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激励教学

时间:2022-08-29 02:17:26

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激励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努力学习数学。这里笔者认为: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开展激励教学。通过激励学生,从而使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取得进步,以此发现自己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去争取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当然在激励中也要反思教与学存在的问题。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这门学科却是不少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中学教学逐渐由小学阶段的单纯计算过程过渡到逻辑推理,由图形的初步认识过渡到较为复杂的图形变换,由对数的简单认识过渡到对代数的深刻理解。因此如何让学生保持始终如一的学习兴趣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新课题。任何学习都是由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数学书不仅是给教师用的,更是用于学生。叶圣陶也曾经说过,“课本必须善读”。阅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刚进初一的学生,身上带有很多小学生的习性,根据年龄特征课堂小竞赛与作业评比时常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无论是讲新课还是章节复习,我经常用分组竞赛的形式,即把知识要点出成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由学生分小组回答,练习也由学生小组完成后派代表上讲台板书,按解答最多又正确的学生小组分别记为10分、8分、6分,由科代表记录每个月评比一次,积分最多的小组为“优胜”小组。班会课时公布表扬。这种方法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高涨,经过多年实践,效果确实不错。

初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在学习上也开始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成绩稳定,有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一部分学生成绩开始下滑,随着学习的深入,已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因此,如何控制学生“两极分化”,一直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难题。在日常教学中,我觉得不能一成不变地像对待初一学生那样,采用一定的“物质”奖励了,学生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激励与支持。于是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大量补充与课堂内容的数学常识,如勾股定理的小故事,圆周率“π”的小典故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上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对章节知识自己归纳、小结,不完善之处,教师加以补充、修改。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对于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的必做题,只要学生完成的好,都能给予充分的肯定,评定档次就应该得“优”,面对选做题,我采取了做题稍加提示,批改之后加强分析,讲评之后重新再做的方法,既给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平台,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了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是记忆方法,如一次函数的“特征”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当b≠0时,这条直线必须经过三个象限,学生经常记混淆,结合图像告诉学生,当k>0时,直线必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正半轴上,当b

到了初三,数学进入综合运用初一、初二所学知识,会进行严格数学推理阶段,学生感觉课业负担加重,例如对“圆”和“二次函数”的学习,难度较大于前面所学,不懂不会之处就想放弃,我认为学生这时最需要教师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课堂效率,精选综合性强的例题,精讲学生不易看懂的地方,精练学生容易出错之处。科学地改错,要求学生用红笔把错误改在作业本旁边,分析错误原因,查找不懂之处的心得,复习时重点查阅这些红色区域。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仅学会了应用,而且还学会了反省,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会查漏补缺,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无论是应试教育的昨天还是新课改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都应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帮助学生审视和反省自我,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所得,帮助学生营造和创建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随时调整激励机制,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传道”,更要“新感”。有位伟人说过,不会反思的民族,是一个永远不会进步的民族。而我认为一个不会反思的学生,是一个永远不会胜利的学生,教会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或是教会学生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试想一个能认识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的人,他的人生之路还会有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阻挡得了他呢?试想一个情绪低落的教师何以激励学生满怀信心地学习,一个不会自我调整反思的教师,何以鼓舞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

古人云:“变则思过”,反思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必须了解自己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关心他们的学习;我们必须理解自己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帮助他们的学习;我们必须研究自己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指导他们的学习;我们必须明确自己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激励他们的学习。

上一篇:关于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读、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