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育技巧

时间:2022-08-30 07:50:44

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育技巧

摘 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要。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灵魂,是新课程理念下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校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对策。我们作为教师,必须从小抓紧抓好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的认识是:

一、创设数学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数学教学中,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生动、诙谐的教学语言,新奇、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灵活的教学方法,多变的教学手段,都能够引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要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让学生享受、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还可以利用数学中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的图形的美,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产生共鸣、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另外,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例如,讲“三角函数”之前,教师可带学生到教学楼或旗杆前,出示测角仪、皮尺和标尺这些工具,然课后问学生:“如果让大家利用这些工具,能不能测算出教学楼或旗杆的高度?”学生可能会想出各种办法去测量高度。比方说爬上去量,或用绳子等等。此时老师接着说:“这么高!爬上去是很危险的,也不现实呀!如果要你测算一下山坡的垂直高度呢?总不能把山挖开来量吧!”学生们想一想后觉得他的方法行不通,心里急切的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教师说:“利用这些工具再加上‘三角函数’的知识,上面的这些问题就可以轻松地解决了。”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心里就会产生学习这一数学知识的倾向,于是学习“三角函数”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抓好概念教学

抓好概念教学是培养数学创新能力的前提。每个概念都是其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体,概念的内涵严格的限定了概念的外延;反过来,概念的外延也完全确定了概念的内涵。他们一脉相承,又相依而变。传统的概念教学主要有以下两种倾向;其一,在概念数学中过分重视定义的叙述;其二,在概念教学中,不注重该概念的引入,只重概念的引用,引入新概念的过程过于简单。这样做的缺点是学生对概念缺乏理性的认识,难以形成数学能力,而且新概念不能较好的纳入到原有的认识结构中,缺乏系统化,记忆也难以长期保持,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①数学概念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可以说概念教学贯穿于数学过程的始终;②数学概念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有头无尾;③数学概念教学要抓住关键,不可追求单一的教学模式;④要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上进行数学概念教学;⑤要能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完整过程。

例如,在讲“方程和它的解”时,可作如下设计:

老师:在小学时,我们对方程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再在学习了代数式和等式的基础上,对方程作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请看(用幻灯机或多媒体演示)“什么是代数式?”“什么是等式?”,请同学们回答。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幻灯机或多媒体把已写好的数学目标展示给学生,展示目标为:“识记”方程的概念,弄懂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请同学们对照目标看书。待学生看完书后,教师通过提问讲解,分析举例阐明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然后用方程的概念判断某些等式是不是方程为一类,根据条件列方程为一类,检验解为一类,每类出2―3个题,用幻灯演示,学生自测。待学生做完后教师再讲评矫正,使学生对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弄懂弄透,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三、合作交流,精心设计学习问题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是参与者也是启发者。一个好的合作学习问题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保证学习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层次性、探索性的合作学习问题。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时,教师首先教学生做剪纸、拼图实验,并要求学生观察“①拼出的图形是否是四边形;②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③图中有没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学生通过剪纸、拼图实验很快就得出所拼出图形是四边形,而且四边形中相对的角相等,并经过讨论论证出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针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讲解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对角线的定义及平行四边形的表示符号、记发和读法。然后,知道学生做复制、旋转平行四边形实验,再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分别有什么关系”,并对结论进行验证。基于教师的点拔和合作学习的实验,经过学生热烈的讨论和努力探索,问题会迎刃而解,从而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四、大胆探索,允许学生犯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教师害怕学生探究新知,从而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也往往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而不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害怕启发学生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允许学生办错误。但教师要及时纠正,让学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学生在探究中提高。

上一篇: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 下一篇:浅谈孔子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