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业余800米跑运动员成绩障碍

时间:2022-05-29 06:45:42

如何克服业余800米跑运动员成绩障碍

当今体坛的800米跑比赛已不是单纯的速度和耐力的比拼,而是技能、体能、战术、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的抗衡。我校是省级田径传统校,在业余800米跑训练中,有的运动员训练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一段时间内成绩相对稳定,以后训练成绩就难以提高,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成绩障碍”。出现这种现象,运动员和教练员都感到头痛,一些运动员因此失去了信心,半途而废。因此,教练员对“成绩障碍”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和探讨,是超越“成绩障碍”的前提。

一、800米跑供能特点

800米跑的供能属于混合型,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产生的乳酸堆积使机体产生非代偿性代谢酸中毒,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紊乱,使体内严重缺氧,四肢无力,极度疲劳,速度明显下降。要消除和缓解这一生理反应,训练过程中就得注意对运动员的无氧和有氧极限代谢能力的加强,使对糖酵解有一定激活作用的酶的活性升高,从而增强身体对乳酸的耐受力和消除能力,使运动员的有氧阈和无氧阈得到提高。

二、800米跑成绩障碍的原因

1.训练手段不当引起的成绩障碍。业余800米跑运动员在提高专项竞技能力的同时,又要向提高综合竞技能力的方面发展。这就要求有很强的速度耐力水平,并注意速度的变化。许多运动员由于训练不当,较早地产生较为稳定的动作定型及空间和时间特征,而这种定型在以后训练中很难打破。这种“定型”使运动员成绩在一段时间很难提高,形成动作障碍。

2.忽视运动员的身体成长特点。有的教练员目光短浅,认为运动员的成绩出来得越早越好,以便为学校争荣誉,只顾眼前利益而误了运动员的前途。许多教练员过早地采用“成人化”的训练手段,不重视对运动员生理上训练,拔苗助长,使运动员成绩昙花一现,几年后,运动员就容易形成成绩障碍,以后成绩就很难提高。

3.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过少。有的专家认为:“800米跑的比赛,一半是身体素质的竟争,一半是意志品质的较量。”这充分说明800米跑运动员心理因素在训练、比赛中起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运动员对比赛充满信心,精力充沛,节奏明显,动作放松,应变能力强,比赛成绩一次比一次好,这就是“比赛型运动员”。相反,心理素质差的运动员,赛前紧张,动作僵硬,不能及时调整自身状态,比赛水平失常。

三、防预800米跑成绩障碍的前期工作

1.注重运动员的选材。教练员在初步选材时,用一些定性和定量指标来选取,并结合自己多年的训练经验,对运动员的体形、动作、步幅进行观察,并测试其生理机能,初步确定所选定的运动员是否适宜跑800米,这样可从源头上防止成绩障碍的产生。

2.注重一般性耐力素质训练,兼顾速度、灵敏等素质的协调发展。有人认为青少年时期提高速度重要。但是我们建议用发展全面素质的方法来提高速度,不用单纯训练速度的方法来提高速度,更不能用极限强度来训练,否则极易形成成绩障碍。另外,运动员要多看800米跑优秀选手训练、比赛的录像,教练员也要结合图像讲解,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了解800米跑的特点,对防止成绩障碍产生也是必要的。

3.注重对运动员速度感知能力的培养。通过长期训练实践,有意识培养运动员对身体运动速度、时间、距离、对手状况等参数感知,以便调节自己跑的节奏、速度等。准备期的前期要加大一般性耐力的训练比例,使身体能在后阶段承受较大的无氧负荷;后期要注意速度耐力的训练,缓解乳酸堆积的速度,使运动员在乳酸堆积之前能跑出较高的速度,这对防止成绩障碍有很大的裨益。

四、克服成绩障碍的方法

1.强化心理训练。教练只要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强化运动员的求胜欲望,同时使运动员能正确评估自己的水平,较理智地分析比赛情况。教练员要经常与运动员谈心,交流训练恢复情况,做运动员的良师益友,多鼓励运动员,不打击和挖苦,使运动员树立敢于超越自己、向强手挑战的信心,体验比赛和训练的乐趣,提高对训练目标的追求。

2.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对于耐力较好的业余800米跑运动员,把他们看成是短跑运动员来安排训练内容,一段时间(2―3个月)内加大短距离跑训练的比例,约占40%-45%,距离定在200米以下,以120―150米的间歇跑、下坡跑为主;对于耐力差的运动员,宜采用各种短距离组成的综合性练习来训练。如:(80米快+60米慢+80米快)×3―4次变速跑等。这样的效果比单纯的加速跑要好得多。

3.长距离跳跃练习,减少大肌肉群的力量练习,突出小肌肉群力量练习。可采用蛙跳400―500米,单足跳600―800米,跨步跳400―600米练习,可根据运动员的体能确定距离。有人认为可用杠铃强化力量训练。但是,杠铃训练的主要是一些大肌肉群,如背部肌肉、髋部等小肌肉群很少得到有效训练,因此这是多年来力量训练中的一个误区。出现成绩障碍的800米跑运动员,要停止大力量训练,宜采用徒手、轻器械来进行快速力量练习。如80―150米的跳跃练习,300―400米的负重跑、收腹举腿、负重抬腿等练习方法。

4.训练强度的调节。有的800米跑运动员,平时训练强度不够,前一次训练所建立的身体平衡没有被打破,一段时间没有出现超量训练,就可能出现成绩障碍。表现在比赛中主要是前后半程的时间分配不合理、体力分配不合理等。运动员前后两圈所用的时间差若超过3秒,那决不是该运动员的最隹成绩,说明其可塑性还很大。教练员在训练时要多上表、多报分段时间、分时间的距离,进行多记录、多比较、多分析,才能找出其差距。也可采用定时极量强度跑,确定时间范围,进行极量强度跑,心率控制在190次/分左右,休息时间为5―6分钟,对症下药,成绩障碍才有可能突破。

5.注意营养,强调放松。训练后对运动员的伙食可作经济实惠的安排。如:我们对运动员在吃饱的基础上,要求每天不少于两杯豆浆或两杯牛奶、两个鸡蛋、一百五十克青菜、一百五十克肉,这基本上能保证我们训练的需要,对运动员来说也不是什么过分要求。有的专家提出:“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也有的提出:“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这充分说明训练过程中疲劳的存在和恢复手段的重要性。基层业余田径队没有先进的放松仪器设备,教练员就要多动脑筋,多付出汗水。比如:运动员训练后不少于10分钟放松跑,以及按摩或静力性拉伸等放松方法,都能达到放松的效果。否则,不仅不能突破成绩障碍,反而会造成过度疲劳。

业余800米跑运动员的成绩障碍没有固定的突破手段,也不能套用他人的训练方法。教练员只有认真研究训练手段,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善于总结训练方法,对出现的障碍要了解其心理状态,测试其身体素质,诊断是训练技术原因,还是心理原因,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调整训练计划,拟定相应的补救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训练目的。

上一篇:警用手枪射击的心理调控方法 下一篇:奥运会中美男篮快攻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