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时间:2022-08-29 06:16:2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情感教学,就是指师生双方在遵循认知因素发展规律的同时,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化学教师应将情感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之中,做到情感与认知相结合。那么,怎样做到使情感教育寓于中学化学教学之中呢?

一、巧用教学语言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教学语言是一种传递知识信息的交际性语言,具有情感性。教学语言应做到规范准确,清新流畅,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诙谐幽默,蕴含哲理。富有情感的语言可使教学内容化做一股清泉,浸润学生的心田,犹如一把钥匙,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

首先,教师要通过语言,把自己对化学专业的热爱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从教师的语言中体会到教师的情感。

如:在讲授“材料”时,列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然后用很自豪的语气告诉他们,这些都和化学有关系,顺势问他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用充满感情的语句感染学生,能激发学生探索大千世界奥妙的欲望,提高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

其次,语言的表达要形象。形象的语言,便于学生领悟、记忆。如:在演示金属钠和水反应的实验时,可先归纳“浮”、“熔”、“游”、“红”四个形象的动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然后再将四个字化为四个问题:1.金属为何浮在水面上?2.钠为何熔化成小球?3.小球为何不停游动?4.滴有酚酞试剂的水溶液为何变红?由此启发学生在观察现象时同步思维。情感上的同频共振形成了教学上的相互呼应,师生共处积极状态,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讲授内容要贴近生活。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应尽量将宏观物质或现象与微观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化学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既亲切又神秘。

如: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可告诉学生:人们生活在充满化学知识的奇妙世界之中,像五彩缤纷的节日烟火,耀眼夺目的宝石首饰……无一不和化学知识有关。更让学生吃惊的是:人体中竟然也存在许多化学物质,如脂肪、蛋白质、葡萄糖、氯化钠……学生哗然,感到化学是多么的亲切,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二、巧妙运用情感教学的手段

1.表情手段

教态是一种非语言的教学手段,亲切的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可以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的“一顾一盼”、“一笑一颦”应是庄重而不矫饰,亲切而不冷淡,温柔而不威严,谦和而不傲慢。在这种和睦、融洽的气氛中,学生自然会轻松愉快,思维之门会为之大开,感知效应会为之大增。师生互尊,情感共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隐喻方法

隐喻方法就是把化学教材中的知识通过恰当的比喻、拟人、引申等手段引起学生的联想,使知识富有感彩。

又如:对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石灰水泛白的变化过程,可以通过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一诗引起学生的联想:“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的第一句说明石灰石产在山里,呈岩石状;第二句说明石灰石需在石灰窑中经煅烧,才能生成熟石灰;第三句说明石灰在水中生成熟石灰的同时,变成了粉末状;第四句既说明石灰水遇水会泛白,又说明民族英雄于谦的高风亮节。全诗从化学教学的角度去看,说明了“石灰”的产地、状态、生产过程、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在学完《石灰吟》后,要求学生完成CaCO■CaOCa(OH)■CaCO■的各步反应方程式,既富有诗意,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道德情操的教育。

3.暗示方法

暗示方法是指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情感对理性、无意识对有意识的调节作用,尽量调节和挖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利用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轻松愉快、不知不觉地学到化学知识。实施暗示的方法,关键在于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对老师信服。这样,教师才能“不知不觉”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总之,交融师生情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巧妙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寓情感教育于中学化学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上一篇:在生活中学化学是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