式运动过程,而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就变得个体化了,从而体现出对话双方的自由、独立、变化,以及最终形成心智模式融合达成理解。

反思也是实现理解心智模式的一种方法。反思型理解是指个体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在世界的反省与感悟。它包括自我理解和理解自我两个方面。自我理解是主体消除误解与障碍实现自我的心智模式发展。理解自我是个体基于自身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思维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内在体验、自我反省、自我完善的心智模式发展过程。理解心智模式属于个体内在的一种思维活动,经常反思有利于个体加深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有利于个体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实现理解他人的心智模式与理解自我的心智模式,提高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式水平。

关于理解心智模式的方法,前面提及交互理解的维度及条件有些涉及,但是角度不同,侧重不同。理解心智模式的方法很多,需要说明的是,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工具,它们只具有相对有限的意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达到对心智模式的绝对把握,即便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也只能是促进、深化理解,而不能达到绝对的复原。另外,方法本身不会游离于主体之外,运用方法的过程也是重新理解心智模式方法的过程,所以,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实现理解心智模式的各种方法,灵活运用而不是僵化套用。

三、团队成员共享心智模式在交互理解实践中生成

由于团队成员不是抽象的、单一的、同质的,而是“有生命的个体”,存在着成员的异质性。团队成员在实践中的异质性,决定了他们在理解他人心智模式过程中的异质性,决定了他们在观察、理解和评价心智模式时所具有的不同视角和取向,成员带入理解心智模式过程中的主观先见便源于此。团队成员的异质性和主观先见,在理解他人心智模式的过程中,是不可能消弭的,团队成员只能背负着这种先见进入心智模式融合。所以,在交互理解过程中形成的异质个体的主观先见,只能在交互理解实践中得以克服,在交互理解的基础上,团队成员才能超出其主观片面性达到团队共享心智模式。

在理解他人心智模式过程中,成员总是从各自未感觉到的“前见”出发,并以为自己理解到的心智模式与对方理解到的心智模式是相同的。如果在团队共享心智模式形成过程中没有顾及到交互理解的维度,那就堵塞了共享心智模式形成的可能途径。那么,要使共享心智模式成为可能,必须建立成员间准确的交互理解。从根本上说,理解他人的心智模式就是对他人心智模式的认同、共识和协调,达到交互理解在相互认可的有效性要求基础上导致认同的过程。对于同一人的心智模式,不同团队成员会做出不同的评价,不同成员会赋予同一心智模式几种不同的意义,这就是交互理解的多元性和意义的多元性。在现存的社会条件下,要做到对同一心智模式进行完全一致性的评价是根本办不到的,个人不可避免的利益体系和心智观念是一个必然渗入其中的因素。但在具体的交互理解中,在各利益主体对立的基础上,当然也可以做到求同存异,增进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的同质性。

要消除交互理解的差异,达到共享心智模式,就必须展开交往行动,把达到团队共享心智模式为目的的行为看作是最根本的东西。共享心智模式的目标决不仅仅是与各成员心智模式的融合,而是在交往中使多元主体达到信念和价值的认同和共识,达到共享心智模式。信念和价值的认同归因于相互理解、共享知识、彼此信任的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承认。

在交往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就发现了他人心智模式(一个无论在行为上还是观念上抑或是理解结果上都不同于自己的他人心智模式),发现他人心智模式同时就是发现自己的心智模式。因为,此时个人才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心智模式及其交互理解活动。这样,通过发现他人与自己心智模式的差异而暴露出自己心智模式的局限性。认知他人心智模式的准确性是保证个人超出自身的主观片面性,从而达到共享心智模式的关键。正是理解他人心智模式的准确性使得团队成员在继续交往中努力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心智模式,并把自己心智模式暴露给对方,以求得彼此理解。这也充分说明,对他人心智模式的理解是一个团队成员间相互开放、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各成员通过沟通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达到一种新的共享心智模式的过程。

具体到交互理解中,交互理解是双向建构和双重整合,一方面生生不息地构成多个成员心智模式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多元交互理解中整合形成了团队心智模式的共识。共识就是指成员间对交互理解的协调、通约和一致,取得共识即指达成交互理解的一致意见。但是在团队中,心智模式共识的形成未必都是各成员真意见的贯通。任何心智模式共识(共享心智模式)的得来都具有特定的基础和境遇,因而,其建构都是在一定的交往实践和精神交往基础上产生的成员间交互理解的协调与一致,具有相对超越个体交互理解的共性结构。这一心智模式共识的共性结构又哺育新的交互理解,将交互理解提高到共识的水平,为新的交互理解提供了视域。任何交互理解都以共识为背景,交互理解所面对的问题是共识的问题,交互理解所唤起的疑窦是心智模式共识的缺陷,交互理解所要批判、超越的是心智模式共识的规范结构,交互理解所向往的是建立新的心智模式共识以取代旧的心智模式共识。从交互理解中产生心智模式共识,共识反哺、规约个体理解,使之成为团队共享心智模式;而新的交互理解又不断在揭露共识的问题和矛盾中解构心智模式共识、建立心智模式新共识、促成心智模式共识结构的新旧交替。虽然这些交互理解源于个体交互理解,但是,经过成员间交往实践的不断整合,就形成了超个体心智模式的内容、结构和功能,它反过来成为制约和牵引个体心智模式发展的规范。于是,个人在交往中便时刻能够从对方心智模式的角度去理解,把自己对他人心智模式的认知成果传递给他人,与其进行交流讨论,以便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予以修正,最终与他人的认识成果达成一致,形成团队共享心智模式。

四、结 论

交互理解和共享心智模式同质性理论的创建,揭示影响组织效能的因素,开发了组织培训新内容。培训是提高组织竞争力的多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一个方面,培训指导员工适应技术更新,帮助企业迎接挑战。培训中增加了优化和完善交互理解和共享心智模式的内容后,组织培训由单纯的技能传授上升到信息和信念共享,这样,培训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将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员工心智模式的状况是导致变革环境下行为差异的深层原因,而高层管理团队中共享心智模式的同质性是影响组织发展战略制定和目标实施手段的直接因素,因此,将加强交互理解优化团队共享心智模式放入组织培训的日程中,对组织效能的提高有着显著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Klimoski, R.,& Mohammed, S.1994.Team mental model:Construct or metaphor? Journal of Management,20.

[2]Larson, J. R., Christensen, C., Abbott, A. S., & Franz, T. M. 1996. Diagnosing groups: Charting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in medical decision-making team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1.

[3]George P. Huber,

Kyle lewis,2010, Cross-Understanding: Implications For Group Cognition And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35.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ross-understanding on Team Shared Mental Mode

Xiong XuebingAbstract:Through the review to the literatures, this paper notice that the influence of entrepreneur& s network on

Team

shared mental model (SMM).Cross-understanding refers to the extent to which group members have an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one another's mental models,a group-level compositional construct having as its components each group member's understanding of

each other member's mental model. In this paper we also articulate the issues related to cross - understanding in (dimensions, conditions and methods).Team shared mental model (SMM) is generated in the practice of cross-understanding. Cross-understanding is the inherent implication of team shared mental mode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omogeneity of team shared mental model (SMM).

Key words: Cross-understanding; Team Shared Mental Mode; Influence Mechanism

上一篇:论“金砖四国”的贸易关系构建 下一篇:“货币超发”是此轮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