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8-30 08:14:43

地方工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我国地方工科院校法律人才培养存在同质性、盲目性的特点,无法满足社会对法治人才的需求,地方高校在具体教学改革探索中应对培养目标、核心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形式等进行个性化的研究,以适应应用型创新法律人才对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法学;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据教育部和有关统计,目前我国有615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包括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地方高校等。虽然各高校的办学层次不同,但在法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是趋同的,即培养应用型高级法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的同质性完全忽略了不同高校的有差异的培养能力,使毕业生千人一面,毫无学校特质、个人特质,造成法律人才的供需矛盾突出。连续四年法学专业的就业率位于倒数十名之列。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地方性工科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对培养目标、核心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形式等进行个性化的研究,以实现应用型创新法律人才的培养。

一、找准目标定位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重点高校的法律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其培养的法学本科生更多的是面向基层,服务于地方,如基层公检法,律所,企业,社区,司法所等。根据统计数字,目前全国大约有5千万家企业,但只有4万家聘请了法律顾问,企业中的法务人员的数量也严重不足。地方高校的法学教育思路应及时予以调整,逐渐从通识教育转向职业教育,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人民需要、合格的法律人才。

安徽省的一些省属高校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已调整为“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和党的相关政策,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服务部门以及建筑业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 删除了高级二字,突出了服务地方基层需要。安徽工程大学在制定法学专业培养方案时,着眼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深厚的法学专业知识功底,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在国家立法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实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优化课程体系,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法学理论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职业训练,以便掌握实践操作的技能。如协作沟通技能,法律分析和推理能力技能,协商和争端解决技能等。法律辩论赛,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是锻炼学生法律应用能力的重要的实践环节。法律辩论赛让学生在准确理解辩题的基础上收集组织辩论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人的观点,这是一种法律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体协作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的综合训练。在模拟法庭中,学生直接接触真实的案例,根据不同的角色分工模拟案件的审判过程,象法官一样判案,向律师一样为当事人辩护。在诉讼中具体分析案情,收集证据,撰写法律文书,真正培养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在法律诊所中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下具体承办真实的案件,锻炼学生的实务能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

目前各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法学本科指导委员会设立的16门法学核心课程确定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这种全国整齐划一的课程体系约束了各法学院自身特色的发挥,也忽略了社会对各类法律人才的需求,所以,要实现法学专业的办学特色,各地方高校应根据本校特定的培养目标确定合适的理论课程体系。

在确定课程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突出地方院校法学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法学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之处在于它极强的实践性,法学教育不仅应当向学生传授系统、精深的书本知识,更应当培养和锻炼其运用知识参与实践的能力。法律人才的培养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要把抽象的法学理论、制度与具体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防止脱离社会的封闭的人才培养。且地方法律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法律职业辅助工作,需要更多的实务经验和技能。

其次,突出法学理论的系统性。16门法学核心课程构成了完整的法学理论基础,但有的课程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极少,如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等,按照教育部要求全部开设不仅占用了课时,造成学生学业过于繁重,疲于应付,实际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应压缩核心课程的门数,鼓励地方法学院开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方向性选修课。即各院校应根据本校法学专业所开设的方向机动的设置16门法学核心课程。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法学专业主要是知识产权方向,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上应注重商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适当增加这些课程的课时,对于国际公法、中国法制史、环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课时应缩减,凸显主干课程的地位。

课程体系在具体设置时分为三大模块:

第一模块是人文社科类课程包括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目的在于要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法学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法学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的影响,所以,仅仅了解法律尚不能真正掌握法律的精神。美国学者博登海默在《法理学》一书中指出:“一个人要是只懂得法律技术,只知道审判程序和精通实在法的技术规则,那他不会是一个头等的法律工作者。”第二模块是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如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等课程,旨在架构和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基本理论。法学专业虽然注重实践性,但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盲目的实践,法学理论体系庞大精深,只有掌握了理论才能更好的去实践。第三模块是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目的在于根据不同的行业需求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因为我校培养法学学生主要面向基层公检法,律所,企业,社区,司法所。所以根据就业去向分别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在企业法务模块中主要开设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民事诉讼法等课程,在律所模块中主要开设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律师与公证制度,司法文书等课程,在社区法务模块中主要开设民事诉讼法,民法、行政法、婚姻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课程。

上一篇:媒体 24期 下一篇:刍议山区基站降低成本的工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