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

时间:2022-04-13 08:08:57

【摘要】 目的:探究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研究组给予内置管肠排列术,对照组给予常规肠粘连松解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排气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切口感染(5.13%)、腹腔囊肿(2.56%)、再次梗阻(0)及肠瘘(2.56%)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的15.38%、10.26%、5.13%、1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内置管肠排列术; 粘连性肠梗阻; 肠粘连松解术

doi:10.14033/ki.cfmr.2017.10.0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06-03

作为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粘连性肠梗阻多发生在小肠部位,且占肠梗阻发病率的40%。粘连性肠梗阻发病机制以腹腔炎症及腹腔异位为主,多数患者存在腹部手术史[1]。该疾病的肠壁粘连程度及部位均存在较大差异,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腹部胀痛、排气、大便不通等。严重粘连性肠梗阻具有粘连部分相对混乱,复发率高等特点,对治疗带来不利影响[2-5]。因此,对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为探究内置管肠排列术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78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作为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研究组男18例,女21例,年龄47~72岁,平均(61.34±18.82)岁,平均腹部手术次数(1.32±0.12)次;对照组男17例,女22例,年龄46~72岁,平均(62.83±9.63)岁,平均腹部手术次数(1.29±0.33)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2)患者符合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诊断标准;(3)患者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1)严重腹胀妨碍进入腹腔和限制操作空间者;(2)腹膜炎,需要在严重炎症环境下处理和切除肠管;(3)血液动力学不稳定;(4)严重心、肺疾病,阻碍气腹使用。两组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给予内置管肠排列术。操作方式如下:(1)对39例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并根据术前会诊确定切口位置后,开腹部对梗阻部位及其病因进行探查定位;(2)对粘连部分行松解术,如无法松解的致密型粘连性肠梗阻需保留必要长度后进行切除,对肠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3)医者需对Treitz韧带到回盲粘连处进行彻底游离,减轻肠内压力后通畅肠管,如肠管浆膜出现损伤需及时修补,保证止血彻底后进行浆膜缝合;(4)取长度为肠管L度,直径为0.5 cm的乳胶管,在其中段剪数个侧孔,孔间隔约10 cm,但侧孔长度需小于乳胶管道1/3;(5)在Treitz韧带到空肠上段处选择内置管入口,内置管经空肠、回肠穿入至阑尾末端穿出,缝合固定,如患者回盲部位切除可选用结肠处作入口;(6)空肠肠排列管引出处进行隧道式8 cm包埋,在腹壁处引出,固定壁层腹壁和肠管后排列肠道顺序,需尽量接近生理性排列,轻柔送回腹腔内,引流管放置缝合。

对照组给予常规松解术,麻醉方式同研究组。患者取平卧位,根据患者粘连位置对腹直肌行切口,探查梗阻及粘连情况,行松解术,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肠鸣音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肠瘘、腹腔囊肿、再次梗阻等[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时间指征比较

研究组肠鸣音、排气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切口感染(5.13%)、腹腔囊肿(2.56%)、再次梗阻(0)及肠瘘(2.56%)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的15.38%、10.26%、5.13%、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肠梗阻作为最常见的外科急症,其病情发展迅速,可造成严重的局部或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诊治不及时,会出现肠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随着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的不断进步,开腹手术后腹腔粘连而导致的不完全性和完全性粘连肠梗阻逐渐增加,粘连性肠梗阻已经代替疝成为肠梗阻的首要病因。目前,我国因粘连引发的肠梗阻占全部病例的40~60%[7-8]。西方发达国家,粘连性肠梗阻已经占到各类肠梗阻的65%~75%。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已构成对大众健康影响的突出问题,给患者、医生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粘连性肠梗阻生理学上将其视为一种自然生理过程,是患者术后机体修复过程中为预防感染及炎症因子的一种预防反应。相关研究显示,肠壁粘连情况下,如肠内运作畅通是不会发生梗阻症状的,因此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如患者术后腹部出现反复疼痛、大便困难等梗阻症状,则需进行手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是较为严重的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因粘连部位混乱无序会造成梗阻症状反复发作,对患者生理及生活带来严重影响[9-11]。

上一篇:创新中推进,迷茫中坚定 下一篇: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关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