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08-30 08:07:30

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摘要: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应试教育、教师与家长的功利思想以及芜杂的阅读环境使得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令人堪忧。只有更新教师与家长的阅读观念和培养学生专注与独立思考的阅读习惯等,才能从根本改善。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外阅读;对策

Abstract: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exam-oriented education, teachers and parents utility thought of miscellaneous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the students reading situation is concerned. Only new teachers and parents reading concepts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focus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the reading habits, etc, can from the basic improvement.

Key words: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课外阅读所存在的现状

1.1缺乏对课外阅读意义的认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阅读”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阅读就是指读好语文书。只要钻透那薄薄的一本语文书,认真上好那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做对那无数的练习题,那就算是高枕无忧了。有着这样错误的认识,他们自然对课外阅读是不屑一顾,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1.2缺乏阅读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在“考试猛于虎”的今天,学生的时间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几乎没有一丝儿的闲暇空余:早上至下午都是坐在课堂里上课,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则是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双休日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班在等着他们。学生不是超人,海绵里的水再挤也是有限的。在这样情况下,试问他们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轻松地“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呢?

1.3缺乏读物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关系着他们文化积累和心灵成长的大问题,但总有一些家长和教师以“影响功课和考试”为借口,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有意无意的限制着孩子们阅读的自由。面对考试,面对家长所担心的未来竞争,孩子们没有自由选择阅读的权力,极具功利性的“课内阅读”正败坏着孩子们的阅读胃口,消耗着他们的阅读热情。

1.4缺乏阅读的检测与评价

“书海无涯,舟楫安在?”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什么东西最应该被重视和保护起来?那就是兴趣!而孩子的兴趣又主要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评价。但是目前语文教学的评价中,恰恰就是缺乏对孩子课外阅读情况的评价机制。一学期终结仅有的一张试卷上,基本上都是语文书上的内容,教辅书上的题型,有多少是检查和评价课外阅读的情况的了?单一的试卷测评方式仅仅对学生一学期的语文知识和素养进行评定。这种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的动态发展,严重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 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成因分析

2.1应试教育侵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教育体制导致学校教学模式的僵化,学校唯有跟在应试教育的大旗后亦步亦趋,素质教育只能成为一个点缀性的口号。为了应付中考、高考的压力,为了提高升学率、优秀率,学校将学生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从晨读到早读,从上课到晚自修。不仅如此,课外还布置了各种作业、练习题,足可铺天盖地。学生整天忙着应付这些作业,即使偶有闲暇,书兴大发,但来自学校、家庭的压力,也使得他们不敢逆流而动。繁重的学习压力致使学生“一心只读考试书”,对于课外书籍,避之唯恐不及,又怎么愿意去主动接触呢?

2.2教师和家长的落后观念剥夺了学生课外阅

读的权利在教师和家长的落后、短视的功利教育观念的双重压榨下,学生几乎丧失了自由的课外阅读的权利。“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备受老师推崇的一句话,但是这“书”似乎仅局限于教材。不少老师一看到学生在看课外书,二话不说就把它没收了。原因在于,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课外书“喧宾夺主”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与其费精力费时间读课外书,不如多做些习题实惠。殊不知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学生的权利,也摧残了他们的精神成长。

除此之外,学生还深受家长功利思想的影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植根于许多家长的心田,尤其是农村的家长。他们认为,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才是唯一出路。因此,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目标是极其明确的,那就是――读好书,上大学,上名牌大学。为此,家长不惜一切为其铺路,请家教,选购大量的辅导书,而挡在这前面的“障碍”自是毫不手软地铲除,课外读物之类的书籍便是其中一种。

2.3阅读环境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

多元芜杂的阅读环境削弱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思想得不到深化。在资讯发达的今天,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媒体侵占着我们的视野,充斥着我们的听觉,让人随心所欲地了解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信息。相比之下,文本阅读显得十分枯燥单调,没有动态的图像,也没有动感的声乐。于是,很多学生就会把从繁重的学业中好不容易挤出来的一点时间,全部投放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和网络活动当中,甚至于整天沉迷于无益的肥皂剧和游戏中。这是我们不愿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文本阅读以简朴的文字形式给人丰富的感受,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章的韵味和作者的意图;合上书,可以在脑海中想象文中的情景,主人翁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鲜活得就仿若立在眼前。然而,电视、网络等多媒体却给人以直接的视觉享受与冲击,观众只顾着追逐屏幕上的身影,却遗弃了自己心中构建的理想形象。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能力便下降,阅读能力便退化,独立思考能力也渐失,最后变得人云亦云,毫无主见,恐怕亦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3.做好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对策

3.1引导教师和家长更新阅读观念

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学校要解除不合理的教学评价压力,真正做到思想上的大解放,让教师各施其法,各显神通,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课堂教学,要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力求转变学生及家长“死读书、读死书”的思想,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以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语文老师为中心,向周围发出观念更新的射线。例如,老师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在言谈间有目的地灌输课外阅读重要性的思想,建议其不仅不要反对孩子进行课外阅读,还应大力支持与“资”持。唯有教师和家长的观念得以更新,学生的课外阅读之路才能少一些障碍,多一些平坦,才能通向更远。

3.2进行合理的阅读指导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首先,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方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等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根据阅读内容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其次,指导学生注意知识的积累,如摘抄优美句段、剪裁名言警句,鼓励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写读后感、读后评、心得体会等。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3.3推荐有益的课外读物

学生因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推荐书籍、选取阅读材料,应着眼于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尽可能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对小学生可以从容易引起阅读兴趣的儿童文学、童话、寓言入手,对初中生可以推荐内容丰富、知名度高的《读者》《名人传记》等刊物。针对个性,分别介绍不同的书籍,逐渐把品位高、写法有特色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推荐给学生,如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著作。

3.4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为了更好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学习,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经常开展一些讲故事、朗诵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学生们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每人都有一种收获感,从而更能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3.5追求有效的阅读评价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积累了多少词语,理解了多少句子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例如,笔者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课之后,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水浒传》,了解水浒故事情节和水浒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在班上举行一次水浒故事会,让学生来讲水浒人物的故事。对学生们在故事会上的积极笔者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的深化,从而能强化课外阅读的效果。

总结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真正取得实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就必须抓好阅读这一环节,而课外阅读又是其中的关键要素,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面的配合,否则语文素质教育只是一纸空谈

参考文献

[1]张晓培;重视课外阅读 促进学生发展[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2]陈锦凤;让学生“富”起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3]韩小蕙;用高效阅读改变人生[N];光明日报;2010年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几种想法 下一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