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如何管束药品

时间:2022-08-29 02:30:55

国外如何管束药品

据保守推算,我国每年药品浪费超过100亿元!日前,药品浪费问题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主席在两会上强调:整个社会要形成节约风气。在现有医疗资源还不丰富的情况下,药品更要节约。节药行动得到代表委员们的纷纷响应。人们呼吁药厂尽快推出小包装药或药品拆零销售,从源头上遏止药品浪费。本刊记者通过梳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遏制药品浪费上的做法,进而对我们国家的药品管理做个调查和了解。

美国

相对于我国医疗系统简单升级来说,国外则主要考虑在医保支付体制上下功夫。美国的医疗制度和法律就彻底切断了医生和药厂之间的利益渠道,又有严格的法律,保险公司和药剂师的把关,医生开药多少和他的收入没有任何关系。比如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当部分的医药费用是由保险公司买单的。保险公司会严格审核医生的处方是否过度。一经发现,保险公司会拒付医药费。并警告医生的这种行为,严重的医生会被剔除该保险公司的许可医生名单。这样,该医生就不会接到该保险公司覆盖下的患者了,找他看病的人就会越来越少,这样就遏制了医生会多开药品。

新加坡

在新加坡看病,从医生那里开到的药是一粒一粒的,而非一盒一盒的。尤其是抗生素类的消炎药,医生通常开出来的都是每天2粒,吃5天,共10粒;红色小药丸每天2粒,吃3天,共6粒。两种药多一粒都没有,也就不会浪费。在新加坡,社区的私人诊所相当普遍,这些私人诊所为生存计,本有足够的赚钱动力,却是不多开药,检查也是能不做就不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诊所间的竞争激烈,要赢得病人认可,长久生存,靠的是质量和口碑,一时蒙了病人,久而久之,害的终究还是自己。并且新加坡的居住地区诊所非常多,看病非常方便,根本不用自己在家里囤药。

日本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也存在大处方、滥用药现象。当时,日本还有一个专门的词形容这种现象,意思是“人泡在药里”。后来,日本实行医药分家,一般医院和个人诊所都不再设药房。实行全民医疗保险,日本医疗团体和保险部门共同制定了单病种费用支付限额。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医生如果过度检查、大处方,医保不予支付,最后吃亏的还是医院。在日本,药局其实是以卖化妆品、日化用品和营养品为主的超市。非处方药放在货架上自由选购,而处方药则必须由药剂师接单配药。日本药局的密度很高,一条商业街上就有好几家,非常便捷,一般日本家庭也就没必要囤积药品。

德国

德国政府对医生过度开药管控严格,比如政府给一名儿科医生的预算是每个儿童每季度用药不得超过25欧元。虽然也有很多家长央求医生多开点药,但医生估摸还有富余,就不给开新的。特别是抗生素,不仅是因为病情需要,而且有的很贵,如果给一个儿童开了,那就意味着有几个孩子这个季度就开不了药了。

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不通过医生擅自给孩子吃处方药是很严重的违法行为,而且医生开的药只够治疗这次疾病所需,一般是一个疗程的药量,吃完以后绝大多数情况下疾病就会好了,如果还没有好,需要再去看医生,医生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重新开具处方。处方药一旦开封,不管吃完没有都必须扔掉,所以家庭一般不保存处方药。本刊记者的一位同事在澳大利亚时,一次带儿子看病,医生说就是一般感冒,回家用温水给孩子洗澡,物理降温。可他的太太非常着急,一再坚持医生开处方,结果医生开出的处方上写着ice cream(冰淇淋)。

