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展小学生德育工作

时间:2022-08-30 11:06:52

运用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展小学生德育工作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名言说明了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对于正处于性格培养初期的小学生来说,品德社会教学中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在人生的第一个驿站——童年期,小学教育是孩子社会化的主要形式和手段,而针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是其主要载体。因此,如何通过品德与社会教育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素质培养是一个迫切需要探讨的议题。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道德纲领来教育儿童。笔者认为,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教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师与生的距离。

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只有心中真正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才会在进行德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和导游,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师对生这样单一的关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间亦可相互交流,这种多向的交流方式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二、学习活动设计上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教材,根据教材设计某种典型情景或是某个生活片段,让学生再次回到生活情景中,去展示情景,在角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使得学生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彩,教学也富有感染力和时效性。

在教学中,我常常把教材设计的活动内容变成童趣横生的生活小游戏,让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儿童化、情趣化、生活化,在身心俱动的情况下,激活学习状态,激发学习要求。在丰富学生心灵的主题活动、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中,照顾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学得活泼、学得快乐,学有所获,更学会了怎样生活。

三、挖掘资源,提升品德教育的着力点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要依据教材,又要不拘泥于教材,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新问题和新现象吸收到课程内容中来,创造出更多、更好、更适宜的活动,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良好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力得到初步的培养,以提升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可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出有教育意义的资源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收获》一课前,根据教材内容,提议要举办一个“丰收展”的活动,当我提出让学生从家里带些秋天的果实来展览时,学生都很高兴。上课时,我用卡片标出“水果类”“粮食类”“蔬菜类”“干果类”等农作物,让学生先想想自己带的东西属于哪类,然后放在相应的位置上,接着让学生看看、摸摸、闻闻,感知各种果实的形状、颜色、气味等,使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最后让学生说说这些果实是怎么得来的,体会劳动的艰辛,感受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从而让学生懂得应该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

四、教师的榜样作用

列宁说:“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可见,教师深深地影响着儿童的成长,担当着塑造年轻一代灵魂工程师的重任。

洛克也曾经说过:“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得来的。”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岁,属于小学阶段。因此,童年期儿童成长发展的最主要环境是学校,孩子的第一个模仿对象是教师。7~12岁的儿童已经开始有简单的道德观念,对自我和他人的评价系统开始形成。为此,他们开始关注与自身及他人行为相关的信息,并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模仿随着儿童个体的发展而发展,从无意模仿到有意模仿,从游戏模仿到生活模仿,从对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内部实质内容的模仿。这时,身边人的行为为儿童提供了模仿的资源,成为儿童模仿的主要对象。由于儿童尚未掌握准确的标准,没有足够的识别和判断能力,所以对许多事情的价值,都是唯成人的意见是从,尤其唯教师的意见是从。教师对他的评价,可以影响他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如果教师在这一阶段上由于语言与行为的不慎而伤害了孩子,其后果可能是严重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基本职能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因此,在品德与生活的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更应该方方面面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人人即是创造人才,时时即是创造之机,处处即是创造之地。”只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品格等就会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慢慢培养,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良好素质教育的目的。为此,教师应当重视并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作者单位 吉林市龙潭区东城学校)

上一篇:浅谈聋校句子教学 下一篇:对女性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中地位与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