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创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时间:2022-08-29 04:36:23

怎样创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专心致志的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任何事情,如果你对它产生兴趣,那么你一定会拿出十分的热情和精力去做。这就需要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造愉悦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这种乐趣产生的兴趣不会因为某一次的学习活动结束而消失,它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创造愉悦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关键是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实现快乐教学。如果学生对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去,去感受、体验和表现数学中丰富的内涵。

一、巧设导语,导中求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比和比例知识时,一上课就问学生:“你们爱看公安人员破案的电影吗?公安人员在破案时,为什么总要先找罪犯的脚印呢?知道罪犯脚印的长短,为什么就能计算出罪犯的身高和体重呢?”通过一系列问题之后,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的谜底,就大大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然后老师转身板书7;1开始了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使其产生了学习的直接动力。又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并不是以“统计”二字开始的,而是以一个问题,一个看似很平常的问题开始的。“同学们,你们爱看什么比赛啊?”,这是一个很平常而又亲切的问题,但它却是一个有关统计的问题,因为它有数字的计算,有程度,有描述,有现象。用这样一个平常的问题来作为一次新课的开始真的是既生动又贴切。接着,我以夹玻璃弹子的游戏开始对统计的展开,但在此时也没有对学生说这是统计,这节课学的是统计。这只是一个小游戏,课在游戏中进行着,知识在游戏中延伸着,求知欲、探索欲、愉悦的心情全寄予游戏之中,全含于这个简简单单的引导。游戏的结束才是真正的上课,游戏的结束才是真正的开始,游戏的结束才是情绪的完全调动,游戏的结束才是真正的工作。这样可以吸引他们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愉快的进入学习中。

二、精心设问,问中求乐

提问不能盲目,要有的放矢,必须苦心研究,精心设计。有这样一句名言:“要想得到聪明的答案,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的问题有价值,能让学生感兴趣,可以有效的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问题的设计、提出,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不仅仅要紧扣教学目标,而且还要抓住学生的心里,才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提问应尽量避免随意性,应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做到设疑、激疑,使课堂气氛跌宕起伏,已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的目的。例:讲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后,如果要提问这两个概念,直接设问,就会显得呆板,活跃不了上课的气氛,也不能反映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两个概念,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提问方式,即凡是“学号”(给每个学生编号)为质数的学生请举手,再请凡是“学号”为合数的同学请举手,“学号”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得同学请举手,学生就会感到新奇,并能从学生的行动中,看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质数、合数的概念,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乐趣。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老师掌握了教材的内容之后,备课的主要问题,就是备问题,设计出好的问题,进行恰当的提问,才能调节课堂气氛,使教学不成为灌输,而成为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对学生的回答,不宜多否定,要多表扬,多鼓励,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乐趣。在教学中应注意因材施教,给各类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注意层次和梯度,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不同的收获,都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渐渐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有了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新课标提出在精心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创设认知矛盾,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连接点及内在的逻辑规律,在关键处巧妙设疑,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探求新知、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和兴趣。在学生渴望获得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下,启发学生商不变规律,把新问题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使矛盾得到解决。

三、优化练习,练中求乐

概念要通过练习理解,知识要通过练习巩固,技能要通过练习形成,因此练习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去在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现在我们应当着重考虑的是如何优化课堂练习,使学生乐意练,喜欢练,在浓厚的兴趣中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这样就要提倡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并且提倡练在课堂,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优化练习,一是要设计练习层次,二是要讲究练习方式,练习层次要有坡度,既由简单到复杂,由常规到变式,由基本到综合,以其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且要不断提高教学要求,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四、巧妙结尾,收中求乐

结束设计得好,能产生画龙点睛,巩固知识,启迪智慧的效果。因此一节课决不能草率随意结尾,应当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延续学生学习后的快乐,使学生愿上、想上、乐上数学课。例如:在讲因数、倍数的概念后,到下课时,就可提前几分钟先让一个“学号”(学生的编号)为30的同学站到门口,然后请凡是“学号”为30的因数的同学先走出教室(可以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并让“30”号同学自己判断先走出去的是否都是自己的因数。再请“学号”为7的同学站到门口,然后请凡是7的倍数的同学先走出教室等。这样的结尾设计,把本节课学过的知识巩固,本节课应用,同时也增强和延续了学生学习知识后的快乐。

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是数学教师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有效途径。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起更多追求成功的欲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不同,造成了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还有拉大的趋势。学习的成功对不同的学生来说是相对的,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只要通过努力比以前有进步,就是成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课堂,使课堂变成学生的精神乐园。

上一篇:试论如何在小学蒙语文阅读教学中挖掘美育 下一篇:我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