健康身体从正确用药开始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所以,药品是全世界公认管理最严格的商品之一。但是,我国药品浪费的问题却层出不穷,从药品开发、生产、销售到使用以及整个医疗机构对药品流通缺乏管控,还有人们的一些用药习惯,造成了严重的药品浪费。因此,积极探索如何对药品市场进行有效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药品浪费除了和中国人“喜储存”的传统习惯有关外, 中国人总是想准备一些东西,比如保存安宫牛黄丸等,但是对药物的有效期、使用期却不是太清楚,所以在家庭合理用药方面要加大宣传,告诉患者,一些急救药品,比如,如果是冠心病患者就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但对于大部分慢性病患者来说,保存很多药物是没有用的,的确是浪费。还有“买药不太方便也是原因之一”,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去大医院看一次病的确不容易,排队,挂号,然后跟医生聊个几分钟,好不容易看上一次,多储备些药也在情理之中。在此专家建议人们定期检查一下自己的存药,比如一年期、半年期的药品,及时做一个处理。其实,药品的确是需要常备的,常备肯定有一个过期和期限的问题,在这个事情上需要采取措施。患者要自己准备一些小的药箱无可厚非,但不能打造成百宝囊。比如年纪大的心脏病人可以备一些速效救心丸,但如果从来没有关节疼,你备一大包治关节疼的药有用吗?多数家庭都会备个小药箱,装些感冒药、肠胃药、消炎药、外伤药,以备不时之需。可就是这小药箱,却隐藏着不小的浪费——很多吃了一半的药过期作废,还有的药甚至还没打开包装就直接扔了。来自国家药监部门的统计,我国平均每个家庭存有过期药品达215粒,每年产生的过期药品更是多达上百万吨。而且对于家中的过期药,很多人们选择直接扔到小区垃圾桶。但这样随意丢弃过期药品,一方面会给不法分子制售假药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药品分解后将挥发有毒气体、滋生细菌,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被一些宠物或孩子接触到,也会带来安全隐患。

本刊建议,家中备的药不要太多量,顶多一个星期。如果出差,就备上三天。而且要经常检查你的药箱,不要让它过期了,不仅失效还有副作用。在不断调整小药箱的时候,也就逐渐知道,自己究竟需要哪些药了。比如,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很多领导的屋子里会看到有各种很高级的书,有的他们也没空看,于是,我们就做了一个收集箱,让他们自己主动捐献出来,我们汇总后,捐献给边远地区或者贫困地区的小学校、图书馆。不仅控制了浪费,也做了善事。在控制药品浪费方面也是同样道理。如果有这样一个机构,可以承担这样的角色,联合相关组织来理顺药品供需之间的关系,会很大程度上减少医药的浪费。

外国人为什么能不囤药,就是药店随处可见,所以我们国家如果能加大药店的普及度,比如每个大社区都应该有很成规模的药店。目前社区医院用药品种太少特别是夜间门诊尤其严重,很多患者不得不舍近求远为了买些常用药跑到三甲医院,应该保证医院的药在这些药店里大部分都有。就好比家门口就有个菜市场,可能也就不需要一次买一大堆菜了。

此外,在培养患者用药习惯方面,药品包装也很重要。“药品拆零销量和大包装在使用方面都很重要,”很多疾病,比如感冒发烧,医生开一两天的药很正常,但对于慢性疾病患者就建议卖大包装药品,拆零增加成本、工时,反而是一种浪费,而且拆零后药品还存在安全问题。如果能建立一套合理的药品包装规范,就像在超市买东西,如果我们出差就应买小瓶的洗发水,如果家庭用就买大瓶的,给患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而在我们国家,医生过度开药、患者主动“索药”,这两种情况造成的药品浪费很常见。

委员们也建议:要从体制上下手,让基本医疗系统实现共享,这样,既可对医生开药实现监督、限制,对于患者来说,一个病人拿医保卡去找不同医院,医生也可快速了解患者信息,避免重复开药。

并且建议建立对疾病的诊疗规范,很多患者觉得药越多越好,特别是患慢性病的。比如动脉硬化患者,不光吃西药降脂的,还吃软化血管的,另外还可能又吃很多中药成分接近的药品,这种情况下反而会加重病情。

在关注药品浪费的同时,本刊建议人们还是要把注意力放在调整生活方式上。不能认为有药才有健康,而放弃了饮食、健身和改变生活方式的办法。其实,花钱是买不了健康的,认识了好大夫,买了药,你就能把健康买回来吗?因此,还是要调整生活方式,不要去熬夜,不要酒肉穿肠过。

上一篇:儿童食品添加剂多 等 下一篇:肿瘤治疗,别拒绝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