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探析

时间:2022-08-29 05:21:02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探析

摘要: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对新媒体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及应对挑战的措施展开较为详尽的论述。研究并且提出一系列更为有效的创新策略,以适应新媒体环境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构建更为和谐的高校文化环境。

关键词:新媒体;机遇;挑战;教育途径

以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并且渗透于高校校园生活中,其在改变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机遇方面看,新媒体信息海量、资源共享、交互快递、形象生动等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设了新载体、新平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效利用新媒体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新媒体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如对立意识形态的同台竞技、高尚与媚俗的道德考验、虚拟与现实的混杂交错等。因而,对新媒体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审视与研究,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命题,也是一项肩负时代使命的命题。

一、新媒体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机遇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作为当代越来越流行的沟通工具,有着丰富的表现模式,通过视觉、听觉、感官的各种刺激,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平台来传播有关德育方面的信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路径。

1、新媒体丰富了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座谈、讨论、谈心、社会实践等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人际沟通条件的限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显示其独特优势。网络交流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无时间和空间限制,QQ等即时通信工具同时还具有高指向性(既可“点对点”又可“点对群”交流)和高私密性的特点。微博、人人既可“1对N”式地广播,又可“1对1”地私聊,还可以共同兴趣或同一群体为特征组成“微群”、公共主页。以往辅导员常常需要多次重复回答不同的同学提出的相同问题,而通过微博等方式,则可以通过回答一个同学的问题让有同样问题的所有同学看到,工作效率大为提高。通过新媒体大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媒体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教育,极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这种新媒体的环境可以说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即时性、效率性的提高,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方面。

2、新媒体有助于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和交流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学生真实的思想情况。在网络虚拟环境中,人是以“符号”、“代码”的形式存在,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特征被屏蔽了,有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一方面,辅导员可以通过微博、人人网等及时了解所管辖学生的关注热点、态度、观念和近期的行为取向,了解学生在不与辅导员面对面的情况下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当学生在思想上出现困惑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匿名提问、留言等形式,将信息反馈给辅导员;新媒体的即时性,使辅导员能及时发现和解答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在第一时间内作出信息反馈并帮助学生摆脱困惑、走出误区,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另外,辅导员通过对学生参与度较高的人人网、QQ、微信等的关注,可以了解掌握全社会大学生群体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找出具体的对策,提升对其所管辖学生思想与行为动态的预见性。

3、新媒体环境开阔了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视野

新媒体扩展了当今社会信息的传播,拓宽了广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国际化视野,有利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横向国际比较,吸取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为新时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赋予了科学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等新的内涵。

4、新媒体加强了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双方的信任度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边性和平等性加强了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双方的信任度。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一直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质量的关键。由于人的思想隐蔽性的客观存在,大学生一般不愿意向老师讲真话和说实情,这是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情感阻碍。新媒体的出现,缩小了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减少了心里防范,消除了大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教育者能够通过新媒体及时的了解受教育者最真实的想法,对于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组织讨论,会收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可比拟的效果。

二、新媒体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呈多样化态势发展,其数字化、多媒体、交互性和实时性的优势占领了人们获取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也正是由于新媒体的这些传播特点,迅速地在我国高校校园中蔓延开来,渗透校园的各个角落,成为当代大学生掌握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之相应的是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所受到的诸多挑战。

1、高校辅导员有效引导学生思想与行为的难度加大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政治、道德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由于互联网的整体无组织状态及其时空无限制性,网络文化相对于其他社会文化更容易由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而表现出全球性和多样性,因而大学生的网络第三课堂完全没有“育人为本”的自觉。新媒体具有全时传播、全域传播、全民传播、全互动传播、去中心化传播、去议程设置传播等特征,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和文化利用新媒体的途径大肆传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得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影响大学生个人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导致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混乱、价值主体自由化、价值导向多元化等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难度,辅导员能否因势利导,有效掌握与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形成了直接的考验。

2、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越来越多的“80后”辅导员毕业于不同的专业,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他们往往凭借做学生干部时的经验或是借鉴自己的辅导员的工作方法来开展工作,在面对需要正确做出价值判断的事件时,比如在讨论很多社会热点问题时,不少辅导员难于把握。在新媒体迅猛发展和日益复杂的舆论环境下,如何在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中有效引导和整合社会舆论,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牢牢把握社会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是新媒体时代给广大辅导员带来的全新挑战。高校辅导员要正确应对新媒体给自身工作带来的挑战,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如何,对新媒体信息的了解掌握程度如何,对新媒体传播的价值取向了解以及疏导水平如何,对网络上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水平如何,不仅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备素养,同时也是考量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的重要标准。

三、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面对新的媒体环境和新的教育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借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不断创新和拓展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利用新的教育载体探索多样化有效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开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1、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的生产传播机制是一种“大众”到“小众”的传播模式,信息的选择与利用实现了个体自由化和自主化。在新的环境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理论“灌输”而形成的教师主体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实现教育角色的转换,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与要求,帮助大学生学会认识和分析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积极鉴别纷繁复杂的信息,引导大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树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自我教育和掌握学习的观念,使师生互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同时互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与学生协同学习的模式,并构筑起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2、构筑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依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氛围和优势,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走“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战线和战略,把新媒体的教育功能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系统中,不断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多渠道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价值影响的相互协调,形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信息回路和资源整合,更好地营造健康向上、活泼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媒体的直观化、形象化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尤其要以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为重点,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抓住召开党代会、“两会”和发生国内外重大事件等契机,将形势政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教育的全过程。

3、提高辅导员自身的媒介素养,适应时展

面对网络文化的新形势、新挑战,辅导员不能固有原有的经验和模式,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积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首先,辅导员要不断的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网络应用技能,要善于将新兴的网络技术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服务工作结合起来,成为网络技术应用的先锋队。其次,辅导员还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对网络教育、网络心理学、网络法律法规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学校应该将新媒体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范畴,通过组织新媒体知识讲座和开设选修课,普及新媒体知识,将新媒体应用渗透到有关课程教学中。同时,强化学生的媒体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的新媒体观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媒体规范与道德,合理使用新媒体资源。

4、科学建立网络舆情的汇集、处理机制。高校网络舆情是高校民意的晴雨表,是大学生思想动向的风向标。“高校网友的重要特征是年轻化和高学历化,网络舆情也因此表现出政治参与兴趣高、维权意愿强烈、立场激烈等特点。”因此,首先,要立足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内涵需求,不断丰富网络舆情产品内涵,要建立“紧急舆情立即报送、重大舆情半小时内报送、突发舆情一小时内报送”等机制,使紧急突发的网络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传送和反映。其次,要构建健全的各级舆情报送、备案、会商机制。通过对网络舆情展开全面、系统和连贯地处理,对网络舆情的进一步发展做出针对性地研判,从而为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赢得宝贵的时间,将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总而言之,网络为高校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由化、多样化与全面化创造了条件,这有助于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有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信息化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应当正确把握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努力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丁荣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探究[J].高校讲坛,2011(5).

[2]蒋远喜,赵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应对机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9).

[3]邵霞.浅谈多元化思潮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报业,2011(8).

[4]邱杰.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5]郝颖.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J]. 教育论坛,2011(308).

[6]来卓,徐玉明.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析[J].黑河学刊,2011(7).

[7]方铭,贺景辉.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1(6).

上一篇:司法公正的制度伦理研究 下一篇:教学优化措施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