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的改进

时间:2022-08-30 10:59:42

浅谈语文教学的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47-01

课程,作为学校教育这个系统中的“软件”,是最重要、最繁杂的教育问题之一。教育实践是以课程可成为轴心展开的。[1]语文课程作为我国学生的必修课程,对我国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展开具有重要作用。好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学校更加全面、系统、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2]但语文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地方显得不那么合适。

一、语文课堂缺少创新元素,没有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推进,许多教师对原有的课堂做了很大的改进,但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师不得不控制有限的课堂时间,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学生发言的机会减少,即使学生有机会回答问题,很多情况下也是按照老师的提示组织答案。

在传统“满堂灌”的影响下,许多教师的课堂略显呆板和单调。如有的课思路很清晰,讲解很透彻,却忽视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老师对上节课布置的作文滔滔不绝地讲着,缺少与学生交流、互动,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大大影响了讲课效果。

山东省自主命题以来,按照国家教育大纲命题,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3]其实,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阅读和作文课堂也可以创新。

作文课堂可以大胆突破 “学生写作、老师批阅、老师讲解”陈旧模式,发掘新颖的作文课堂,如有效教学、情景教学等创新思维,能够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写作热情。立意是写作的重要环节,学生的立意角度有所差别,可以开设讨论课,把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对作文题目及立意角度进行讨论,确定哪类立意较为合适,哪类不太贴切;中学写作注重素材积累,许多老师会安排专门课程,让学生自由阅读,这不失为一种素材积累的方法,但却花费大量时间,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降低了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对好的素材进行交流,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办成朗诵比赛,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完成作文后,可以先让学生交换评阅,采用小组合作、师生互助的方式找出文章的优缺点,培养鉴赏文章的能力,让学生做老师,真正懂得什么样的文章是优秀的文章,什么样的文章存在不足之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写作的领悟;多媒体教学不失为好的教学方式,我喜欢在课堂上播放小视频,让学生通过这种新颖方式概括视频内容、提炼立意角度并寻找相应写作素材,也喜欢和学生做素材接龙游戏,看看谁找的素材更多更贴切。

二、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对学生所起作用不够明显

作业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今很多作业都是为了提高成绩。这种作业布置方法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语文水平。但语文学习如果仅仅关注成绩,忽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就偏离了语文课程设置的真正目的。语文教学要强调语文对学生的全面教育意义,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要突出语文的教育意义。

针对语文作业的问题,可以突破传统的作业模式,拓展作业形式。语文是由听说读写多个部分组成,作业布置可以兼顾这几部分。如让学生针对某一话题准备演讲稿演讲,或对某一现象进行辩论。这类活动不仅提升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加强学生对资料的组织利用能力,还能够在演讲和辩论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这种新颖的作业形式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祥林嫂、孔乙己、周朴园等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可让表演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更好地熟悉作品和人物形象。在课程安排比较轻松时,老师可以布置让学生预习的作业,上课学生当老师,站上讲台给大家讲课,这类作业能够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这样的作业系统能够更加帮助儿童更清楚地了解教学目标,帮助儿童达到自我框架。[3]

三、语文课堂文学性重视不够,学生文学修养易被忽视

王土荣和卜廷才等多位老师对语文教学文学性缺失的问题进行了批评,指出当今语文课堂文学教育理念薄弱、文学教育途径单一、文学教育方法机械。现在许多中小学老师,文学知识极为匮乏,课堂上很少给学生补充文学知识,不利于学生文学修养的提高。转念一想,老师的确负有很大责任,但当前教育的责任也不可推卸。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体系,学生成绩占了极大比重。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取得好的业绩,在有限的课堂上一味地跟着教案走,许多与课文相关的文学知识不会加以补充学习。这种功利化日渐显现的教学状况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针对文学性缺失的现象,教师要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储备文学知识,体现新课标“学会尊重、理解和容纳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多元文化”的精神,[4]同时,减少将“功利”思想带进课堂;可以设置专门的文学课堂,给学生补充大量的文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将相关文学知识讲给大家听。学校要改变教师评价标准,减少学生成绩在评价中所占比重,提高教师课堂创新成果、学生评价等在评价体系中所占地位。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要逐步改变教育模式,去粗取精,对现行语文高考形式进行改革。

四、高考考查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高考语文的考查方式有其合理之处,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都是以高考为中心展开的,这样的教育理念导致了课堂文学知识缺失、教育“功利化”明显、学生语文素养不高等问题。语文是由听说读写四个部分组成,语文课程设置,不仅仅是要学生加强高考题型的学习,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个人素质,塑造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学生。

高考语文应从听说读写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查,可以借鉴英语考试经验,加强对学生听力的训练,这类考试可以通过播放大篇幅文章,让学生回答问题,训练学生通过对话快速找寻答案的能力,为现实生活中更好地理解谈话内容打下基础。对于“说”和“读”,可以借鉴大学期间的普通话测试形式,“说”重点考查学生的交流能力,给学生话题,在有限时间内谈论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对话交流的能力。“读”侧重对字、词、句、文的朗读,考查学生普通话的水平,以此督促学生加强普通话的训练。为了考试的公平原则,也可采取机考的形式。“写”的内容有很多,除了如今考试中就有的对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的考查,也可以增加对文学知识的考查,有许多城市中考就有名家名作的考题,高考更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考查。语文注重自身的教育意义,所以,高考语文应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对学生加强心灵教育,以此来减少社会功利主义对学生的污染。“写”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考查,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语文教学自始至终不可忽视的角度,往简单里说,就是提高语文试卷卷面分,督促学生更好地练字。往复杂说,推动学校书法课程的开设,不论毛笔字还是硬笔字,都要归入考试范围。这个过程也许会很漫长,评判的公平性也值得我们深思,但,汉字及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语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忽视。“写”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写作,2011新课标加大了对写作的重视程度,高考可采取多个写作题目选做的方式,体裁也应该更加开放,小说诗歌可以出现在高考写作中。这样设置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6]

语文课程在不断发展,许多先进教育思想被逐渐运用到语文课程及教学实践之中,推动者语文课程的发展。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渐被新的理论研究所解决,语文课程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吸收国内外更多的积极因素,也将会有更为明显的进步。语文在与时俱进,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发展,每一位语文教育者都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为语文教学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 [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任志鸿.高考高手[M].北京:知识出版社,2012.

[3]倪文锦.语文考试论[M].昆明: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4]郑国民.语文课程改革研究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陈惠虹. 论蒙台梭利体系之感觉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2006.

[6]潘庆玉.科学主义语文教育观的评析[J].山东教育科研,2000.

上一篇: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研究 下一篇:搭建“实践”舞台 “活动”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