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下腰痛5要素

时间:2022-08-30 12:56:33

腰痛是指后背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的放射痛。

以腰骶关节为中心的解剖段,狭义的指第四腰椎到第一骶椎这一范围;广义的应包括第二腰椎及双侧骶髂关节。简单地说,就是从肋骨下缘到臀部这一范围内的疼痛都属于下腰痛,很多人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腿疼。其实,下腰痛是一种症状或一种综合征,而不是疾病的名称。这种综合征十分常见,本病发病率很高, 60%~80%的成人有患病史。下腰痛的特点是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以及临床表现多样等,所以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判断一下您患的是哪一类下腰痛

下腰痛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下面介绍一种容易理解的分类法,共分为三大类:

1.特异性下腰痛:是由肿瘤、感染、骨折等具体的病理变化引起的下腰痛。

2.非特异性下腰痛:引起疼痛的原因不清,无特异性病理变化。

3.根性下腰痛:有坐骨神经症状,多由椎间盘突出引起。

出现下腰痛时不要忘了进行鉴别诊断

1.特异性下腰痛的诊断主要通过病理切片、生化实验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等寻找实质的病理表现,确定病因,对症治疗。此类型在下腰痛中所占比例较小。

2.非特异性下腰痛和根性下腰痛引起的脊柱疾病,是下腰痛的最常见凶手。下面主要针对这两类下腰痛的表现、预防等问题,进行简要介绍。这两类下腰痛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三种问题,疼痛是它们的共同表现,但每种问题的疼痛性质各不相同,可据此进行初步诊断。

腰椎退变、慢性腰肌劳损表现为酸痛,久坐或久站后易出现,例如坐在沙发上看两集电视剧就会感觉腰部僵硬不适。因此常表现出晨僵、活动后缓解等特征,此种疼痛不易受腹压影响,定位比较模糊,因此要注意与妇科、泌尿系统及腹腔疾病引起的腰痛相鉴别。

椎间盘突出患者多会出现放射痛、间歇痛。椎间盘突出属于椎管内病变,多表现为运动痛,腹压增高(咳嗽、打喷嚏)可以诱发,放射痛(多为臀部、腰骶以及大腿外侧)的节段性定位较明确(即通过放射痛的位置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的节段,例如腰4~5椎间盘突出可引起小腿外侧疼痛)。

椎管狭窄患者腰过伸时多出现疼痛加重,并容易有间歇性跛行,站立和行走的时候躯体常会前屈。老年人因椎体边缘锐化增生和退行性脊柱前移,导致椎管狭窄比年轻人更多见,所以65岁以上且有间歇性跛行的患者,应首先考虑退行性椎管狭窄的可能性。

要想远离下腰痛日常生活就要注意以下5个要素

1.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立姿。

坐:挺胸,收下颌,收腹,双腿分开与肩同宽。

立:双目平视前方,头微昂,含胸拔背,收小腹,双臂下垂。

从生物力学角度看,这样的姿态可保证脊柱处于正常的生理曲度,椎体受力均匀,肌肉与韧带也都会处于正常的牵张状态。

2.长时间维持单一时,要定时改变姿势和动作方式,或做简短的运动。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很简单,也许是起身去冲杯茶,或者站起来伸个懒腰,看看窗外的景色,每个人都力所能及,何乐而不为呢。注意:保持同一姿势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

3.搬运重物时应做到:屈膝蹲下拿取重物,靠腿支撑站起,这个动作可参考举重运动员抓举动作,千万不要弯腰站起。在搬运过程中重物应尽量贴近躯干。因为,当人弯腰或转腰时,椎体处在不稳定的位置,韧带和肌肉也为了保护它就会被牵拉得很紧,就像拉开的橡皮筋,这时来一次猛然的用力,很容易造成伤害。

4.运动有利于保持肌肉的弹性和力量。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并且在运动前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应以伸展性活动为主。相当于告知肌肉即将就要活动了,请它们做好准备,这样可以使运动事半功倍(适当的热身运动可以提高人体肌肉等软组织的应激性,减少运动损伤)。

5.尽量避免腰背部受风、寒、湿或外伤。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要注意保暖,比如夏天睡觉时空调温度不要调得过低,雨季时要注意被褥与衣物的干燥;二可适时佩戴腰围,尤其是搬运重物或远途步行时。当然,前面几点做好了自然就会避免受伤。

上一篇:滥用维生素E有害健康 下一篇:治疗糖尿病需“量体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