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这棵大树健康地成长

时间:2022-08-30 04:26:07

让作文这棵大树健康地成长

校园的马路上,有两排法国梧桐,因为园丁不恰当地修剪,使得本应光滑美丽的树干充满了丑陋的伤疤。我总觉得,那些树,以它无言的伤痛,给予我某些警戒。

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一天,他问我怎样才能写好作文,我犹豫了一会,指着那两排梧桐树给他看。我说,一个人写作文,就像一棵大树在成长:大树要长得健康挺拔,需要阳光,空气,土壤和水分,需要把根深深地扎下去以便从土壤中汲取养料,同时也需要园丁合理的修剪;那么,对应到写作文上,生活就像那阳光空气雨露和土壤,书中的智慧便是那土壤中的养料,老师的指点就像园丁的修理。

我想起了最近的一次习作训练,我出了下面的作文题目:

亲爱的同学们,你进入高中学习已经有几个月了,你对高中生活有什么发现,什么认识和感受,请你把它写出来,和老师一起分享。你可以记叙人物事件,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只要围绕“高中生活的感触”这个中心话题就可以了。记住,文体不限,但要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最初,我很为自己设计的题目得意,我以为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师生的交流。但结果很出乎我的意料。全班50多名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干巴巴地抱怨高中生活的苦与累,尤其让我失望的是,那些文字功底不错的学生,也没有在这次作文中表现出他们应有的灵性。

于是又想到人们对高考作文的批评。学生作文的千文一面,固然是学生生活视野的局限,但更多的是,恐怕是他们感受生活的心灵紧闭。他们似乎太习惯用一个模式去认识生活了,但我们做老师的就没有责任了吗?尽管我们都知道“我手写我心”的道理,但我们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灵。从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我们就把这样那样的要求交给了他(她),且不管孩子的写作内容如何,只要他(她)先熟悉某种写作的套路。久而久之,孩子们自然地对写作心存畏惧,写出来的也就只剩下没有意义的空话套话。而最让人心痛的是,学生写作文,开始有一种极端功利的趋势,即挖空心思去讨阅卷老师的欢心。他们最关心的,不是怎样表达自己的个性与心灵,而是种种写作的技巧与套路!他们不知道,因为太重视园丁的作用,反而会使树木本身变得更加丑陋,就像校园门口的那两排梧桐。

还记得我刚刚送走的那一届学生,两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没有培养起他们阅读的兴趣,也没有设法培养起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面对高考,我只能教他们写作的技巧。但结果,我变成了那个蹩脚的园丁,他们的作文,变成了让我痛苦的伤疤。

从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被“作文怎么教”这个问题困扰着。直到有一天,我从《报刊文摘》上读到叶至善介绍父亲怎样教授他作文的一个小材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叶老的“不教”中有教,使我想起武侠小说里的一句名言:无招胜有招。

我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作的沃土和感受生活的心灵。比如,在教学鲁迅小说《祝福》后,我拿出一周的课时让他们重读鲁迅的《呐喊》,又带领学生看电影《祝福》,然后才让他们写作文。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我给出的作文范围很宽泛,学生可以写作小说《祝福》的鉴赏,也可以是以《祥林嫂之死》为题的课文改写……在那次作文评阅过程中,我时时为学生充满智慧与发现的作文鼓舞着,实验班有半数以上的同学写出了相当优秀的作文,而另一个普通班也出现了十多篇优秀作文。

也许,有人会说,高考作文,不同于自由的写作,它本身便带着这样那样的限制,如果我们放纵学生,学生反而会手足无措。但我还是相信,健康成长的大树,自会吸引行人的青睐,那些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文,都是扎根于肥沃的土壤、尽情地享受阳光雨露的大树,其背后,还有一个懂得修剪的园丁!

让作文这棵大树健康地成长吧,不要因为我们的误导,让孩子们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留下难看的伤疤!

上一篇:《会计学原理》课程综合化实施刍议 下一篇: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民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