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语精读课程词汇教学法刍议

时间:2022-08-30 04:22:53

高校日语精读课程词汇教学法刍议

摘要:日语精读的教学过程中,词汇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传统的词汇教学往往是通过领读、含义及用法讲解、提问听写等方式进行。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词汇讲解方式依然非常重要,但是往往落过于式化,严重时会影响课堂气氛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从如何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多元文化视角、古汉语词汇、中日音韵学规律等融入到词汇教学中。

关键词:日语词汇 词汇教学 多元文化 中日音韵 古汉语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28-02

作为授课的重要环节之一,词汇的教授成功与否将极大地影响授课效果,也会影响语法与课文的教学。因此,探讨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具有极大意义。本文从多元文化视角、古汉语词汇、中日音韵学的规律出发,探索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1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词汇教学

任何外语的教学都应该尽可能多的在其文化背景下进行。但是,这方面的做的往往并不是很理想。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新编日语》主要以上海为背景,北京大学的《综合日语》主要以北京为背景。总而言之,在国内数量众多的基础日语教材中,多数的教材是以编写地为主要背景的。如此一来,学生在使用教材时,能看到距离自己很近的人名、地名等,非常有助于理解。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这种编写标准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对日本文化的介绍。

因此,在教授一些文化性强或中日差异较大的词汇时,应适当地穿插相应的日本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同时,也能加强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比如,在讲授“ずかしい”时,可以穿插讲解日本的“耻文化”;讲解“笑う”时,穿插讲解日本人的“笑”。这样的讲解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了解日本的独特文化,同时也可以减少今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

此外,中日文化在很多方面具有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寒暄语部分。中日的寒暄语都有暧昧性,因此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寒暄语时,并不觉得陌生。但是,为了加深印象,可以再插入第三种文化样态进行比较。比如将英语中的寒暄与日语的寒暄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反差极大的结论。而这种反差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单词记忆更加深刻。比如,在讲解“ぜひびに来てください”时,中文和日文都是作为简单的寒暄客气而已,听者不会当真,但是欧美人会信以为真。所以,运用翻译的方式进行讲解,翻译成中文时可以译成“有空常来玩儿”。翻译成英语时就不可以直接按照词面的意思翻译了,应该翻译成“See you”、“Goodbye”等。

再比如,在讲授日语授受关系动词时也可以借助相应英语词汇进行说明。日语中的授受关系动词与中文、英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讲解的时候非常有难度。用日文或中文直接解释往往会越讲越乱。这时,利用英语表达无暧昧性这一原则进行讲解,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あげる sb. give sth. to sb.

くれる sb. give sth. to me.

もらう sb. get sth. from sb.

这样讲解的好处,不仅使学生较清晰的理解三个授受关系动词的含义,而且也能从日语和英语的助词比较中理解物品的送出者是谁,物品的接收者接是谁。这种分析方式主要是从日本语言文化和欧美语言文化的差异的视点出发的。另外,在讲解助词(介词)乃至副词、形容词时,也可以从此角度出发,对日语与英语在此方面的使用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同样也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2 古汉语的知识的有效利用

日语中的汉字词汇大致可以分为音读和训读两种,音读部分有的只是借助汉字的发音,如“留守”等。但是大部分的音读词汇在借助汉语的发音的同时还借鉴了该汉字的含义。如“茶”、“湿”、“意志”、“局”等。这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所记忆起来非常容易。但是有些词汇古代汉语中经常使用,流传到日本后在现在日语中仍在使用,但现代汉语中却不使用了,这些词汇将给学习带来很大的难度。另外一类就是借用了汉字含义但还按日语原有发音的训读词汇,这一类词汇与音读词汇一样,大部分的汉字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用法,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古汉语中的用例重新唤起该词汇的汉语含义,使学生对该词汇的印象有了双重性。即学习了日语也重温了古汉语,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下面列举几例进行说明。

2.1妻子

日语中的“妻子”是指“妻子及儿女”,而现代汉语中的“妻子”专指妻子,不包括子女。但是古汉语中有很多用例是指“妻子及儿女”。

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 (《史纪》项王本纪第七)

十年春正月,攻谭,破之,斩谭,诛其妻子,冀州平。

(《三国志》魏书一 武帝 曹操 纪第一)

2.2和

日语中的“和”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身体不适,一个是情感的不融洽。但是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这个词汇。所以,学生对该词的第一印象就是将该他它认定为纯日语词汇。其实则不然。古代汉语中有大量的用例具有第一个含义,即身体不适应。

