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养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受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8-30 08:32:38

机构养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受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为了在老龄化加速的社会背景下,探讨机构养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特点,其与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以及与人口学变量的关系,以此来寻找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路径。

方法:从南通市阳光老年公寓入住老年人中随机分层抽取420人,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420份,收回率100%。经过筛查,有效问卷400份,有效率95.24%。其中女性212人(60.85±9.007),男性188人(63.36±9.231)。通过问卷进行调研,数据全部录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6.0软件,所得数据用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具有正相关关系,随着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增强,主观幸福感也在增强。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各维度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采用stepwise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南通市阳光老年公寓受调查者主观幸福感与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和社会支持各维度回归分析给出了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各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结果,家庭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结论:以南通市为例的机构养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具有关联性,并且受到部分人口学变量的影响。此外,主观幸福感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也具有关联性,并且也受到部分人口学变量的影响。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南通;机构养老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67-03

前言

本文研究通过对南通阳光老年公寓400位老年的问卷调查,重点研究了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两个方面的关系及其受人口学变量的影响。

1 文献综述

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学术语,专指测试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被试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功能。

综合目前国内外对社会支持的定义是社会支持是个体对外界支持的感知,本文对老年人取得社会支持的定义为其从社会中得到的精神、物质的帮助。

家庭亲密度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家庭适应性是指家庭系统为应付外在环境压力或婚姻、家庭的发展需要而改变其权利结构、角色分配或家庭规则的能力。

2 调查对象人口学基本变量

2.1研究对象

从南通市阳光老年公寓1000多位60-99岁的入住老年人中随机分层抽取420人,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420份,收回率100%。经过筛查,有效问卷400份,有效率95.24%。其中女性212人(60.85±9.007),男性188人(63.36±9.231),具体分布情况见表##。

被试对象排除标准:1.告知研究目的不愿意参与者;2.语言沟通有困难者;3.身体有严重疾病无法接受调查者;4.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或者老年痴呆者。

2.2被试人口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3.研究一:机构养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

参考已有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人口学变量和心理变量两个维度对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进行研究。

3.1调查工具

3.1.1自编一般人口学变量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婚姻、健康、经济收入、子女数量、医保、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居住结构十个方面。

3.1.2主观幸福感量表

本文所采用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包括幸福感指数量表、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三个部分。

3.1.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该量表是肖水源于1986年设计,并于1990年修订完成。

以上量表经过施测显示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2研究程序

所有主试由各养护区域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担任,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辅助配合。事前接受过统一的施测量表指导培训,统一指导语、统一填表方法,拥有比较好的一致性。调查员以统一的指导用语进入房间单独调查,面对面交谈,问卷过程中无暗示、偏向的方式逐条阅读给被试对象,不能理解的进行解释,在理解后由调查人员填写问卷,告知被式问卷一律匿名,成果仅限于学术研究。

3.3统计方法

数据全部录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4结果与分析

南通市阳光老年公寓被试对象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从数据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人口变量分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经济收入、教育背景与主观幸福感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1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

南通市阳光老年公寓受调查者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用(x±s)表示,具体见表4.4.1,主观幸福感的得分平均数是对得分情况进行的客观描述,没有对照组不能做出幸福感高或低的结论。数据是正态分布。

3.4.2性别、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变量关系

3.4.3教育程度、职业背景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变量关系

3.4.4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变量关系

3.4.5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变量关系

3.4.6家庭关系(婚姻、子女、居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变量关系

3.4.7医保情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变量关系

3.4.8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3.4.9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3.5讨论与结论

3.5.1人口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围绕家庭关系的婚姻、子女和居住结构情况对被试对象的幸福度、社会支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是否丧偶、子女数量及关爱程度、原先家庭的中居住结构是影响老年人幸福度和社会支持的最主要的因素和关键纽带。

南通市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整体幸福感较高(62.03±9.187)。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各维度也具有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社会支持增加,主观幸福感增强。以社会支持各维度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采用stepwise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除客观支持外,其他各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均有预测作用,支持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作用较大。

4.研究:机构养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分析

4.1调查工具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为自评量表,主要评价亲密度和适应性两方面的家庭功能

4.2研究程序

所有主试由各养护区域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担任,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辅助配合。事前接受过统一的施测量表指导培训,统一指导语、统一填表方法,拥有比较好的一致性。调查员以统一的指导用语进入房间单独调查,面对面交谈,问卷过程中无暗示、偏向的方式逐条阅读给被试对象,不能理解的进行解释,在理解后由调查人员填写问卷,告知被式问卷一律匿名,成果仅限于学术研究。

4.3统计方法

数据全部录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6.0软件,所得数据用x±s表示,组问数据比较用t检验,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4.4结果与分析

4.4.1主观幸福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各维度得分

4.4.2主观幸福感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4.4.3主观幸福感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各维度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采用stepwise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4.4.9(南通市阳光老年公寓受调查者主观幸福感与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和社会支持各维度回归分析)给出了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各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结果,家庭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4.5讨论与结论

研究显示,本次施测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度,且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具有相关性,随着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增强,主观幸福感也在增强。

机构养老老年人对生活满意程度越高,其主观幸福感越高,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越好,老人的自觉幸福度越高。主观幸福感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具有正相关关系,随着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增强,主观幸福感也在增强。

上一篇:浅谈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临床治疗 下一篇:简析结肠癌患者的诊疗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