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探索

时间:2022-08-29 02:11:19

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探索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具有信息化、数字化、碎片化等特点,将其应用于教学中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校教学改革进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高校教学对微课的应用仍处于探索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流程设计。

关键词:微课;高校教学;常规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186-02

微课堂(Microlecture),简称微课,一种新型课堂教学视频模式,是在时间上相对于常规课的一种微型课堂,内容包括单一知识点或对突破某个教学难点的讲授,也可以包括教学反思,巩固测试以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一系列的系统。通常,微课用于本专业学生的课程预习,考前复习和自主学习。由于时间短,内容紧凑,微课能更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抓住教学要点。微课在国外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在国内,近几年来也受到了各路学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在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成果。然而,微课的教学效果仍存在广泛的争议,国内外微课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国外对微课的应用已经完善,并完全融入日常教学当中,国内对微课资源的利用和建设仍处于探索之中。

一、微课的产生及概念

微课堂最早是在1993年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LeRoy A.McGrew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演变而来的。其目的是让非专业学生在非正式的条件下也可以学习了解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顺应当今各学科相互交叉关联的形式,并能将其运用到其他研究领域。在其后,英国纳皮尔大学的教授Terence Kee安排学生对特定题目进行为时一分钟的简短演讲。他认为学生应具有在特定领域中总结并掌握核心概念的能力,以应对当今世界信息量知识量大爆炸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思考那些与主题相关,应被掌握的核心概念。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微课这一概念,并将其运用在网络在线课堂上,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构建为指导,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 教授某个关键概念或主题的60秒视频或音频课程。微课不仅提供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和远程教学。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和复习。

国内对于微课的概念最早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引进的,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即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是在传统的教学资源类型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

从国内外学者给出的定义中不难看出,国外学者注重的是微课的作用和应用,国内学者则注重微课与常规课程、标准课程的结合。

二、微课与常规课的比较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微课相对常规课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凸显,下面介绍几点微课与常规课的区别:在授课内容方面,微课只讲授单一知识点,而常规课通常包括多个知识点;在授课方式方面,微课以教学视频、音频等为载体,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反复重现,常规课通常是面对面,而且无法重现;在授课时间方面,微课的授课时长一般为10分钟,一般最长不会超过20分钟,常规的时长一般都在40分钟以上,大学的常规课一般会持续90分钟;在教学场地方面,只要条件允许有足够带宽的网络,微课可以在任何场所进行观看,而相比较常规课只能在正规的教室进行讲授;在设备使用方面,微课只需要使用多媒体终端(如电脑、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常规课一般需要计算机、投影、黑板以及桌椅等;在对所教授知识点的针对性方面,微课对知识点的针对性较强,会对单一知识点详细讲解,常规课的针对性则较弱,不强调单一知识点;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要求方面,微课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包括计算机的使用,视频及音频的录制,剪裁及后期制作,相对而言常规课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要求较低,一般只需掌握PPT的简单制作。然而微课对校园建设的基础设施及师生的信息技术设备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为确保微课视频和音频的流畅播放对校园网络的要求较高。对学生而言,在分析、收集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上微课无疑也是一种挑战。然而微课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学科,对于一些只需要讲清楚公式、规律、概念、实验和列举的知识点,微课无疑是相对较好的选择,而对于那些需要进行讨论和大篇幅详细解题过程的知识点,借助微课则没办法实现。

三、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现状

在信息,知识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已经是越来越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较从前有了大大提升,高校教师很难再短短的课堂时间内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要求,传统的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已不容小觑,在常规课堂里学生往往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缺乏热情,学习被动、厌学、缺课、逃课,甚至辍学的情况屡有发生。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高校教育授课模式亟待改革。

在国外、微课是首次在胡安学院得到实际应用的,教师们首先将微课运用到职业安全、学术性阅读,兽医学等课程中。这种授课方式要求学生在常规课堂之前通过移动电子设备观看微课视频,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然后完成作业和实践活动,教师再根据学生上交的电子作业完成批改和反馈,最后在常规课堂上进行点评和问题的解答。这种方式得到了学生良好的评价,使学生们不仅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且留给他们更多的课余时间。在国外的高校中,微课的形式种类很多,其中用得比较多的有卡通画、电子白板、真人演讲等,其内容短小精悍,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并配有字幕说明,便于记录和学习。国外高校的微课堂不仅涉及学科广泛而且内容十分精细,不仅从内容,主题和年级等方面分类,还进一步将知识点细化,如学习型、练习型、实验型等,功能用途分类十分明确。为学生的自主及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丰富支持。

