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其防治

时间:2022-08-30 05:20:49

浅谈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其防治

【摘要】运动损伤不仅损害学生健康,而且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分析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运动损伤;原因;防治

1 前言

体育运动中所发生的损伤,称之为运动损伤。体育运动中所发生的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健康,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影响着学校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及体育教学都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十分重视预防运动损伤的问题。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3 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占绝大多数,慢性损伤(劳损)较少发生。其次是课外活动或学生自己锻炼引起的伤害事故高于教学课和有组织的训练竞赛。常见运动损伤有以下几种。

擦伤和砸伤:擦伤大多是在篮球、足球等项目中发生的,在推铅球、实心球造成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关节韧带扭伤:为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尤其是踝关节的扭伤最多。

肌肉拉伤:大腿后部肌肉拉伤多见。较多出现在业余田径训练中。

疲劳性骨膜炎和胫骨粗隆骨软骨炎:是业余训练中较多发生的两种慢性损伤。前者多在田径训练中出现,后者多见球类训练的学生,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

骨折和关节脱位:最易发生的骨折部位是手臂尺挠骨,关节脱位以肩肘关节多见。

脑震荡:大多在摔倒时头部撞击地面或器械引起的。

4 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

4.1 缺乏必要的生理学知识

每个运动项目都由两个矛盾因素构成,其一,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其动作特点的技术要求;其二,承担动作的身体相关部位都有其生理解剖弱点。正是这些弱点对所进行的项目的运动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运动的顺利进行,就是这两个矛盾因素调合统一的过程。

从生理学角度看,每个运动项目的动作和技巧,都是条件反射的联系,训练过程也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打好基础,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巩固和强化。同时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在条件反射的定型还不巩固、相关部位反应还比较迟钝的时候,就急于求成,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容易致伤。

4.2 准备活动不充分

少数教师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引导学生做准备活动比较随便、不认真,致使学生的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功能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肌肉伸展欠佳,关节不够灵活、动作不协调、灵活性差。有的缺乏专项准备活动,肌肉关节僵硬,不仅使专项技术不能很好的发挥,而且容易造成损伤。准备活动有两大作用,一是促进血液循环,使肌肉增加力量和弹性,使滞涩的关节和肌腱增加性而更加活动自如,二是恢复因休息而减退了的条件反射性联系,增强灵敏性。准备活动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先做全身性活动,后做专项性练习。这样,肌肉的弹性提高了,发挥技巧的反射恢复了,身体各个部位均协调地活跃起来,进入临战状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并非人人都 重视准备活动,如果以“时间紧、任务重,留着精力到场上拼”为借口,准备活动走过场,股骨关节仍然僵硬,必要的条件反射没有恢复,必然会埋下创伤隐患。

4.3 运动训练内容不全面

4.3.1 一般地说,训练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增强体质训练、专项技术训练、意志品质训练和战略战术训练。对这四项训练内容,理论上的认识和事实上的对待差距很大。从运动的角度看,不同的训练阶段应有不同的训练重点,所以对待四项训练内容不能一视同仁,要有主有辅。随着训练的深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作相应的调整和转化。但从训练的全过程看,四项训练内容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辅相成,缺少了哪项训练内容都不可能达到既定的总目标。在实际训练中,运动员和教练员却不约而同的偏爱专项技术训练,自始至终地以它为主,把其他三项训练内容看做“辅”,可有可无,掉以轻心,甚至置之不顾。事实证明,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不但达不到专项训练的目的,反而还会由于训练内容不全而成为致伤的直接原因。

增强体质训练,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等,常常被认为远水解不了近渴而被忽视,殊不知这些身体素质的增强是某些相关专项技术提高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有效地预防损伤的重要方面。

4.3.2 尽管专项技术训练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有些动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如果教练员的业务水平低,责任心不强,向运动员说明教学目的、任务、要领及注意事项不全面,不具体、操作得不准确;或者出现技术错误后,教练员纠正不耐心,分析不中肯,指导不得法,让运动员勉强去做,就常常致伤。