主公玉体违和,未可轻动。且待平愈,出兵未迟。

(《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

以皇太后违和,头晕作,步履艰难。 (《清史稿》卷八) 2.3国

日本著名的歌曲《北国之春》在中国亦家喻户晓。但对北国中的‘国’的理解未必都正确。在现代汉语中,“国”字的含义为“国家”。但在日语中除了有“国家”的含义之外,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故乡’,而这在古汉语中也是常见的用法之一。

故国三千里,深二十年。 (祜 《何满子》)

2.4名刺

名刺即名片,在古代汉语中经常出现这个词,日语中至今还保留了这个词汇,但到了现代汉语中,‘名刺’被‘名片’所代替。

正德初,曲事刘瑾,得幸于帝。性狡,善射,拓左右弓。帝喜,赐国姓,为义子,传升锦衣千户。瑾败,以计免,历指挥使,掌南镇抚司。累迁左都督,掌锦衣卫事,典诏狱,言无不听,其名刺自称皇庶子。

(《明史》卷三百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

3 利用中日音韵关系解析词汇读音的秘密

利用中日音韵关系对汉字词汇的读音秘密进行解析虽不适宜在本科阶段进行,但是将其中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直接应用于词汇教学,对学生理解单词将有极大的帮助。

有些汉字往往出现两种或以上读音,所以学生在记忆或使用过程中经常弄错。而造成读音不同的因素就在于日本汉字的读音有吴音、汉音、唐宋音、惯用音之分。

吴音的基础方言是我国江南地区(江浙一带)的方言,公元5-6世纪,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江南地区在古代被称为吴国,所以这一带的语言被称为吴音。晚唐诗人杜牧的名诗《江南春》中,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句。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南朝时我国佛教的兴盛。而当时传入到日本吴音也主要用于佛教诵经,所以现在的佛教用语还多为吴音。比如,牛(ごずめず)、求道(くどう)、礼(らいはい)、供(くよう)、生(せっしょう)等。

至隋唐时期,日本与我国的官方交往增多,数量众多的遣隋使、遣唐使将隋唐的中原音引进到了日本。而且日本官方强行推行汉音,尤其在学习十三经时,要求使用当时唐朝的官方语言进行朗读学习。所以儒家词汇大多数为汉音。如仁(じんあい)、道(どうとく)、礼(れいぎ)等。

唐宋音是指宋元以来形成的近古音,唐宋音的“唐”不是指唐朝,而是一个地理概念,指代中国。但是唐宋音在日语中所占比例较小,在《常用汉字表》(1981年)中仅有16例,占0.7%。唐宋音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是入声字的减少。吴音、汉音中的入声字变为汉音或消失。如“石灰”的发音由“せきはい”变为“しっくい”;“知客”的发音由“ちきゃく”变为“しか”。其次,由于日本室町时代与宋代的禅宗有广泛的联系,所以,一些禅宗词汇为唐宋音。如行脚(あんぎゃ)。最后,宋元明清时期传入到日本的一些生活用品上及生活用语也发唐宋音。如扇子(せんす)、(ふうりん)、椅子(いす)、茶(きっさ)等。

另外,有些同学经常遇到疑惑,比如说“マジャン”、“ピタン”等词汇,明明是引进中文词汇,为什么用片假名表示,而不用汉字。这一类词汇在学术上被成为现代音,是指近百年来传到日本去的词汇读音,这些词汇在日语中可以按外来语来看待。这一类词汇主要是麻将用语、料理名称、蔬菜名称、烟酒品牌、人名地名等。

除了上述四种情况外,日语的汉字词汇还有一种惯用音,即日本在学习汉字词汇过程中读错了的音,但是因为久而久之就成了通用语音。这一部分无法总结规律,故此这里不做详细说明。但是这一部分词汇数量要比唐宋音词汇数量多12倍,在《常用汉字表》中有192种之多,所以在授课时应当注意。

4 结论

词汇的学习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词组、句子、文章的学习。因此,日语词汇教学方式对整体教学效果的影响巨大。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如何提高词汇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是值得高校日语教师思考与研究的。本文从多元文化视角、古汉语知识、中日音韵规律等角度出发,为日语词汇教学加入新的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生兴趣,还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对有兴趣从事相关研究的学生亦有一定的启蒙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平.陈小芬.新编日语修订本1-4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彭广陆.守屋三千代.综合日语1-4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成春有.日语汉字音读研究[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4]顾永清.中日双语比较互译教程[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5]佐藤喜代洽.字と日本[M].京:明治院,1987.

[6]佐藤喜代洽.近代日本と字[M].京:明治院,1988.

[7]候.音音のの研究[M].京:勉出版株式会社,2006.

[8]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7.

[9]王力.古汉语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0]森健二.日本と字[M].京:明治院,2005.

作者简介: 王连旺(1983-),男,河北衡水人,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方向:中日语言文化。

上一篇:巧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下一篇:依托沙地 勇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