微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中小学的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一些地区的广泛应用,然而,目前高校对微课的实际应用并不乐观,其中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在高校教师方面,要想将微课视频制作得新颖有趣,对电子设备和电脑的操作技能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对录音的条件,录制视频的条件更是要求苛刻,教师凭个人能力无法实现。大部分教师对微课了解甚少,没有系统的概念及制作方法,感到毫无头绪,无从下手,或者有的教师缺少电脑操作的能力。其次,大部分高校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科研任务,这使得他们在时间上无法去了解,学习乃至制作微课视频。第三,在硬件方面,微课随时随地可看的特点,要求一定区域里要有相当带宽的无线网络,或者是可以向所有学生开放的免费计算机房,至今,大部分学校还无法完全提供这些设备。最后,从学生方面,在有无线网络的情况下,学生可以使用固定电脑、笔记本、手机或者MP4进行在线学习,然而并不是所有学生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承担微课在线观看的终端视频设备。以上几点客观原因造成了高校微课堂发展缓慢的结果。

本文中作者仅对在高校教学中微课的制作方法和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并提一些个人的建议和方法。

1.制作微课。为了保证完成正规的教学任务,还能利用好微课,建议微课视频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之后再用不超过5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参与活动。微课视频的内容要紧贴所教授知识的要点,并且最好有一定的难度富有一点挑战性,微课结束的最后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不可过多,最好是一个,确保问题的解决思路是多角度的,这样才能保证之后学生的讨论气氛。制作微课时一定要图片清晰,要尽量避免教师人像展现时间过长,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尽量减少光标的使用,以免造成眼花眩晕,找不到重点。声音要清晰,符合常人的审美要求,要有创新和趣味性,要吸引人,可以使用一些动画,沙画等。

2.针对微课进行教学设计。对于微课教学课堂的设计应该从微课环节入手。进行学生分组,观看,讨论,汇报等。其设计原则应该是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分组时可采用相邻分组的方法,规定2-4人为一组,组型不可过大,不能超过5人,以确保每个人都能有效参与。规定讨论的时间不应过长,不能超过5分钟,因为有些小组短时间内就能得出讨论结果,有些小组长时间讨论也没有结果,如果时间过长会增加后者的挫败感,并且如果安排长时间的讨论会占用正常课堂时间,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对于汇报阶段,可采用自愿形式,也可指定小组,当所讨论问题存在争议并难度较大的时候尽量采取自愿形式,当问题较简单,可以采用随机指定的形式。切不可一直采用自愿方式汇报,这样就会使一部分学生置身事外,影响参与效果。

3.坚持每节课中应用一次微课堂。升入高校的大部分学生一直以来受到的是传统模式的填鸭式教育,这就会使一些学生最初不愿接受或者被动接受这种自主主动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多多鼓励学生参与,尽量选择开放有趣,可以让他们自己表达观点和个性的问题,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对这种方式习惯,并产生兴趣。

4.建设校内微课资源。高校教师在微课教授的实践中不断进行实践和测评,建议教师将受到好评的微课资源构建成校内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并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和测评,建立校内学生提问平台,定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统一答复。然而,从现在高校教师承担的工作量上来看,这种反馈和答疑机制无疑会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造成巨大的负担。作者建议采取师生共同承担的机制,让对知识点掌握较好的同学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认同度,还会鼓励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之间就可以互相答疑解决问题,这也满足了个性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要求。这样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积极参与,而且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中了解授课效果,调整授课进度。这是在现今条件下微课堂教学中值得采用的模式。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微课在现今高校课堂教授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微课在课堂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探讨,建议将微课堂广泛应用到高校课堂上以推进高校教学的改革。最后对微课在高校课堂的应用方法及制作方式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 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 [J]. 现代远程教育,2013,9(4):41.

[2]何克抗. 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 中国电化教育,2011(1):1-9.

[3]焦建利. 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 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13-14.

[4]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1-35.

[5]关中客. 微课程[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6]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0.

上一篇:简析我国缓刑适用实质条件的完善 下一篇: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