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破坏后的修补\养护

时间:2022-08-30 09:41:16

沥青路面破坏后的修补\养护

摘要:沥青路面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松散、坑洞、剥落等病害。道路最终的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质量的好坏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关键词:沥青路面坑槽 破损修补

沥青路面是用沥青材料作为结合料辅筑面层的路面的总称,它适用于各种交通量的道路,由于用沥青为结合料修成的路面呈黑色,故又称为黑色路面。沥青路面由于使用了粘结力较强的沥青材料,使矿料之间的粘结力大大加强,从而提高了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使路面的质量和耐久性都得到提高。城市道路的质量主要涉及道路的平整度、强度和刚度。然而沥青路面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松散、坑洞、剥落等病害。影响道路质量的因素很多,有设计方面的因素,有建材的品质因素,有施工的因素,而施工质量又与施工人员的责任心、技术素质,以及机械操作、施工工艺等有关。总之,道路最终的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质量的好坏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路面病害不仅降低了路面的服务能力,而且主要影响道路正常交通,在高速道路上的坑洞甚至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对于路面出现的坑槽、破损需要及时加以修补。

坑槽是中较常出现且危害性较大的沥青路面病害之一。特别是在降雨后或在冬春季之交雪水的反复冻融后,会产生大量的坑槽破损,并随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破损面会逐渐加大、加深,这将直接导致路面的平整度降低,严重影响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沥青路面的坑槽往往都有一个形成过程,是由轻微病害发展为较严重的坑槽病害的。一般开始是局部发生网裂,然后出现唧浆、松散,并在交通载荷和雨水等自然因素作用下逐步形成坑槽。如以前发生的网裂裂缝导致渗水,引发局部唧浆,还有车辙、拥包严重路段的基层,就会导致路面出现大面积的坑槽。

1 坑槽产生的主要原因

1.1 水因素

水是沥青路面的大敌,是沥青路面的坑槽产生的最主要原因。目前施工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都采用密水型(密级配),但由于施工原因导致路面空隙过大,使水很容易进入并滞留在沥青混合料内部,不易排走。然后在汽车荷载产生的压应力的作用下和高速行驶产生的真空吸力形成剪应力的反复泵吸作用下,使沥青膜从剥离发展到松散、掉粒、最终形成坑槽。在施工时需要加强控制,减少离析的发生。

1.2 沥青因素

沥青失去对骨料的粘附性,在行车作用下,出现掉粒松散,进而演变成坑槽。

1.2.1 施工时沥青材料不稳定采用了不合格沥青(如含蜡量不合格),此类原因易产生大面积坑槽。

1.2.2 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过高导致出来焦料,此类原因易产局部集中的坑槽。

1.2.3 化学制剂污染沥青路面,沥青被溶解。出现此类情况应迅速挖出污染部位换填,否则会引起扩散导致更大范围破坏。

1.3 施工因素

1.3.1 施工时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太高,使沥青过早老化变脆、粘结力下降。

1.3.2 施工温度太低,混合料温度下降快,压实不充分,导致密实度不足。

1.3.3 在路面的下面层施工时对标高控制得不好,导致沥青上面层太薄,没有形成结构厚度。

1.3.4 路面厚度不足导致的破坏沥青路面上面层由于施工时厚度不足,在行车作用下粗骨料脱落形成坑槽,此类坑槽出现仅限于上面层。

1.4 其他因素

道路逐年老化,以及柴油、机油和其他有机物质对沥青路面中沥青的强烈吸附和溶解作用,致使沥青路面出现大量的坑槽。

坑槽特别是水损害性的坑槽与气候条件有相当大的关系。水能加速坑槽的形成和路面的破损。冬季过后的春融雨季,是对沥青路面水稳定性的一个考验。

2 坑槽处理措施

2.1 坑槽修补措施

2.1.1 修补材料

修补材料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填补在坑槽中的修补材料在交通荷载和水损害的双重影响下,承受着各种应力、应变的作用。为了弥补坑槽处原有沥青路面强度和承载能力的不足,修补后坑槽中的填补材料应形成一个整体或板块,使修补料能够起到很好的传递外界荷载的作用。故修补料应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即修补料中矿质集料间有较大的嵌挤力和摩阻力,而沥青与矿料间有较大的粘聚力。

2.1.2 坑槽修补松铺量

对沥青路面坑槽破损进行修补时,以往对其修补料松铺量的控制都不是很严格,要么松铺系数(松铺厚度与压实厚度的比值)按1.25-1.35计或按1.35-1.45计,要么就不加以确定只简单要求所填修补料略高于原有路面。实际上,对于坑槽修补料松铺量的控制应是相当精确的,它不仅与修补材料的级配类型、矿料配合比、沥青用量及各组成材料种类有关,还与修补后坑槽的预期压实有关。实践证明,通过控制修补料的松铺系数或松铺厚度来控制修补后坑槽的预期压实度的,便可使压实后的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料达到预期压实度。