4.3.3 意志品质的训练指的是培养运动员具有坚决果断的自信意志,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虚心进取的思想品德,镇定自若的心理素质。很难想象一个优柔寡断、好出风头、自以为是和患得患失的运动员不会临场精神紧张技术失常,所以忽视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是发生运动创伤的一重要原因。

4.3.4战略战术训练在球类比赛和长距离径赛中显得尤为重要。缺乏这方面训练的运动员,一旦出现既定方案失败、体力分配不当、技术发挥失常、意外事态干扰等情况的时候,就会因事出意外而引起过度紧张并失去随机应变的能力,情急之下无章法地蛮干硬拼,导致运动损伤发生。

4.4 教学不遵循秩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

让学生过早的练习难度大的动作,没有辅助练习就完成动作,或者学生还没有掌握动作要领就准备考试,容易因动作失误而致伤。

4.5 教学课组织纪律性差

由于中学生好奇,好动和好胜的特点,部分学生上课往往不听指挥,不按教师要求练习,或是做一些冒险的,力不能及的动作,又缺乏必要的保护,结果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4.6 学生身体素质较差

目前,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普遍落后于身体形态的发展,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致使在做动作时因超出相应的负荷而致伤,这种情况在女生中表现尤其突出。不少女同学由于平时缺乏锻炼,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很差,给体育教学带来困难,同时也容易出现伤害事故。

4.7 运动中缺乏保护与自我保护

体育课学生较多,常需分组进行练习,教师难免照顾不到。有的教师对保护与帮助认识不足,没有教学生保护与帮助的动作,学生一旦动作失误,缺少保护与帮助或保护与帮助方法不正确以及自我保护能力低下,而造成的运动损伤屡见不鲜。特别在体操项目中,往往容易被忽视。

4.8 场地器材设备不良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体育场地设备条件还较差。普遍问题是场地狭小、拥挤,设备陈旧或不合规格,地面硬且欠平整,不适应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

4.9 学生着装不符合运动的要求

学生上体育课不穿运动服、运动鞋,穿紧身裤、高跟鞋、凉鞋等不符合运动要求的服装所引起的伤害事故也经常发生。

4.10 天气的影响

寒冷或潮湿的天气,肌肉的活动能力和弹性下降,运动不协调,如做剧烈运动或在器械上练习,易拉伤或跌下器械致伤。

4.11 学生身体或精神状态不佳

5 运动损伤的预防

5.1 思想上要充分重视

体育锻炼中所发生的运动损伤常常是在思想上大意的情况下发生的,有些人认为体育锻炼中的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在体育锻炼中,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加强安全教育,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运动损伤是可以减少的。所以思想上重视,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环节。

5.2 准备活动要充分

在锻炼中,有不少运动损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所造成的。因此,在锻炼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十分必要,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为正式练习做好准备;准备活动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的力量,弹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关节韧带的机能,增强韧带的弹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从而防止肌肉和韧带的损伤。在做准备活动时既要做“一般性”的准备活动,也要做“专门性”的准备活动,只有准备活动充分才能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身体的灵敏反应,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实践证明做好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

5.3 合理组织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并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特点,找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熟练掌握教材的教学步骤及保护与帮助的方法,认真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

5.4 加强保护与帮助

采用正确的保护与帮助方法对于预防运动损伤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对技术动作较为复杂、学生掌握有困难的技术动作,或是器械上练习的项目,要加强保护与帮助。教师不仅自己要掌握各种保护与帮助的要领,还要指导学生学会互相保护与帮助及自我保护的方法。

5.5 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的练习

在运动实践中,以肌肉、关节、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损伤最为常见。因此,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力量及关节柔韧性的练习对于预防运动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6 加强运动场地设备的安全卫生检查

运动场地设备是保证顺利进行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师和场地器材管理人员要经常或定期检查场地设备的安全措施,损坏和不安全的器械要及时修理或更换。上课前教师要认真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检查器械的安装是否牢固、器械布局是否合理。

5.7 加强医务监督

体育教师要加强体育卫生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和运动中加强医务监督,这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项有效措施。

上一篇: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运作模型 下一篇:刍议初中音乐教育的三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