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课学生学习动机调查

时间:2022-08-31 04:19:40

高职院校体育课学生学习动机调查

摘 要: 本文作者对几所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课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学习动机

在当今时代,为使学生健康地学习、生活、工作,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举办各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坚强毅力。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常州市大学城5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在常州大学城5所高职院校学生中随机抽样620名作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620份。回收问卷586份,回收率为94.5%。其中女生214人,占调查人数的36.5%,男生372人,占调查人数的63.5%。

2.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与高校体育教学相关的书籍、报刊和杂志,获取有关的论据材料。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的健康价值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高职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一是练就强壮的体魄和健美的体形,向人们显示健壮美、力量美;二是保证有充沛的精力顺利完成专业课学习任务。在该项中男生人数多于女生,约是女生的两倍,可见男生比女生更重视强身、健美。男女生对体育的健身价值认识达到63.7%。(表1)

1.教材要更新,教法要改革,教学要给学生以情趣。

调查对象中有23%的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动机是为了娱乐和好玩,对有兴趣的教材练习时情绪高涨,专心致志。如果教材失去了娱乐性,枯燥无味,学生就会不乐意学,练习情绪大减;教师教法陈旧,缺乏新意,手段呆板,学生也会失去兴趣。教师只有常教常新,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练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2.学校体育教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

终身体育一项只有8.5%的学生选择,正说明了高校体育课教学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

3.高校应开展保健课程学。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在防病治病强身健体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如太极拳、民族传统的体育等,所以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少数体弱和残疾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容忽视,应开展保健课程教学以满足他们(4.8%)的身体和心理需求。

(二)社会的集体的需求

1.调查结果表明,多数高职学生体育课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体育课考试,并且希望在体育课考试中获得高分,持这种心态的学生高达77%(表2),从而产生对体育学习的直接动机。

2.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体育活动中人体的接触和配合,改善人际关系,进行团结协作才能取胜的思想教育。通过技术练习,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具有运动技特长的学生,在校内外竞赛中要发扬为集体争光的精神,调查中得知具有这种精神的学生中女生(11.7%)多于男生(7.3%)。

(三)体育理想的需求

1.体育教师的榜样作用。

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时间最长,效果最深,在“整个学校里,教师的可信度最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必修体育课,课堂上学生的模仿对象是体育教师,教师的魅力令学生羡慕和信服,学生将会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从而激发对体育课学习的动机。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技术过硬,在生活中严格要求,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其魅力的感召力,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调查中该项女生占调查人数的52.3%,男生占60%(表3)。

教师要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以促进体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信息,丰富教育、教学手段;要遵循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认识规律,运用技能形成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因地致宜、因人而异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勇于探索创新。

2.体育明星效应。

体育明星在运动竞赛中技、战术的绝妙表演和高尚的体育道德情操,强烈地吸引着高职学生的积极效仿,并在体育教学和锻炼过程中勇敢实践。调查对象中被体育明星之风采所吸引的男生有28.5%,女生有26.2%。

三、结语

(一)高职学生体育学习的良好动机是学好体育理论和技能的动力,它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学改革繁荣进程。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动机的成因,循循善诱地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积极转变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体育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玩得痛快”,要把单纯的兴趣升华到更高层次的终生体育,并确立学习和锻炼的目标,提高体育课学习的动机。

(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心理学,潜心研究教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科学的调查和有效的激励,创造出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

(四)高职学校体育课程要形成生动、活泼、和谐、友善的氛围,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要通过克服运动中的障碍和经历挫折,使学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竞争意识与能力,了解与体育锻炼密切相关的营养、卫生、安全防范等方面的知识及其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最终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有组织、有指导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有效措施,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形式。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兴起的“学校快乐体育园地”,是丰富学生体育锻炼内容,因地制宜地解决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有效形式。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上一篇:奥运会中美男篮快攻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分析 下一篇: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