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2-08-31 03:02:56

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100048)

摘 要: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对于培养面向国际化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教材匮乏且内容针对性不强、专业英语教学未突出专业性以及考核方式未能体现应用性的问题,提出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5-0024-02

随着国际技术交流日益增强,对具有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亦在不断增加,对于安全工程的人才若要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了解新技术,必须以英语为工具,才能自由地获取和交流专业信息。在学习专业英语之前学生已接受了两年的大学基础英语的训练,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在专业性的科技文献阅读、学术交流以及翻译能力方面与社会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面向国际化的应用型人才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一、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教材匮乏且内容针对性不强

目前,公开出版的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只有三本[1-3],唐敏康主编的《安全科学及工程专业英语》,樊运晓主编的《安全工程专业英语》以及司鹄主编的《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这三本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且涉及范围较广,重点难以突出,且教材内容均以阅读为主。因此,一方面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不能体现学生以英语为载体的安全专业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二)专业英语教学未突出专业性

目前专业英语教学基本倾向于英语教学,没有突出专业性,导致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专业英语与未来职业的关系、专业英语与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关系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故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只是大学基础英语的补充,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较低。加之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专业英语词汇较多,长难句翻译较多,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三)考核方式未能体现应用性

目前对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对阅读能力和长难句翻译能力的考核等此类考查方式。此种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未能体现听、说、写三个方面的掌握情况,故不能更客观、准确地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对课堂的授课效果也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

二、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以用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教材内容偏理论化且阅读内容较多以及专业重点不突出的特点,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但是不拘泥于教材,增加相关安全专业国际网站、国外著名期刊、安全专业科技视频等的学习,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增加相应的安全领域事故案例讲解部分,如对于Chemical Engineering Safety这一章节的介绍,可增加“天津港危险化学品库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剖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以教学内容为向导,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入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学习科技视频、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英文演讲、情景模拟等),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1.开篇采用案例引导法。案例往往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案例可以提供系统的思考模式、知识和经验,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学习的习惯,直观反映。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将知识点放在案例中,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演示讨论结果,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回顾学习要点。

2.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任务驱动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之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4]。任务驱动法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变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将班上的学生根据某一章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学生负责不同段落的内容,根据其选择的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方面锻炼了查找相关英文科技文献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学习了专业词汇,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提升了科技英语的表达能力。

3.“presentation”在教学中的应用。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只有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每堂课留出15―20分钟的时间,由两位学生分别进行presentation环节,学生可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安全话题,比如:食品安全、建筑安全、机械安全、矿山安全、宿舍火灾问题等。presentation可以以PPT或者演讲的方式进行,通过presentation环节,可以实现全员参与,给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特别是能够给不自信的学生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平台,增强其自信心。同时由于presentation环节展示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故能够引起共鸣,活跃课堂气氛。

4.加强实践应用。学习专业英语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学以致用,在专业领域里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自由地沟通和交流,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和进一步的学习深造中发挥作用。在专业英语的实践应用中应加强科应用文写作以及听说能力。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和模拟现场招聘等环节进行锻炼。模拟国际学术会议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分配安全工程专业领域内的一些学术问题,全组学生共同参与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形成PPT,从而进行国际学术会议的模拟与实践。模拟现场招聘同样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自行设定招聘问题并制作简历,招聘问题必须要涵盖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并分配好角色扮演,如:主考官、招聘者等。通过课堂上实践环节的应用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听力和口语的表达能力,真正做到将语言变成工作和学习的工具。

5.自主性作业方式。课后作业一方面是对课堂学习效果的巩固,另一方面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业应包含学生对中英文两种语言之间转换的能力,故主要是翻译科技文献和科技文献写作两种形式,对于前者让学生自行查找安全工程领域相关英文文献,将其翻译成中文。而对于后者科技文献的写作,教师给定一个安全工程学术领域范围,学生自拟研究题目,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按照科技文献的写作形式完成英文的研究报告。以上两种作业形式学生均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作业内容,从而可提高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词汇量,同时能够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从而体会到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三)变革课程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在传统的试卷考核基础上,增加学生翻译学术文献能力的考核以及课堂表现的考核(包括presentation和模拟学术会议)。考核方式以体现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灵活掌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原则,增加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听、说、写三个方面能力的考核。

考核由笔试、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三个方面组成。笔试部分主要针对专业词汇、长难句的英汉互译以及应用文的写作进行考核,考试通过闭卷的方式进行。平时作业主要考核科技文献翻译和科技文献写作两部分内容。而课堂表现主要针对presentation、模拟学术会议和课堂翻译等方面进行考核。最终期末成绩的分配原则为笔试成绩占50%,平时作业成绩占25%,课堂表现成绩占25%。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能够考查学生专业词汇的掌握能力和翻译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考查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其能够体现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此外,由于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在期末考试分值中占的比重较大,故也能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着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科技词汇及其习惯用法,实现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了解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以及专业领域的英文交流能力的目的,针对目前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分别对安全工程专业英Z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安全工程专业方向增加相关国际网站、国外著名期刊、安全工程领域科技视频等的学习和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的设置,力求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通过开篇案例引导法、任务驱动法、“presentation”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应用以及自主性作业方式等不同的教学手段,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考核方式注重客观性和全面性,从听、说、写、译四个方面入手,注重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

参考文献:

[1]司鹄.安全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唐敏康,邓晓宇.安全科学及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3]樊运晓.安全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4]徐肇杰.任务驱动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

收稿日期:2016-09-06

作者简介:丁翠(1984―),女,湖北襄阳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通风安全与粉尘防治、职业健康与安全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G1528)

上一篇:实验室在工科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