2.1.3 坑槽壁面和底面

(1)坑槽壁面和底面应坚实无松散料坑槽壁面坚实,可以避免因坑槽壁面松散而造成修补后坑槽壁面接缝抗拉能力、抗剪能力及防水能力的下降,可使新旧料壁面接缝坚固耐久、承载力强。而坑槽底面坚实无松散料,会使坑槽修补料受到的压应力和水平外力被有效地向

槽底材料传递,保证了坑槽修补路面的整体强度和承载能力。所以,在对坑槽修补前,应首先将坑槽内松散的、破损的壁面和底面材料清除掉,直至露出坚实部分。

(2)坑槽壁面和底面应彻底清洁、完全干燥坑槽在修补前,其壁面和底面应彻底清洁完全干燥。有利于提高接缝处新旧料间的粘结性能,增强坑槽底面接缝传递水平外力的能力。如果坑槽壁面和底面不清洁,有灰尘、不可压缩材料或松散的碎石、剥落的沥青,则会导致新旧料间的粘结性下降,造成坑槽壁面接缝处修补料过早破损及坑槽底面接缝处新旧料间分层。而坑槽壁面和底面若含湿、含水,可使修补料不易粘着于坑槽内表面上,造成接缝处新旧料间的粘附力大为减低。

2.2 坑槽的控制措施

2.2.1 设计措施

(1)防排水设计:重视路基路面防排水系统的设计,使沥青路面路表水、间隙水能快速排除。特别提出,桥面铺装层宜做单独防排水设计,完整的桥面铺装层应为一个多道设防的密水体系,从铺装层顶面到底端各个层位功能互相补充以增加防水的保险系数,既满足防水的设计年限,更保证铺装层的长期使用性能。一个完善的桥面铺装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桥面处理+放水体系底涂层下粘结层防水粘结层+多功能层+承重层+磨耗层保护层上粘结层其中防水体系的修筑及效果评价是桥梁使用寿命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再作纵向渗水盲沟配合泄水孔排除间隙水。

(2)优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增强沥青路面的密水性。对沥青、集料的质量提出明确的要求,加强沥青与粗骨料的粘附性。沥青采用改性沥青以增加其本身粘度,从而加大其与骨料的粘附性。尽量采用与沥青粘结性好的碱性粗骨料,当粘附性达不到要求时,添加沥青抗剥落剂。严格控制细集料的含泥量。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矿粉,使用部分石灰粉或水泥代替矿粉也是不错的选择。

(3)优化半刚性基层配合比设计:控制灰剂量和细集料用量,减少温缩裂缝,提高抗冲刷能力和排水性能。

2.2.2 施工措施

(1)原材料、沥青混凝土成品料质量控制:严把沥青、集料的质量,确保其质量的稳定性。使用性能优良的沥青拌合站,确保生产配合比和混合料的拌和温度的稳定。

(2)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完善摊铺、压实工艺,确保沥青路面各项指标达到规范要求。现场摊铺最好采取混合料二次拌和设备,以减少骨料离析。摊铺宽度不宜过宽、控制好摊铺温度以防温度离析,使用轮胎压路机控制好压实度。对骨料离析和低温料块施工时及时处理,杜绝层间污染,沥青面层之间撒布粘层油。

(3)做好防排水工程的施工,要能防住水,同时要能排出水。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路基、路面防排水工程的施工,且半刚性基层上必须作好防水层。这样才能够确保沥青路面表面水、间隙水能迅速排除。

2.2.3 养护措施

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沥青路面进入养护期,设计、施工的因素已经定型,养护控制最主要的措施是:一要防水,二要排水。坑槽的处置既要“防”又要“补”。

(1)做好排查统计,对路面渗水部位采取预防措施,做雾封层或涂刷LTC养护剂;出现裂缝的部位及时填灌。做到防住水,以免出现坑槽。

(2)确保排水系统通畅,定期疏通桥梁泄水孔、路面泄水槽、路基边沟。

(3)根据沥青路面使用的实际情况,通车2-4年作为预防措施,可采用雾封层或微表处作大面积防水处理,以减少坑槽出现,从而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3 结束语

沥青路面平整度涉及的面很广,影响因素多。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关键是人员、材料、设备的合理配置。在施工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克服不良人为因素,注重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严格控制各种试验及检测。施工当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只有加强管理,精心组织施工,才能铺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创造优良工程。

上一篇:针对公路桥梁施工中质量问题的探究 下一篇:谈公路桥头跳车的原因和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