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新生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30 09:44:44

高职新生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摘要: 高职新生与高校本科学生有一定的差异,他们大多高考失利,同时又对自身现状不满意、不甘心,且多数人有通过专转本或者自学考试继续深造,获得本科文凭的愿望。如何引导他们适应现实、正确进行学业规划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新生现状适应现实生活

一、高职新生现状

通过对高职新生情况的了解,我们发现他们大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过半数的学生家庭比较贫困。

我校开学初就进行了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并确定了贫困生名单,建立了贫困生档案库。据统计多数学生来自苏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每个班级都有过半数的学生家庭存在种种经济问题,很多学生的学费都是依靠助学贷款解决的。这些学生不仅要完成学习上的任务,还要寻求勤工助学途径或者校外兼职解决生活费的问题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2.多数学生心理上不甘心。

由于我校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进入我校的学生高考分数距离本科院校分数线相差很少,很多学生是由于高考失利进入高职院校的,因此他们存在不甘心心理,希望通过专转本或者自学考试继续深造获得本科学历,弥补自己的遗憾。

3.缺乏自信心。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考选拔中暂时处于弱势地位,大多数学生所承担的社会环境压力大,内心矛盾冲突严重,在一般人眼里,高等职业院校是第四批的院校,是学生与家长无奈之下才选择的学校,是一些后进生就读的低层次的高等院校,而且毕业文凭上将刻上“高职”的烙印,感觉上低人一等。一些新生自认为各方面比人家差一些,他们心理问题突出,自卑而缺乏自信。他们一方面要面对高考“失利”的压力,另一方面要面对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首次离开父母后生活上的自理,以及学习目标上的自我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都存在许多困惑和迷惘。

4.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欠缺,缺乏吃苦精神。

大多学生在入学初都有取得好成绩的愿望,希望自己在三年的时间里有所收获,但是在学习上还是缺乏主动性,很多同学还只是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课余时间不知道如何安排,感觉空余时间太多,自习时间做完作业后无事可做,玩手机、睡觉、聊天等。即使有些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但也是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和该怎样学。有些学生对于一天中课程安排稍微多一些时就感到吃不消,缺乏吃苦精神。

5.对所学专业及其前景缺乏认识。

刚进校,绝大多数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了解,而且有些学生是通过调剂到该专业的,他们对所学的专业可能不十分感兴趣。因此,加强新生专业思想教育关系到学生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将来的目标选择等一系列问题。

二、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现实生活

1.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帮助学生渡过迷惘期,树立信心,是高职新生教育的重点。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情感的投入,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交朋友,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用极大的耐心满腔热情地积极引导他们并给他们创造表现能力的机会,使他们能更多的体验成功的快乐。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时,自信和勇气就会油然而生,从而找回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未来的自信。对于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我们可通过勤工助学、助学金资助等方式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同时指导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加强学习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制定学习目标。

很多学生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茫然无知,人生目标不清晰,学习动力不足。因此,我们应帮助他们正确确立学习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比如短期目标中争取各门功课取得多少分,进入班级前几名等,长期目标中有三年中要获得多少专业技能证书、自学考试、专转本等。

3.适时进行专业教育。

开设相关咨询服务或建立新生学长制,提供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的机会,解决新生在学习上的困惑。进行科学的专业教育,向学生介绍专业现状,使学生深刻认识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市场前景,而且通过介绍专业课程价值及其与职业的关系、专业课程学习与职业资格考证的关系、专业知识与职业知识准备、专业知识拓展与职业群构建专业知识拓展与未来职业转换、专业人才社会定位与现状等方面的关系,使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懂得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并进行专业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督促他们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引导,更好地使学生形成专业或职业认知,较早地开展职业准备,使学生有全面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

4.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经常在班会中介绍优秀学生和成功人士的学习及成长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针对多数学生有升本的愿望但是自制力又比较差,晚自习结束后很多学生会选择上网,回宿舍聊天等现象,本着只有严格的制度加上严格的管理才能出成绩的原则,我们对班级学生进行了严格的管理,要求所有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晚自习时间基础上延长一个小时的自习时间,强制学生学习。入学以来这段时间很多同学已经习惯这项要求,晚自习时间过后继续留在教室学习,效果较好。

5.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从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观念出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为背景,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基层的就业环境是比较艰苦的,这就要求学生有适应基层工作需要、乐于吃苦的思想准备,具备“吃苦”意识和“吃苦”精神。很多高职新生都希望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科学历,这就要求他们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要耐得住寂寞,减少很多娱乐的时间,肯吃苦。

参考文献:

[1]李宝霞,黄岩,高慧.对“90后”高职生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9,(16).

[2]王强.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8,(06).

上一篇:推进中医药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良性发展策略探... 下一篇:小议多媒体课件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适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