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篇 第三方理财快速发家……可能太快了!

时间:2022-08-30 06:47:30

病历篇 第三方理财快速发家……可能太快了!

财富群体膨胀 助推第三方理财起飞

截至2012年末,中国财富市场总值为16.5万亿美元,已位居全球第三,并以2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按个人财富大余10万美元计算,中国财富人口已达1746万。瑞信研究院报告预测中国财富总值到2016年将达39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在1968年至1990年的22年间所达到的水平,将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列全球第二。

随着成功企业家、专业人士及投资者的财富不断增加,2012年,中国百万富翁数目突破百万大关,而坐拥逾5000万美元财富的超高净值人士超过5000名,仅次于美国。中国庞大的新晋富豪群体热切寻找着财富的投资出口,而诸如存款、股票等传统投资渠道或因收益率过低,或因不确定性风险过大而被他们“抛弃”,而基于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黄金及未上市股权等基础资产的金融产品,由于相关内容较为复杂,则需要专业的投资分析和金融服务。于是,为高净值客户服务的第三方理财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第三方理财因此迅速发芽、成长并壮大起来,可谓“其兴也勃焉”。

步子太快,第三方理财埋下摔跤隐患

祸福相依,理财市场进入亚健康状态,也具有其必然性,好比火车开得太快难免脱轨一样。2010年11月10日,诺亚财富在纽交所成功上市,市值近10亿美元。这个造富神话让很多人开始注意到第三方理财市场,银行、信托、证券公司,都骤然掀起理财热潮。

从2010年底到2011年初,大批理财机构争相涌现。短短一年多里,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均出现了成百上千家“第三方理财”机构。据成都行业人士估计,仅成都地区挂第三方理财牌子的公司大概就有百余家。“这仅仅是浮出水面的。如果算上在水下“潜伏”的那些公司,数量将更多。”成都南方私募张经理告诉本刊记者。省内二三线城市同样被这股“第三方”热潮所覆盖,大街小巷理财招牌比比皆是。

而在此之前,真正在市场中摸爬滚打过、有“历史”沉淀的理财机构不过诺亚、展恒等寥寥两三家。大多数理财机构才刚刚呱呱坠地,不要说销售牌照,即便是产品、理财顾问等“基础设施”也还在建设当中。急剧膨胀,必然伴随“营养不良”。一个短时间内极速扩张的市场,其繁荣背后的问题不言而喻。究竟应不应该主导产品设计,“金融精品店”如何建立,是否要向客户收费,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第三方理财机构就如刚刚冲出起跑线的跨栏运动员,比拼的不仅仅是速度,谁能更完美地跨过面前的一道道“坎儿”,才能顺利冲刺,笑傲江湖。

年龄不大,问题不少

病人姓名:第三方理财

第三方理财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它们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却能够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

病人年龄:9岁

2004年以后,随着牛市到来,不少人开始注意到理财。比较有名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诺亚”和“展恒”便于此时成立。到了2008年,市场行情下行,股市、黄金都剧烈震荡,许多人在股市里血本无归,进而意识到需要依靠专业的机构去投资理财。如此,第三方理财市场才一步一步孕育成长起来。

病人特点:怀揣财富梦想,朝气蓬勃,但专业经验尚浅,激进浮躁。

健康状态:亚健康。

上一篇:投资国外房产,看起来很美 下一篇:重庆人王天平:蓉渝合作,我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