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运作模型

时间:2022-07-17 11:19:33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运作模型

摘要:目前,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莫过于产业集群,同时为了对应产业集群提出的高端技术难题,只有形成学科集群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因此,产业集群和学科集群的协同创新应当定位于高校协同创新的模式。本文在构建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运作模型方面主要从基本原则、体制选择以及动力机制三个维度进行。

关键词:学科集群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运作模型

0 引言

有很多企业彼此之间既独立又相互依赖,既存在专业分工和资源互补现象,又维持着一种长期的、非特定约定的企业关系,如果在某个或某几个强势企业的带领下,将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聚集起来即为产业集群;针对产业集群的需要,将具有不同属性企业学科跨越较大的,形成服务于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发展并形成长期共享平台和机制的学科聚集和聚合即为学科集群。出现学科集群主要是为了顺应产业集群的需求。创新资源和要素经过有效的汇集并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以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的即为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的本质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创新,与原始创新相比不同于其协调合作,更有别于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过程的产品技术要素整合。基于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的高校协同创新的运作模型包括基本原则、体制选择和动力机制等三个维度。

1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的基本原则

良好的外部以及内部环境是做好协同创新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外部环境会受到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影响,而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那只有依靠协作各主体通过共同遵守协议来营造。

1.1 平等原则

在协同创新的关系中,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应当是互相平等的,这也是协同创新中最首要的原则。在协同创新中规定:任何一方都不得利用行政管理、技术以及经济的优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或者向另一方发号施令,更不能签署任何的“霸王条款”,任何一方不履行相应的义务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1.2 经济技术合理原则

做好协同创新工作的基础就是严格遵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此外,还应当重点考虑科技成果水平的先进性和宏观产业经济发展整体的合理性。

1.3 学科建设、产业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原则

通过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活动,除了有效的开发产业产品、技术以及工艺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合作而实现更长远的工作目标,也就是为产业集群以及国家培养科技、教育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

2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体制选择

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迅速提升一个国家、地区和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此外,他还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为了保持各方的积极性并减少合作中的障碍以求达到协同创新的成效,必须建立良好的协同创新体制。

2.1 政府主导、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参与体制

政府在这个体制中,既是创新目标的制定者,更是创新过程的主导者、创新资源的投入者以及创新成果的所有者。为了能够较快提高国家在某一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发展的水平,该体制应当根据国家的目标有效的组织社会的创新资源。政府首先要提出创新决策以及组织协同创新活动,集群的各个参与者推进合作单位,政府最终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定。

2.2 政府引导、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自由合作体制

在这个合作体制中,产业集群是协同创新的主体,产业集群通过组织创新目标、选择学科集群、投入创新物质资源以及创新活动等,最终由学科集群共同参与决策。政府通过税收、金融以及项目经费的支持等,引导集群的各个参与方进行协同创新,通过自主、自愿和自治的原则形成合作体最终形成由合作体共同所有或转归产业集群所有的创新成果。

2.3 政府倡导、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自由合作体制

政府通过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通过宣传来倡导集群各方的协同创新。在此体制中,政府不直接介入集群各方的合作创新活动。在合作创新活动中,产业集群是发起者和组织者,他们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发的形成分散式或集中式合作,他们完全以利益为导向共同决定组织的结构形式,最终的成果一般由合作体成员共有,或由合作建立的新经济实体所有,但是在明确集群利益边界的情况下也可以由企业一方所有。

3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

在众多推动协同创新活动发展的动力因素中,最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科技发展以及政策刺激等。每个合作方都有自己的动力因素,因此,动力因素根据合作主体不同、所在产业以及合作方式不同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3.1 需求拉动力

促进协同创新最首要的动力就是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自身发展的需要。首先,产业集群要想形成一个较好的预期收益,就必须有一个较好的市场需求,因此,较大的市场需求无形成为了创新活动的拉动力。当在提高新产品的需求质量中现有的产业集群技术手段达到不要求时,为了达到提高生产力的最终目标,则集群合作创新需要需求来拉动。

其次,学科集群作为高校的科研力量,在协同创新过程中也获得了很多的经验和益处。为了使得高校有效的融入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有效的将高校的高端知识转化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我们实行了一项重大的战略,那就是实行产学研相结合。这种创新发展模式是创新活动的动力源泉,是实现协调发展、增强自身实力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此外,通过创新发展模式还能有效地突破现有的教育格局,为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捷径。

3.2 成果吸引力

通过协同创新活动,不仅能够开发出替代性或关联性的技术、工艺和产品,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渗透、扩散并融合到其他产业中。因此,原有产业通过协同创新活动不仅改变了产业生产的技术路线,更进一步丰富了原有产业经营的内容和形式,最终改变了产品消费特征而扩展出新市场。而合作开发的成果,除了有效引发企业需求外,还成为促进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

3.3 政府推动力

协同创新活动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第一,适宜发展的合作环境:即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二,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主要包括协同创新组织、协调、引导等;第三,优先立项协同创新的项目。

3.4 利益驱动力

人类进行社会实践的最根本动因就是利益。追求个人利益以及所在单位的集体利益是创新者在实现技术创新过程中最持久的动力。协同创新之所以能够产生持久的利益动力,这是因为,原有产业通过协同创新活动不仅有效地改变了技术路线和技术特征,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生产成本函数。

参考文献:

[1]陈春阳.协同创新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J].中国高校科技,2012(3):12-19.

[2]赵连根,谢秉衡.构建浦东区域性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2(3):105-111.

[3]叶仕满.协同创新: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J].中国高教科技,2012(3):16-19.

作者简介:

朱志红(1979-),女,福建建阳人,东北石油大学讲师,硕士,全国注册会计师,全国注册税务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教育与实务。

上一篇:提升自身素质,努力做合格教师 下一篇:浅谈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