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成绩的动态评价研究

时间:2022-08-30 12:22:43

高校体育课成绩的动态评价研究

【摘要】根据"纲要"精神,本文就高校体育课成绩的动态评价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当设计一种切合实际的、现实的、动态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成绩评价:措施与方法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来,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随着"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的不断深入,使体育课程的价值理念和体育教学目标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而随之相伴的体育锻炼效果的评价和体育课成绩的评定也将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课成绩,是目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上体育课的在校大学生。

1.2 研究方法:(1)采用资料分析方法。2005年国家五部委(教育部、体育总局、民委、卫生部、科技部)共同组织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和1975年推行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简称75标准)、2002年试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02标准)2007年9月开始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07标准)。(2)观察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

2.1.1 体能素质下降

无论是同1975年相比还是同2002年相比,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素质等都呈下降趋势。以下是国家分别于1975年、2002年、2007年推行、试行、实施的大学生50米(速度)、1000米和800米(耐力)、立定跳远(弹跳或爆发力)三项体育测试的评分标准对照:

可见1975年到2007年的32年当中,三个项目的测试标准出优秀标准略有提高外,及格标准几乎都是下降的。

2.1.2 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随着几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入学时的身体素质发展很不平衡,运动技能方面的水平更是差异太大。对此,老师们都有共识。

高中尤其是高三阶段,体育课受到冲击很大,为了应付高考,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体育课,更不用说课外锻炼。

2.2 对体育课的认识不明确

2.2.1 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因关系到能否毕业,大部分学生只考虑及格,少部分体能、技能较好的学生考虑的是冲击奖学金,而很少有学生说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等。

2.2.2 上体育课的目的不纯。根据新《纲要》精神,全国各高等学校已开始实行体育课选项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学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改革,给学校体育带来了极大的活力。但这同时也给了太多的选择余地,如:体育选项选室内课程的多,选室外的课程的少(怕天寒、日晒、风吹、雨淋);选容易学的项目的多,选难度较大一点的项目的少;选给分多、要求不高的教师的课的人多,选要求严格的教师的课的人少等等。

2.3 对体育课成绩缺乏应有的评价

2.3.1 评价方法简单或说不全面。现在对体育课成绩的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基本上是只看结果,即以期末的体育考核成绩为最终的评价。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忽视了主体的活动过程,即个性化发展过程。

3.3.2 没有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主要还是工作性评价,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还是总结性判断,弱化了体育评价的导向意义和作用。它不分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统一的考核标准,只关注最终的考核结果,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情况,使评价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同时,这种片面的评价结果还常常用来做为检查和衡量教师工作质量和体育课程教学水平的依据。

3 对策和建议

3.1 明确体育课程评价的目的,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对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促进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掌握学生入学时的健康状况、素质状况和发展趋势,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水平,帮助学生竖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

3.2 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纲要》精神,不仅要关注预定的体育课程考核结果,更要注重体育课程的实际效应。体现"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课程评价就应关注每个学生独立个体在体育课程中的发展和提高水平,关注体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3.3 重视个体间的差异性。由于个体差异性,因此,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应该是突出发展性的综合评价。所以在评价学生体育课程成绩时,在考虑学生个体起点因素(即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积极参与,努力态度,进步幅度和提高程度。

3.4 体育课程评价的操作

(1)基本素质摸底测试。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为了解学生入学时身体素质状况,也为制定基本的考核目标(或标准)底线,进行摸底测试。主要为800米或1000米(属耐力类)、50米或100米(属速度类)、立定跳远(属弹跳类)。成绩记录在案供后期参考。

(2)运动技能摸底测试。因现在高校中普遍施行体育课选项教学,为了解学生对所选项目的运动技能,也为专项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制定基本的考核标准,进行基本技术的摸底测试。以足球项目为例,主要包括踢球(脚法)、接球、运球等。

(3)公布考核内容。体育课程不同与其他课程,考核内容无需保密。学生一开学就可以围绕着考核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课内课外进行练习。考核内容包括素质和专项技术两大类。

(4)公布考核标准。素质类的考核标准完全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来执行(全部量化),这对《标准》的执行也是一个促进。专项技术类考核标准根据摸底测验和上一年级的考核标准参照制定(尽可能量化)。

(5)期末考核。上半学期按正常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练习,下半学期开始按公布的考核内容进行预测,一般为1-2次。然后是复测,复测实际上是进入了考核阶段,就象某些体育竞赛项目的预赛、复赛一样。无论是预测、复测成绩都记录在案并有效力。未达标的继续再测,已达标的因状态不佳、成绩不理想也准许再测。体育课的重复考核,给了较大的自由度和空间,减轻了对考试的恐惧和压力,增大了对体育课的投入和参与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为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

(6)期末成绩的最终评定。我校体育课期末成绩按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综合成绩三项来上报,上报成绩时。除了关注体适能(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运动技术、运动能力)的同时,同样应重视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意识,包括出勤率,积极投入和努力态度。因此,在评定体育课成绩时,必须纳入学生在原基础上的发展、进步、提高的因素。

总之,应根据新的《纲要》的精神,我们应该转变对传统的体育课程成绩评价的观念,设计一种切合实际的、现实的、动态的评价体系。

上一篇:浅谈信用证结算的风险及防范 下一篇:科学构建网络环境,促进学生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