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品添加剂多 等

时间:2022-09-07 12:20:38

儿童食品添加剂多 等

儿童食品添加剂多

国内首家专注儿童环保教育的非营利机构“iearth-爱地球”近日了《中国9城市儿童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调查报告》。问卷调查于2012年6月至7月在北京、上海、西安、沈阳等9个城市的39所小学开展。调查数据显示,7%的儿童每天食用方便面,8%的儿童每天食用果冻,9%的儿童每天食用薯片,11%的儿童每天食用火腿肠;每天食用蜜饯和奶茶的儿童比例为10%,食用口香糖和饼干的儿童比例为15%,夏天每天食用冰淇淋的儿童更是高达26%;34%的被调查儿童偶尔或经常因吃零食而出现身体不适。

报告称,被调查儿童食用的食品含添加剂频率普遍偏高,可能会存在潜在风险;大量不允许应用于婴幼儿食品中的添加剂,仍广泛出现在低龄儿童常食用的食品中;在欧美国家被禁用的食品添加剂在我国仍广泛食用,如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等。9种儿童常食用的零食潜在危害多,包括方便面、火腿肠、蜜饯、果冻、冰淇淋、饼干、口香糖、薯片、奶茶等。以火腿肠为例,被调查的火腿肠样品中亚硝酸盐的使用率高达85.71%,而长期大量摄入亚硝酸盐,会与人体中胺类物质反应生成致癌物亚硝胺。

报告指出,到目前为止,iearth还没有搜集到关于多种食品添加剂混合使用的安全性证据或研究成果。不同的添加剂之间是否会发生新的毒害物质并无明确答案。

(卫文供稿)

肥胖与阴沟杆菌有直接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ISME Journal上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他们发现一种叫“阴沟肠杆菌”的肠道条件致病菌,是造成人类肥胖的直接元凶之一。这也是国际上首次证明肠道细菌与肥胖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赵立平教授介绍,阴沟肠杆菌可以产生内毒素,让本来吃高脂饲料而不肥胖的无菌小鼠发展成严重的肥胖症,同时能引起小鼠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也可以关闭消耗脂肪需要的基因,激活合成脂肪的基因。在实验中,阴沟肠杆菌在无菌小鼠体内引起了严重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这为肠道菌群参与人体肥胖和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慢性病的肠源性学说”提供了最直接的实验证据。

科研人员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阴沟肠杆菌在一个体重达175公斤的肥胖患者肠道里过度生长,占到总菌量的1/3之多。经过用一种特殊设计的营养配方干预以后,这种病菌数量很快下降到检测不出来的水平,而患者的体重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下降了51.4公斤,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症状也恢复正常。为了进一步验证,研究组将这种细菌分离接种到无菌小鼠体内,结果造成了小鼠的严重肥胖和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胰岛素抵抗,从而证明了这种细菌是导致该病人肥胖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赵立平教授说,阴沟肠杆菌只是“致胖细菌”的一个典型代表,沿着这个方向深入下去,可以阐明肠道菌群如何与饮食互相作用,引起肥胖和糖尿病的机制,并有望发展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预防和治疗肥胖、糖尿病的新方法。

(卫文供稿)

不服老才能长寿

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健康学院副教授贝卡·莱维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老年人认为自己比其他同龄人身手敏捷、有活力,而不是老朽或不中用,那么他就更容易从疾病中康复,从而获得长寿。

莱维副教授召集了70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长达11年的跟踪调查。调查期间,有近600名老人患病(病程至少一个月),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吃饭等。研究人员记录这些老年人当想到“老年人”这个词时,脑中会联想到的词汇,并给他们打分。1分代表消极(如老朽、不中用等),5分代表最乐观(如身手敏捷、活跃等)。统计结果表明,态度积极的老人患病后更容易从病痛中恢复,其中最乐观的老人从病痛中恢复的可能性较态度消极者高40%。

莱维副教授认为,积极乐观的态度能缓解老人的心理压力,降低了老年人患严重疾病和导致死亡的几率。纽约市蒙蒂菲奥里医疗中心老年精神病学部门主任加里·肯尼迪博士对此项研究表示,老年人对待老化的态度变得积极,不服老的精神使他们勇于面对各种难题,更易获得健康长寿。

(李福章供稿)

早起的人感觉更幸福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最新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习惯于早起的人,比爱熬夜、睡懒觉的人幸福感更强。

研究人员选取两组志愿者,一组由435名17~38岁的中青年人组成,另一组由297名年龄在59~79岁的中老年人组成。两组人分别填写了一份关于他们情绪状态、自觉身体健康程度和一天中最偏爱时段等问题的问卷。统计结果表明,习惯于早起的人在情绪状态上更积极,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觉得自己更健康,大多数人表示自己很幸福。相反,习惯于晚睡晚起的“夜猫子”对生活的满意度较差,幸福感较低。

研究人员认为,“夜猫子”因为其人体生物钟与社会生活习惯不吻合,容易引发疾病和心理不适应,因而降低了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能够更好地提升你的幸福感。

(李福章供稿)

女性每周快步走3小时可防中风

西班牙穆尔西亚地区卫生局的研究人员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与每周快步走不到3小时或从不运动的女性相比,那些每周至少快步走3小时的女性,患中风的几率较低。

研究人员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近33 000人进行了问卷式调查,了解他们从事的体育活动,并按照性别、运动类别和每周运动时间,对参加者进行了分类。在为期长达12年的跟踪研究期间,共有442人患了中风。

研究结果显示,经常快步走的女性患中风的几率,要比不运动的女性低43%。那些每周快步走210分钟以上的女性,患中风的风险不仅比不爱运动的女性要低,还要低于那些骑脚踏车,或进行其他强度较高,但时间较短的健身运动的女性。不过,男性受访者不论从事什么运动,或是否经常运动,都不影响他们患中风的几率。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向大众提示,定期进行适度的休闲活动有益于身体健康。中风通常是因为动脉血栓或脑血管破裂引起的,过去已经有研究发现,运动与患中风的几率减少有关。如果女性每周运动达210分钟以上,就有助于降低患中风的几率。

世界卫生组织与美国疾病与预防中心建议,每个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约2.5小时)像快步走这样的适量运动,才能起到维持健康的作用。

(曹淑芬编译)

经常刷牙不易患老年痴呆症

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老年医学会》期刊上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经常刷牙、保持牙齿和牙龈健康的人,老年时患痴呆症的风险较低。

研究人员在1992年至2010年间,对加州一处退休社区的5 468名居民进行了长达18年跟踪研究,他们大多是白人,教育良好,比较富有。调查期间,研究人员根据访谈、医疗记录和死亡报告确定,共有1 145人患上了痴呆症。其中在78名调查初期不按时刷牙的女性中,21人在2010年时已经痴呆,相当于3.7人发生一例;而按时刷牙女性中,相当于4.5人发生一例。男性中,1/6不按时刷牙者患上痴呆,比按时刷牙的人患痴呆的风险增加了22%。每天刷牙不到一次的人,患痴呆症的可能性高达65%。

研究人员称,不仅精神状况能预示人们的口腔健康习惯,口腔卫生习惯也可能会影响人们是否患上痴呆症。

此前已有研究发现,老年痴呆症患者是牙周病细菌进入大脑,引起了炎症和大脑损害。此外,牙周病相关细菌引发的炎症,与多种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都有关联。

(曹淑芬编译)

上一篇:引吭长啸有益健康 下一篇:国外如何管束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