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语言变体与运用的得体性探析

时间:2022-08-30 07:52:17

初中英语语言变体与运用的得体性探析

学习英语同学习汉语一样,都是为了运用。有的中国人虽然学习了本民族语言,掌握了本民族语言的使用规则,但说话往往不受人欢迎,原因是说话不恰当、不得体,于是被人称为“不会说话的人”。学习英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由于是学习其他民族语言,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有些人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单词、短语、语法知识,并能读会写了,但不能恰当、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因为掌握了一定英语知识和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能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一定的基础,但能不能恰当、得体地运用英语,还要看运用者会不会使用英语语言变体(variety)。如果对英语语言变体没有掌握或掌握得不好,照样达不到恰当、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任何一种人类语言,都有各种变体,英语当然也不例外。汉语中所说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也是这个意思。所谓变体,是指在某种语言交际场合,某些人之间在某个区域所使用的某种特定的语言形式,如口语、书面语、方言等。英语语言的变体可以依此标准分门别类,如按不同的学科领域划分出科技体英语、法律体英语、文学体英语、公文体英语等;又如按不同的语言交际场合而区别正式和非正式英语变体。各类语言变体的文体特征各异,不言而喻,科技体与法律体英语大相径庭;在政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所使用的文体与亲朋挚友之间茶余饭后海阔天空的文体差异显而易见。不同的交际场合,应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适当”“得体”两个词至关重要。要满足语言交际的需要,其衡量标准并非言语的华丽、文体的高雅、词汇的丰富,关键是“适当”“得体”。文体的选择应视具体的交际需要而定,如科技文章须严谨、简练、准确,而熟人之间的日常会话则随便、文句松散、不拘一格。在语言交际中,如文体运用欠妥,不但达不到预期的交际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此类笑话,屡见不鲜,尤其源自那些英语作为非母语的使用者。如,有一位学者参加一次为外籍专家饯行的茶话会,会场气氛轻松和谐,师生交谈异常随便,如同“侃大山”。这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起立发言,开场白以“Ladies and gentlemen”(女士们、先生们),顿时场上爆出一阵哄笑声。需要指出一点的是,这位学生词正腔圆,一本正经,严肃认真,并非幽默诙谐而有意为会场平添一分“乐趣”。他使用的正式文体与场上的气氛格格不入,因而显得不恰当、不得体,只能引来一阵哄笑声,其中不乏嘲笑声。

下面再举一个常被人引用的故事:一个年轻的姑娘刚上大学,放假回家,教她祖母吮鸡蛋,说道:

“Take an egg and make a perforation in the base and a corresponding one in the apex.Then apply the lips to the aperture ,and by forcibly inhaling the breath the shell is entirely discharged of its contents.”(“取出鸡蛋一只,在其底部穿凿一孔,并在其顶端相应再凿一孔。然后,将唇部置于孔径处,借助强有力的吸气,使蛋壳内部容纳物全部排空。”)

祖母听了,只好摇头,叹道:“When I was a girl they made a hole in each end and sucked。”(“我小时候,人们只在鸡蛋的两头儿一边儿打一个眼儿,用嘴去吸。”)

从以上例句不难看出,语言使用恰当、得体十分重要。Hymes在论述交际能力时提出了四种能力:能辨别和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能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能判断哪些语言形式可接受、能根据语言形式的特征评估运用语言的风格。语言使用恰当得体,是指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对什么人该说什么话。这一点在外语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例如,有些青年教师业务水平不错,然而他们的课堂用语,学生反映听不懂。我们并不怀疑他们所讲的英语的正确性,不过他们忽略了应针对学生的特点而使用适当的语言变体。要达到交际目的,首先应将信息传递给受话者,而不在于所使用的语言多么“elegant”。语言知识的掌握较易,而语言的活用则难。这一点,在英语教学领域辛勤耕耘的园丁们肯定会深有体会。有一位英国文豪留下一句名言:“The right word in the right place.”(在适当的位置选用适当的词。)这句话现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写作秘诀。此言与我们正在谈论的得体性并无二致。可是,这一点在传统教学法中尤其是应试教育中则往往被忽略。

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的正确性,即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语言的实际应用。似乎语言规则掌握之后,语言运用则不在话下。而交际法则认为两者不能等同,应特别强调语言使用的恰当性和得体性。这一观点在外语教学界广为接受,在此不再赘述。

(江苏省新沂市高流初级中学)

上一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下一篇:思维导图在九年级化学问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