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30 08:36:32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摘 要:公允价值计量在近十几年来一直是国际会计理论前沿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公允价值计量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与现实高度相关的信息,从而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公认的会计计量属性之一。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成为关注的亮点。

关键词:公允价值 会计计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016-02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发展历程回顾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先后经历了启用、禁用、重新启用三个阶段。回顾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及发展的历程,总结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公允价值,防范财务舞弊的发生。

1.启用阶段(1998年―2000年):1998年6月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之后,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正式出现在会计准则中。在此后的数年间,财政部先后颁布了《投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10项会计准则,其中有7项准则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公允价值的计量和应用,从而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正式启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对使我国会计准则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禁用阶段(2001年―2005年):公允价值的回避在公允价值启用之后,由于我国要素市场还不成熟,缺乏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往往难以获得,导致企业在运用这些会计准则时随意性大,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在2001年财政部重新修订了具体会计准则,强调了真实性和谨慎性,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修订以后,因其挤出许多利润水分并且方便使用而受到证券市场和不少企业的好评。然而,这样的修订只能是暂时缓解操纵利润的情况,从长远来看,放弃公允价值的做法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相背离。

3.重新启用时间(2006年):至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公允价值又被重新引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是势在必行。我国经济越来越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跨地区发展日益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日益加深,迫切需要从深化经贸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借鉴国际通行规则,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为扩大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提供标准趋同、可比互通的统一信息平台。财政部终于在2006年2月15日正式的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中,重新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尽管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但是它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新突破,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实质性的一步,同时也是我国会计学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

1.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最大亮点。2006年2月15日,在“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会”上,39项企业会计准则正式,而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公允价值的广泛引入。据有关统计(参见表1),我国现行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有35项会计准则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了公允价值和/或现值计量,约占90%。许多准则都对公允价值和现值的计量做了规范。表1表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运用公允价值和现值的比例非常高,公允价值和现值的确为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最大亮点。

2.实务中仍处于试探阶段。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虽然经历了“先用后弃”、“禁而又用”等曲折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公允价值的使用仍是谨慎的。历史成本是会计人员一直以来经常使用的一种计量属性,他们可能安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状态,而不愿转向公允价值。2007年是新准则在上市公司施行的第一年,从实际披露的情况来看,公允价值对于该年度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较之新准则出台之初人们的预期要小得多。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公允价值的使用上显得非常谨慎,绝大多数公司在可以自由选择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时,均选择了后者。

据财政部会计司统计,从2008年1月22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公布首份2007年年报开始,截至2008年4月30日,除*ST威达和九发股份两家公司外,沪深两市合计1570家上市公司(沪市861家,深市709家)公布了2007年年报。其中,非金融类上市公司1543家,金融类上市公司27家,A+H股上市公司53家。该年度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117.13亿元,仅占全年利润总额的0.86%。可以说,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会计报告中的应用还是非常狭隘的。此外,据相关统计,中小板公司2007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454.93万元、仅占所属年度利润总额的-0.14%,而且从分布范围来看,仅有27家公司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中增加利润总额的公司有16家,涉及金额7361.51万元;减少利润总额的公司有11家,涉及金额10816.44万元。从这组数据来看,相对于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在中小板公司中的应用更加有限。

其次,公允价值应用的领域也是比较狭隘的,主要局限于投资性房地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两个领域,而且,即使在这两个领域,真正采用公允价值的企业也不是很多。据财政部会计司统计,截至2008年4月30日,在公布了2007年年报的沪深两市1570家上市公司中,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有630家,占1570家的40.13%,这些公司绝大多数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了成本计量模式,仅18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7.86%)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通过这几组数据,我们发现,即使公允价值计量已成为新准则体系的最大亮点,但是,在我国会计实务当中,仍处于试探阶段。

3.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应用中的平稳过渡。为考察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净损益的影响情况,我们重点分析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对税前利润金额与方向的影响。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该科目综合地反映了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对于上市公司当期损益的影响程度。

从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的披露来看,共有256家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本期发生额不为零,其中169家沪市上市公司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87家公司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综合来看,在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沪市上市公司中,从占税前利润的角度而言,平均影响比例为4.78%,其中影响超过20%的有8家公司;在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公司中,平均影响比例为-1.84%,其中影响超过-20%的仅有4家公司。此外,在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169家上市公司中,如果将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在其税前利润中扣除,没有一家公司发生税前利润的符号反转。因此我们初步判断上市公司存在利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不大,其披露的相关数据也应该是相对真实和公允的。

总的来说,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实现了平稳过渡,未发现明显的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甚至是利润操纵的迹象,这是一种好的开端。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市场环境不够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所依赖的市场环境不完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虽然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现实的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交易的公平性受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目前我国缺乏活跃的市场,要素市场不成熟。加之我国金融工具市场化程度不高,当市场交易不活跃或市场被分割时,金融产品价格受到扭曲,从而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影响导致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很难准确把握,很多情况下公允价值仍然是难以取得的。

2.计量不够规范、可操作性差。公允价值计量规范极度缺乏,可操作性还不强,尽管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大量应用了现值和公允价值,但这些准则关于公允价值估计的规定缺乏一致性。有些准则允许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有些准则不允许,规定不能达到统一规范。此外,会计准则体系中确实在许多具体会计准则都运用了公允价值,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规定和阐述分散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很不详尽和统一,无法有效地指导实践。我国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相关指引内容的缺失,可能会成为阻碍公允价值计量合理、有效运用的关键因素。如果一项资产或负债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作为定价基础,就要依赖专业人士通过可靠的模型和基于现行市场的各项要素作出预测和判断进行价格评估。但是估值技术比较难把握,在估值技术应用范围最广的金融行业只有少数银行有自己的定价模型。估价技术的难题是上市公司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障碍之一。

3.从业人员的素质不够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足以判断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变化,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这些反映外部环境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的变动,如不能提供非常相关的信息,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由于公允价值获取上的难度和获取方法的局限性,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特别缺乏,这是制约公允价值运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高管人员的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缺失,容易出现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利用公允价值操控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会计人员可能主动或迫于压力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进行虚假评估,甚至以欺诈、舞弊等手段来操纵利润。会计人员面临着专业技术与职业道德两方面的挑战。

4.公允价值计量成本高。公允价值计量成本较高,影响了企业使用公允价值的积极性。聘请独立的评估师对其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评估,将大大增加企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后续成本。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企业,会计人员需要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作出认定。这个过程将会增大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与历史成本相比,取得公允价值无疑要花费更多的代价,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

尽管公允价值的应用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还存在很多困难,但随着政府指导和监管力度的加大,会计人员知识水平的提高,资产评估技术的不断发展,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将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的应用将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诗芬.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11)

2.郭亚辉.浅析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2)

3.李小玲,王海燕。公允价值计量及应用浅探。财会通讯,2006(12)

4.于永生.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研究.财会月刊,2006(4)

(作者简介:王艳云,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经济学在职博士研究生,同时为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会计系副主任,副教授,会计师。)

(责编:若佳)

上一篇:中国的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之路 下一篇: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