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31 02:36:50

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肠溶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普通肝素。结果:治疗组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1);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通肝素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疗效,便宜实用,在监测APTT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普通肝素 静脉泵入 不稳定型心绞痛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icacy of heparin treatment i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patients.Methods:58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were 29 cases.Nitrates,β-blockers,calcium antagonists,aspirin enteric coated tablet,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were given in control group.And on this basis,heparin was added in treatment group.Results:The frequency of angina pectori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P<0.01).And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ischemic ST segment depressed of electrocardiographic improv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lso better(P<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heparin treatment i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is reliable and under APTT monitoring this treatment is safe enough for clinical use.

Key Words Heparin,Intravenous pump,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为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型、猝死型5型。而心绞痛型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病情不稳定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生猝死,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极为重要[1]。2008年10月~2010年6月采用普通肝素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58例,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随机将患者分两组,其中治疗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岁。发病类型:初发型心绞痛16例,变异型心绞痛2例,梗死后心绞痛6例,恶化型心绞痛5例;对照组29例,男15例,女l4例,平均年龄63岁。发病类型:初发型心绞痛15例,变异型心绞痛3例,梗死后心绞痛5例,恶化型心绞痛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构成比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常规给予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肠溶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通肝素3000U静脉推注,接着用12U/(kg・小时)加0.9%NS静脉泵入,每4~6小时查1次APTT,并据APTT调整肝素静脉泵入速度,APTT维持于50~70秒,连续使用48小时;后改为7500U皮下注射,12小时1次,共3~5天[3]。具体方法,见表1。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胸闷胸痛消失,2周内未发作,静息心电图为正常或大致正常心电图;②有效:胸闷胸痛缓解或消失,但2周内仍有心绞痛发作,但频率减少50%以上,静息心电图ST-T明显改善>50%或(和)T波转为直立;③无效:胸闷胸痛无缓解,心绞痛仍发作,心电图ST-T无改变,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均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两组疗效: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采用t检验,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出现注射部位瘀斑,1例黑便少量,2例胃肠道反应;对照组有1例出现黑便少量,2例胃肠道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

讨 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上有血小板聚集及(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不稳定的心肌缺血性状态。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而血小板释放血栓素A及其他活性物质,形成血小板血栓。此血栓可因血液冲击而破裂,形成远端心肌小动脉内栓塞而引起心肌缺血及小灶坏死[4]。故目前主张用抗凝疗法治疗心绞痛,以减少和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治疗以抗凝、抗血小板、扩冠、调脂,改善心室重构,稳定斑块及血管内皮功能为主,常规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肠溶片、钙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等。其主要作用是扩张外周血管减低心脏前后负荷,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律,从而减少心脏耗氧量。扩张和(或)解除冠脉痉挛,改善冠脉血流量,增加缺血心肌供血,调脂,稳定脂斑及血管内皮功能,达到缓解心绞痛和心肌缺血的目的。

普通肝素(SH)有抗凝作用,肝素的抗凝作用非常迅速、强大。肝素的抗凝机制在于可与血浆中的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成复合物。AT-Ⅲ是一种α2-球蛋白,是凝血酶的抑制物,它对某些激活的凝血因子如Ⅻa、激肽释放酶、Ⅺa、Ⅸa、Ⅹa、和a均有抑制作用,但不能溶解已形成的栓子。因此,在正常情况下AT-Ⅲ起到抗凝的作用,肝素与AT-Ⅲ结合后则大大加强了后者的抑制凝血因子的作用。故肝素是通过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而发挥作用,但其中以抑制Xa为主,且在低浓度时即可产生作用,抑制了血液有形成分的聚集,间接加速了其溶解过程,从而有效地预防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同时可促进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静脉注射肝素时还可使脂蛋白质酶释放和稳定,因而降低血浆甘油三脂。因此,肝素可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高凝状态,减少非闭塞性血栓形成与扩展,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机会,且无加重诱发出血等不良反应。

本文通过临床观察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肝素,可以减少发作,心电图缺血明显改善,且肝素不良反应小,有效剂量安全,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抗凝药物,价格便宜,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

2 徐济民.缺血性心脏病诊断的命名及标准-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专题组的联合报告.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79,6:3.

3 胡大一.心血管疾病的溶栓及抗栓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0-361.

4 吕蓓,沈卫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医学综述,1998,19(1):12-15.

表1 静脉泵入肝素调整剂量表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上一篇:四脑室脑囊虫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 下一篇:盐酸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